第40节
作者:兔耳齐      更新:2023-04-25 18:22      字数:4194
  “嗯?”
  “嗯!”
  两人同时看向女主,发现她无奈的样子,大概也知道这是她做出的最后的选择了。
  圆滚滚顿时嫌弃的看向了小黄马甲, “唉, 你看看你,如果不是你,那里会来这么多事。”
  小黄马甲顿时暴躁的回击:“明明是因为你才这么麻烦, 原本只需要修复我一个的!”
  眼看两人又要吵起来了, 靳木桐连忙阻止道:“行了行了, 我现在就要开始修复了, 你们可以稍微安静一下下吗?不然的话会影响到我的修复过程。”
  两人互相瞪了一眼, 重重的哼了一声,朝着背对对方的方向转了过去。
  靳木桐摇了摇头,将《黄帝内经》和《興膳集》两本书都放在桌面上,按照那两小人的要求,桌面中央画了个三八线,一人占一边,谁都不准越过对方那一边。
  然后靳木桐便开始着手拆书,《黄帝内经》书页较多,不过书页揭下来还比较容易,《興膳集》就不同了,虽然书页不多,可由于没有得到妥善保管,有些书页粘连在一起,所以必须还要小心揭开。
  好在《興膳集》的纸张拉力还算比较好,只需要将书页浸泡洗净以后便可以揭下来。
  好不容易书页都拆下来以后,按照两小人的要求,还必须摆放的距离中心线一样的位置,谁也不能吃亏让对方占便宜。
  光是这个摆放的过程,就浪费了靳木桐快五分钟,最终实在没办法,她只得拿了个尺子过来,一点一点量好再把书页放上去,两人才平衡了。
  接下来靳木桐用小壶朝书页喷水,还必须雨露均沾,谁也不能喷多了喷少了。
  刷浆糊就更麻烦了,两本书原先的书页厚度不同,刷浆糊得刷不同的厚度,这个必须的集中精力,如果一直是同一厚度还好说,一会儿切换一下,需要耗费的精力更是成倍增加。
  而且两本书使用的修复纸也不同,得小心不要搞混了。这样左右反复切换,让靳木桐怀疑自己是不是快要精分了。
  原本修复书籍,她也不是第一次修复了,而且有了之前纪教授的亲自示范,可以说修复手法已经像模像样的很有几分感觉。
  但这一次,她觉得比上一次修复书籍累多了。
  不同的纸张修复的手法不是完全一样,她刚对这个修复了一点点,另一个就不满了,生怕她怠慢了自己,就开始拼命的催。
  这么一来,原本靳木桐可以一周修复一本,两周修复完这两本。硬生生被他们搞的修复了三周,方才彻底修复完毕。
  她看着这两个美滋滋的看着修复好的书籍的样子,忍不住脑阔疼。
  她这也太难了吧!
  不过,现在也只是把虫蛀,发霉的部分,还有一些纸张的破损修复完毕,目前来讲还差最后一步,那就是把里面缺失的文字还原。
  这连续的三周劳累,让靳木桐决定,还是先休息一下再继续。
  这天,她难得休闲的坐在凳子上,晒着太阳放松放松自己,正和汪阳翟薇两人聊天,突然远处,纪教授的身影出现在她的视线里。
  她神色一正,起身朝着纪教授迎了过去。
  “纪教授,您今天有空过来了?”靳木桐上前打着招呼。
  纪松柏点了点头:“今天正好闲来无事,来看看你修复的怎么样了。”
  他原本给靳木桐留的是一个月的修复时间,但这几天,在这附近有意无意的听到了不少关于靳木桐的事情,让他心中对这个姑娘更多了几分好奇。
  这一想自己留下来的任务,就怎么也坐不住了,忍不住来看看靳木桐的进度。
  以老方所说,如果这个姑娘真的有他所说的那种天赋,三周的时间,这修复应该也能做个百分之八十了。
  靳木桐一听纪教授是来看修复的程度的,立马把《黄帝内经》拿了出来。
  她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刚开始学习修复书籍,可能做得不是很好,速度也不行,已经三周了还没有修复结束,缺少的字还完全没有补上。”
  纪教授拿着《黄帝内经》,还没有来得及翻看,听到靳木桐这句话,顿时抬头看向她,眼底掩饰不住的诧异:“你真的是刚刚接触古董修复这一行?”
  靳木桐突然有些紧张:“是的,是我那里做的不对吗?”
  纪教授摇了摇头:“关于字画书籍修复这一部分,有一项规定,书籍修复修复者不能擅自补足缺失的部分。”
  一句话,让靳木桐愣在了那里,接着就是后怕。
  古籍修复竟然是不能补足缺失的文字的!
  她之前还真的不知道,幸好,纪教授来的及时,否则她真的去补足了缺失的文字,那就是画蛇添足,就成了修复的一大失误了。
  而且……早知道不用补足文字,她为什么要受两人的威胁那么累的同时修复!
  这是造的什么孽啊……
  纪教授说完,也没有继续关于这个事情多说,而是翻看着手上的《黄帝内经》,观察着靳木桐的修复成果。
  只是,他越看越心惊。
  之前方教授跟他聊得时候,非常极力的夸赞靳木桐的天赋,但他一直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天赋高的,他不是没有见过,所以方教授所说的一切,在他看来有很大的夸大成分。
  但现在看来,靳木桐拿出来的成果,虽然手法上还有些稚嫩,但能在三周的时间,达到这么高的完成度,就哪怕是曾经被他视为天赋异禀的那个人,也没有做到!
