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节
作者:兔耳齐      更新:2023-04-25 18:23      字数:4877
  如果不是真的,那纪教授怎么能随口叫得出它的名字?
  他又问道:“那《郊游图》在不在清宫《石渠宝笈》名录当中?”
  这个问题一问出,迟兴便给在场的观众普及:“哇,我们这
  位嘉宾问的问题十分犀利啊,《石渠宝笈》记录了清宫收藏的历代书画作品,如果这幅画在《石渠宝笈》名录,那说明它的确很有可能是真品。”
  纪松柏立刻答道:“在。《郊游图》的确在《石渠宝笈》当中。”
  邹海宁下一个问题恨不得能直接问那这幅图是不是真的《郊游图》,很可惜刚才纪教授就已经说了,不会直接告诉他是不是真的。
  他咬咬牙,决定按照任嘉瑜说的赌一把:“那这幅画跟末代皇帝溥仪有没有关系?”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技巧,如果这幅画跟末代皇帝溥仪有关系,而持宝人又说当初在东北得到这幅画,人家还说这画跟清宫有关系,这不是流传有序么?来历都对上了。
  在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着纪教授的答案。
  纪松柏开口说道:“这幅画,的确跟溥仪有关系。”
  邹海宁高兴的差点从座位上蹦起来:“哈哈哈哈,我知道了!谢谢纪教授,好了现在开始投票吧。”
  他说完又,目光越过任嘉瑜的头顶看向祁珩:“你可别跟我抢啊!”
  祁珩无所谓的耸耸肩。
  接下来便是投票环节,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一幕再度发生了。
  邹海宁毫无悬念的给这幅《郊游图》投出了选择票,而剩下的三位嘉宾,均投出了淘汰票。
  邹海宁一看这结果都懵了,怎么回事……
  他旁边坐着任嘉瑜,他便首先问任嘉瑜:“你不是说这件古董可能跟溥仪有关系吗?你为什么投出了淘汰票?”
  任嘉瑜说道:“我总觉得事情太过巧合了,又是战乱时期,又是面馆,又是送花,又是清宫,听上去就跟话本里的故事一样。虽然我学过历史,可是我也知道,当买古董的时候,卖家如果讲出天花乱坠的故事,往往是最有迷惑性的时候,我的确拿不准这画是不是真的,不过我感觉它是假的。”
  她表现很轻松,反正她已经选到了自己要讲述的古董,剩下的就算自己投错了问题也不大,每次都投待定票实在是太划水了。
  这一次,她选择相信直觉,没想到的是靳木桐和祁珩也投了淘汰票。
  现场观众也开始议论:“这到底怎么回事?不是说这幅图的确跟溥仪有关系吗?”--
  “这个靳木桐和祁珩怎么又投反对票,难道又有争议?”
  “哇,我估计这回导演头痛了,到底是不是真的?”
  “如果接连
  有两件古董都出现争议,这节目还要不要录了?”
  迟兴也留意到在场观众的议论,他赶紧cue流程,进入下一个专家点评阶段。
  第172章
  这时,纪松柏说道:“这幅画的确有很强的迷惑性,首先真正的《郊游图》是北宋画家张申所画,从明朝时期就被皇家收藏,清朝乾隆年间被编入《石渠宝笈》当中,也的确被溥仪带出紫禁城,带到东北过程中遗失。中间几十年时间,这幅画便再也没有出现过。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所有人的心都被揪紧,等着纪教授接下来的故事。
  “这幅画也的确落入东北一户农家手中,一个古董商人辨认出画上几位皇帝的鉴赏章,认定这正是清宫遗失的画作《郊游图》。原本他将这幅画留在手里,几年后出手便可以赚大钱,只是,他作为古董商人,认识一位古画作伪的高手,两人合作将这幅《郊游图》成功复制了一份,几年后高价将这幅画卖给了香港收藏家。原本以为这事就这么完了,没想到那位古董商人犯了别的事被关进去,那古画作伪高手家中出现变故缺钱,他竟又将这《郊游图》复制了几份,依葫芦画瓢分别高价卖给几位买家,原本这事也算是天衣无缝,毕竟那个时候网络不发达,而且这其中几张画很快便落入外国买家手中。就在几年前,其中一个买家将《郊游图》拿出来拍卖,这才露了馅了,其余几张《郊游图》纷纷现世,都在争谁才是真货,结果当然谁手里的都不是真的。”
  全场鸦雀无声,仿佛都被纪教授讲的故事所吸引了。
  迟兴也听得入了神,忍不住问道:“那幅真品在哪呢?”
