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
作者:兔耳齐      更新:2023-04-25 18:23      字数:4741
  何劲脸上带着一股傲气:“不仅这样,外人只会看热闹,觉得我们家只不过挖了宝物出来,根本没别的本事,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东西在我们家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而且,我爷爷的爷爷,也就是我高祖,便曾为保留这些文物做出贡献。他们哪里知道这些。算了,不跟你说这么多了,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总之这钱咱不能要。”
  第126章
  靳木桐一听这话, 惊喜的问道:“你爷爷的爷爷?他有信件留下吗?”
  何劲微微一愣:“你为什么这么问?难道你也知道我们家的事吗?”
  他这话一出便觉得有些不对。当初从地窖中被挖出来的那封信,从来没有对外公布过, 爷爷也从来没有对别人说过,如果不是他小时候淘气,从衣柜夹层里翻出了这封泛黄的信,也不知道有这回事。
  靳木桐赶紧掩饰说道:“我只是觉得,寻常的文物通常是埋在地底,一般是随葬品, 很少有埋在自家地窖的。我从事文物修复, 对文物的来历和过往故事很感兴趣, 所以想要了解这文物的来历。”
  何劲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说, 不过眉目间的防备和倔强似乎少了一些。
  “你……是真的想知道?”他还是忍不住想说。
  这个秘密埋藏在他心底已经很多年了, 他曾经跟奶奶提过,只是奶奶说宝物已经捐出去了,跟咱家里没有关系, 那些过去的事情不提也罢。
  父亲母亲常年在外打工, 每年回来一次,平时也很少打电话,他也没个商量的人。
  此时, 面前站着的这个大姐姐, 目光带着询问, 不知道为什么, 他突然就很想倾诉。
  靳木桐见他松口, 便点点头:“是的,我想要知道。”
  何劲又犹豫了片刻,才终于说道:“其实我高祖爷参加过抗日战争,我太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我爷爷常常教育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他虽然默默无闻一辈子,却将高祖爷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国宝捐给了故宫博物院……他以前常跟我说,他从不后悔这么做……别人说什么都行,如果时光倒流,他依旧会有同样的选择。”
  这番话说完,他看向靳木桐:“我家虽然穷,可是爷爷说过人穷志不穷!我很快便会长大,钱,我会去挣的。我只是、只是希望我家里的这些故事不要完全没人知道,被人误解。”
  何劲说完,鼻子一酸,依旧梗着脖子:“行了,我要说的已经说完了。”
  这话说的让靳木桐感慨良多,当年的何兴华排除万难找到了老管家复制银器,将这批国宝带回家乡妥善保管之后,参军抗击敌寇去了。几十年后,他的孙子将国宝挖出来捐给国家,又过了几十年,何兴华孙子的孙子说出了这一番话。
  何家一家为这些国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确不应该默默无闻。
  “何劲,你高祖爷留下的那封信能给我看看吗?”
  何劲点点头,转身回了里屋,过了一会,小心将一个泛黄的信封捧了出来。
  “这就是了。”
  靳木桐将信封拿起,小心抽出信纸,展开。
  这是用毛笔写的漂亮小楷。
  “这是我好不容易保下的一批银器总共一十九件。无论谁从这地窖挖出了这堆银器,只要是和平年代,都将这些银器捐给国家。这银器价值高,不适合个人收藏,更不许私自出售,唯有博物馆、专业机构才有资格保有。切记切记!——何兴华于1937.9.4留。”
  何劲说道:“听说,高祖爷走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家人地窖有这批银器,而他走后,也没有家书寄回来,直到抗战结束才知道,他已经战死沙场了。这封信,应该就是他留下最后的笔迹。”
  靳木桐看完,被何兴华当年的决定深深震撼。
  她郑重将信还给了何劲:“这封信非常重要,你先妥善保管着,这些事情我做不了主,不过我会如实向上头汇报的,钱的事情,我也会跟领导商量,会给你一个正式的答复。”
  说完,靳木桐便回到了县城。
  纪松柏要办的事情也刚刚办完,看见靳木桐便问道:“怎么样木桐,钱还回去了吗?”
  靳木桐摇摇头:“没有……”
  纪松柏:“怎么回事?之前刘丽娟不是都答应了么?怎么这会就不答应了?”