  而且,这个姑娘的人品看起来的确不错……
  纪教授再一次抬头看向靳木桐时,目光中又多了几分审视的意味。
  “纪教授……请问这个修复还有什么问题吗?”靳木桐小心翼翼的问道。
  “你修复的很好。”纪教授很快就恢复了一直以来的面无表情,“我这里有一份笔记,是我这些年的一些心得,比较基础,正好给你看看吧。”
  靳木桐伸手接过纪教授递过来的笔记本,沉甸甸的,让她有些惊讶。
  纪教授对她的态度,好像不是请她帮忙该有的啊。
  纪松柏仿佛看穿了靳木桐的想法:“我很欣赏你的天赋,也许以后我还会有事情找你帮忙,所以现在能帮你提供一点帮助,让你尽快提升实力,对我也有好处。”
  靳木桐眸中的疑虑,顿时化作了惊喜。
  “嗯,纪教授对我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以后纪教授有什么需要的,我一定尽全力帮忙。”靳木桐认真的承诺道。
  纪松柏点了点头,没有多说,只是眸中多了几分释然:“好了,我在这里待得时间也够久了,过几天我就回京,你既然入了这一行,就不要忘了初心,好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那这个笔记本我怎么还您?”靳木桐连忙道。
  “等下次见面时,还给我就好。”纪松柏对她摆了摆手,离开了品古斋。
  靳木桐看着纪松柏离去的身影,抱紧了笔记本,默默的在心里说了句感谢。
  她回到店里,看着依旧在桌子上的圆滚滚,说了句:“已经把它送走了,开心吗?”
  令靳木桐意外的是,圆滚滚啪的一声就跳了起来:“啥玩意?这么快就送走了!”
  第44章
  靳木桐饶有兴趣的看着圆滚滚的反应:“怎么, 天天跟人吵架,现在倒有些舍不得了么?”
  圆滚滚看着“品古斋”的门口, 又看了看已经空荡荡的桌子,原本的三八线还在桌子上,可是这一整个桌子只有它这一本书了。
  他转了过去,嘟囔着:“谁舍不得,哼!”
  不过嘟囔完又看了眼门口,眼睛里闪过一丝失落。
  靳木桐把视线落在了纪教授给她的那本笔记本上, 小心翼翼的翻开。
  之前汪阳也给过她方教授的笔记本, 那个笔记本让她知道了不少陶瓷修复方面的技巧, 也不知道纪教授笔记本里写的是什么。
  翻开以后,靳木桐脸上露出错愕的表情。
  这……
  她完全想不到纪教授的笔记本居然是这样的画风。
  里面的字写的非常工整, 排版看上去也非常舒服, 偶尔有贴图,贴图的位置也严格按照黄金分割来划分。
  纪教授这是有强迫症么?
  而且这整本的笔记本看上去相当的美观,比b站的手账达人做的还好看。
  靳木桐如饥似渴的看着, 看到一些要紧的知识点, 还用笔记下,这上面全是纪教授在日常修复当中总结的经验,这可是难得的宝贝呢。
  靳木桐一边学习, 一边开始着手修复爷爷留下来的老账本和两本老书。
  老账本也算是古董了, 而且对于“品古斋”来说是相当有纪念意义的老物件。上面有“品古斋”历代各个大掌柜留下的笔迹, 甚至有爷爷写的字。
  她接手“品古斋”以后, 通过对古籍修复的学习, 最终修复老账本,对她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传承。
  ……
  翟薇在“品古斋”忙活了一个多月,终于设计好了logo和包装袋、包装盒。
  她找印刷厂定制的一系列包装盒包装袋也到货了。
  包装上都统一印着翟薇为“品古斋”设计的logo,简约大方,又不失古韵,有了统一包装,“品古斋”的商品也会上档次很多。
  另外,由于工艺品易碎,原先的包装盒大多都不适合这些商品,翟薇统计了店里的商品尺寸以后,也为这些工艺品定制了合适的大小,这样无论从美观还是安全性来说都提升了不少。
  另外,翟薇在大学期间还学过店面展示设计,对于橱窗展示,店面的布局规划也做了调整,什么东西是什么色系,应该放在店铺的什么位置,她也一一做了调整。
  这么一来,从外观看来,店铺看上去赏心悦目了许多。
  “哇!薇薇你可真厉害!我原本以为你就随便帮我弄弄就行了,没想到你连包装袋都做的这么漂亮!”
  翟薇含笑道:“那是当然,设计方面我是专业的。”
  “你明明就没有动什么,只是把东西稍微挪动了一下,整个店看上去就完全不同了,好像空间都变得大了一些,亮堂了许多。”
  翟薇被夸得心里美滋滋的:“这些都是小事,你这家店以前实在是太不会拾掇了,所以平时上门的客人才会那么少,以后应该会好很多。”
  这天,一对夫妻在海西路挑选工艺品,经过“品古斋”门口的时候,女的说道:
  “这“品古斋”是什么时候开的,以前来这条街怎么没有留意到?”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品古斋”可是咱们锦城的老字号了,这家店开了怕是有上百年了吧。”
  “那肯定经营的不怎么样,我都没听说过,咱们还是去旁边那个“聚宝堂”买吧,反正都是送人,又不是送真的古董,“聚宝堂”的名气大一点,也送的出手一些。”女人两家店对比了一番,还是拉着老公进了“聚宝堂”。
  同时另一对情侣也经过了店铺门口,也对比了两家店。
  ““聚宝堂”好像名气大一点,不过看上去价格可能卖的比较贵……要不咱们还是去这家“品古斋”问问好吗?”
  “也行,东西要是不行的话,咱在去“聚宝堂”。”
  聊完,两人进了“品古斋”。
  十五分钟后,两对分别从两家店里走了出来。
  那对夫妻买了一个青花瓷梅瓶,用塑料袋拎着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