  纪松柏笑道:“那古董商人虽然不是因为造假被关的,可被关了几年,原本以为自己快要刑满出狱,之前造假的事情却被捅了出来,稍微一审他就招了,那真货还在他家里放着呢,他自愿将真品捐给国家,至于他后来如何,我就不知道了。这《郊游图》的真品回到故宫博物院的时候,便是由我主持修复保养的,真品在故宫地下库房存放着,那今天这件自然是假的。”--
  听完纪教授讲的,所有人都被这《郊游图》曲折的“画生经历”所吸引。
  “我去,竟然是这样的!人家教授见过真的,还亲手修复过,那这个持宝人还真是……运气也太不好了!”
  “见多识广,这老教授的水平还真是没的说!”
  “哈哈哈哈,没想到啊,踢到铁板了!原本以为是件宝贝呢,没想到当年造伪做了好几张一样的……这造假的也太坑了!”
  迟兴看向祁珩:“祁珩,你是怎么知道这是假的呢?”
  祁珩淡淡笑道:“我身为嘉行拍卖行的顾问,当时刚到美国就接到了这么一单委托,委托人手中的《郊游图》如果是真品,便可以拍出极高的价格,最后居然被我们发现是赝品,我后来一直关注《郊游图》的后续事宜,自然也知道真品如今在故宫。”
  现场观众再度被震惊了。
  这这这……
  --
  这也太巧了!
  所以节目的
  其中一位嘉宾,竟然也是事件的当事人!
  迟兴也觉得这事情巧的有点太可怕了,心中真是有些心疼这位持宝人,好端端的如果换了别人指不定都认不出来,没想到这简直就是大写的尴尬。
  不过持宝人心理素质倒是挺好,两人说完,他脸上依旧笑嘻嘻的,似乎也没受什么影响。
  迟兴又问靳木桐:“木桐,那你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靳木桐说道:“虽然当初作伪的人手法高明,画技更是没的说,无论是画、题款、还是印章都弄得没什么破绽,基本看不出什么端倪。而且他用的绢纸也是相当考究,我感觉他也是用了宋代老绢纸进行作画的。只可惜,这幅画装裱的却露了破绽,如果真的如持宝人所说,这画在他家这么多年,应该不会出现新裱的情况,而且也看不出有任何重新装裱的痕迹,可这画却用了现代装裱的手法,而非宋代手法,所以我才断定,这应该是一副仿作。”
  靳木桐的话音落下,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虽然之前的环节出现争议,可不得不说,靳木桐和祁珩的表现就是很强。
  这幅画鉴定到这,基本上已经是毫无争议了。
  持宝人所说的什么太爷爷传给爷爷传给爸爸传给他的故事,很显然就是编造的,此时他脸上无光,只能灰溜溜下台。
  祁珩看向靳木桐:“木桐,你真厉害。竟看出装裱环节有问题。”
  靳木桐笑道:“其实我也是蒙的,觉得这装裱手法虽然比较现代,但是我感觉这画的装裱步骤是先装裱再作旧,真画自然不需要给装裱材料做旧,只有赝品才需要,所以才判断它是假的。”--
  祁珩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第173章
  此时的邹海宁简直快哭了,他哪里想得到,这幅《郊游图》真的在《石渠宝笈》当中,也的确跟溥仪有关系,可依旧不妨碍它就是一幅假画。
  任嘉瑜暗中窃喜,没想到自己瞎猜的最后竟然猜对了,这幅《郊游图》最后竟然真的是赝品,这下好了,她选到了自己心仪的古董,之后的讲述环节也不难,而且看了这一集播出的网友也不会再喷她划水了。
  三位书画持宝人中的第二位手中拿着的书法作品一展开,靳木桐便忍不住坐直了。
  如果有什么词可以形容她此时内心的心情,大概就只有槽多无口……
  能吐槽的地方太多了,不知该从何说起。
  现场看明白了的观众也愣住了,请问这是什么操作?