  靳木桐:“我是跟她孙子聊的,他坚决不同意收钱。”
  纪松柏:“......”
  他心想,自己这徒儿今天怎么回事,平时办事都非常能干的,今天怎么选择跟刘丽娟的孙子谈呢,那毕竟还是个未成年,并没有做主家里重大事情的能力。
  “哎,还是我亲自去说吧。”纪松柏说道。
  “师父,你看看这封信。”靳木桐翻出手机拍的照片,放大字体以后递给纪教授。
  纪松柏接过手机一看,最开始有些疑惑,看了好几遍才明白。
  “这是……跟那批银器一起被挖出来的信件对吧?”
  靳木桐点点头:“对,听说,这是何德浩老先生的爷爷何兴华,看信上所说,何家一门守护这批银器前后跨越将近百年。”
  接着她又将何德浩的孙子何劲的话告诉了师父。
  纪松柏脸色凝重的将手机递给靳木桐。
  “之前是我草率了,原以为他们生活艰难,就按照院里拟定的标准为他们提供二十万的救助金,却也忽视了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我这就再去一次。”
  靳木桐见师父已经明白了,便将卡递给师父。
  接下来,纪松柏带着文物局科长和靳木桐,再度登何老先生家的门。
  这次,态度更加诚恳,而且单独找了何劲聊天,郑重承诺,要将他爷爷和高祖爷的故事在追思会上进行还原。
  院方的诚心,开启了少年封闭的内心,他拿出了同时尘封在地窖中的许多文件和何兴华当年写的手札。
  这些都是上百年的老古董,一点点的蛛丝马迹,让纪松柏逐渐拼凑出了百年前的那些故事。
  老一辈的古玩行当,用古老的文物复制手段,费劲心机才终于保下这批文物可以免于被贩卖出国。
  最终,纪松柏还是说服了刘丽娟和何劲接受了这二十万的拨款。
  “钱,你当然可以自己挣,不过那是等你长大成人以后,将来,你一定可以成才,用你的能力,继承你祖辈的传统,继续为国效力。”
  何劲点头:“我一定会的。”
  回程的路上,张科长不停的感慨:“纪老,这次如果不是你的徒弟,我们哪里会挖出这么许多故事。”
  纪松柏看向靳木桐,笑道:“木桐,你这次干得很好!心思细腻,处理得当,才能让这百年前的人和事浮出水面,否则,只怕也会跟无数默默无闻的人那样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这夸赞靳木桐可不敢领,她是因为听了完颜娜讲的故事才知道的,她哪里知道,何家这么巧也保有一部分百年前的手札文书,而那封信也幸运留存下来,这个故事才能被挖出来。
  靳木桐:“师父,我还要跟你去石家庄么?”
  纪松柏心塞:“怎么,你就光去看何家的么?出都出来了,石家庄的会时间也不长,也就一两天时间就回去了。再说,追思会还有好几天才举行呢。”
  靳木桐:“哦……好吧,那我就陪你一起去。”
  ……
  这次在石家庄召开的关于民间古玩文化推广研讨会,靳木桐也获准参与,这次会议上,文物局的张科长有感于这次何家守护国宝的故事,在会上将何家百年间守护国宝银器的故事讲了一遍,最后感慨道:“在民间一定有不少藏家,也有很多难得一见的古董,甚至还有许多让人为之动容的故事,不应该被埋没了呀。”
  “那你说应该怎么办呢?”有人问道。
  “我觉得以往的鉴宝类节目良莠不齐,而且只侧重坚定古董的价值,如果只是估价的话,实在是没办法完整展现古董的完整魅力,不如再推出一档节目,由故宫牵头,全国征集私人收藏的文物,除了鉴定文物价值之外,还要尽可能讲述古董的故事,你们觉得如何?”
  “嗯,这想法倒是不错,不过……我感觉还是挺难的,以往的节目就鉴定环节都伤脑筋,鉴定师往往也不专业,而征集来的古董,也难得见到好的。”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我觉得,这大概是最能贴合这次会议主题的提议了,老百姓也爱看。”
  “我怕的就是,古董好找,故事难找,要不这样,允许一定程度的虚构,邀请一些明星参加,共同演绎这些故事,老纪,这事你们看如何?”
  众人讨论之后都看向纪松柏。
  毕竟这是北京故宫来的专家,对于这个议题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纪松柏想了想说道:“我觉得挺好的,以前大家都把目光放在博物馆、文物局和考古现场,殊不知老百姓身边就有不少有故事的古董,这个节目的立意挺好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提议,想要真正实施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首先要找专业的节目制作团队,还要找播放平台,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了大半天才又暂时放下,去讨论其他议题了。
  靳木桐全程旁听,她从来没想过,这次会议会给她的生活带来什么不一样。
  没想到,第二天,会议结束后,纪松柏便找她问道:“木桐,这个节目他们想让我上当评委,我一大把年纪了,凑什么热闹啊,还有……我脸大,上镜不好看,我不去!”
  靳木桐:“......师父你脸不大啊。”
  纪松柏:“反正我不去,你去吧,我已经把你推荐上去了,如果到时候节目策划真的通过,你做好准备,估计会找你当评委。”
  靳木桐懵逼:“师父,你……把我名字报上去了???”
  纪松柏:“是啊,当个评委而已,你足以胜任了,这是个苦差,我事情多忙得很,你小姑娘形象好,就代表我去了好吧。”
  第127章
  靳木桐有点凌乱, 怎么她突然要上电视了吗,怎么办有点方。
  纪松柏又说道:“这事还没定下来呢, 等定下来的时候再说。”
  靳木桐:“等等师父,我也只是跟着你学过一些古董修复的知识,让我当评委,我其实鉴定方面还没什么经验呢。”
  纪松柏笑道:“你放心吧,如果真的做成节目,一定会请专业的古董鉴定专家协助鉴定, 另外, 你也别小瞧了自己, 虽然你如今没有专业学鉴定,可你在故宫各组转, 亲眼见过, 亲手摸过,甚至亲自修过了不少文物,这些经历可都是旁人没有的, 有时候鉴定未必需要多高深的知识, 也就是多学多看多上手就能学会,只是普通人没这个机会罢了。”
  靳木桐一愣,也对啊, 别说这段时间, 就算是之前, 她经营“品古斋”的过程中, 也接触到了不少真的古董, 当接触的越多,似乎自己的鉴别能力也在不知不觉当中提升。
  纪松柏又说道:“再说了,这个节目侧重讲故事,从这件事还有之前寻找桑皮纸就能看出,你心思比较细腻,往往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细节。再适合不过了。”
  靳木桐想来想去,最终还是答应了:“好吧,师父,如果节目组真的找你的话,我替你上。”
  说完又补充一句:“不过万一丢了你老人家的脸你可别恼。”
  纪松柏哈哈大笑:“不恼不恼,我是那种人么?”
  靳木桐:_(:3」∠)_我太难了。
  结束了河北的行程之后,靳木桐跟师父回到了故宫。
  一周后,何德浩老先生的追思会,在故宫文华殿举行。
  这里曾经是皇帝的便殿,后被故宫博物院改造为陶瓷馆,之后便改为书画馆。
  今天这里原有的藏品布置都被撤走,整个殿堂都被布置为何家一家为故宫捐赠的国宝银器展览,并用大幅照片,大量文字介绍了何德浩老先生的生平,以及当初捐赠国宝的全纪录。
  最为特殊的是文华殿西侧的部分,这里展出的是何德浩老先生的爷爷何兴华百年前在琉璃厂街以造伪的方法替下真品,保下文物,并嘱咐子孙后代捐献文物的故事。
  故宫博物院还从档案馆找到了20世纪初,一位外国传教士在琉璃厂街拍到的照片,照片的一角刚好拍到了何兴华的店铺。
  这张珍贵的照片,让人感觉瞬间穿越时空,来到百年前的琉璃厂街。
  何家百年间为这些文物做出的贡献,都被完整的陈列在了文华殿大厅里。
  这场特殊的追思会,故宫博物院请来了何德浩老先生一家:他的妻子刘丽娟,儿子和儿媳,还有孙子何劲。
  为他们报销了车费,解决了住宿,让他们能够亲临现场参加这次的追思会。
  一家人难得的旅行和团聚,竟然是为了悼念已经故去的老爷子,这让上了年纪的刘丽娟不由得悲伤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