  邹海宁这次放聪明了,仔细看大屏幕上书法,任嘉瑜也皱着眉头看着这屏幕上的二十多个字。
  持宝人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迟兴笑着问道:“小伙子,你叫什么?你能简单介绍下这幅字吗?”
  那年轻人有些小紧张,脸涨红了,拿起话筒介绍道:“我叫谢富,这幅画其实说起来也有点巧,也跟故宫有些关系。这副字叫做《快雪时晴帖》,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写的。”
  这话一出,台下观众都议论纷纷。
  “我就说这幅字,有些眼熟原来是国宝《快雪时晴帖》啊!可是王羲之的书法怎么会落在一个年轻人手中呢?”
  “假的吧,王羲之的书法一定被故宫收藏,怎么可能在明间看得到?”
  --
  “我也觉得是假的,而且有点太假了,居然拿这么出名的书法作品来参加活动,估计这个小伙子是被坑了。”
  迟兴也问道:“哇,王羲之是东晋时期非常有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你认为你手中的这幅《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的真迹吗?”
  谢富点头:“我从小学习书法,临过很多帖子,王羲之的每一个书法帖我都用心临过,我知道乾隆非常喜欢《快雪时晴帖》,不过当初故宫中流传的那幅《快雪时晴帖》是赝品,我这幅才是真的。这是我在地摊上淘到的,也没花多少钱,就花了几千块钱,把我打工赚到的钱都花光了。”
  这话一出,众人又是哗然一片。
  邹海宁忍不住问道:“小伙子,你凭什么说之前乾隆手中的《快雪时晴帖》是假的,你这个才是真的?”
  谢富看着他:“我觉得这个版本的《快雪时晴帖》更贴近理想的王羲之书法的精髓。我也说不出来那是什么,就莫名的有这种感觉。”
  迟兴哑然失笑:“那好吧,请嘉宾们上台鉴赏。”
  四位嘉宾这次观看和投票的时间史无前例的短,很快大家就都投好了。
  投票的结果很快揭晓,完全没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4位嘉宾都给这幅《快雪时晴帖》投出了淘汰票。
  迟兴分别问四位嘉宾是
  如何判断的。
  靳木桐说道:“如今这幅《快雪时晴帖》在台北故宫,虽然的确有专家说那幅是唐代临摹的仿品,那幅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不过这幅据我判断,是假的。”
  祁珩:“我同意靳木桐的说法。”
  邹海宁:“我附议!”
  任嘉瑜:“王羲之是书圣,他的书法作品在地摊上就能捡漏?很抱歉我并不这么认为,据我判断,这幅书法是假的。”
  这时候,纪教授说道:“这幅《快雪时晴帖》只有短短的二十四个字,却被乾隆皇帝视作珍宝,当初《快雪时晴帖》被乾隆挂在三希堂,三希堂位于养心殿西暖阁,是乾隆的书房。这幅《快雪时晴帖》说起来也是经历很多,当初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以后,故宫便开始准备打包运出这些国宝级的文物,而《快雪时晴帖》便是故宫运出的第一批文物,当时一直辗转到达南京,存放在南京博物院的朝天宫库房,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南京也不安全了,《快雪时晴帖》又跟着众多文物一起,辗转来到了贵州,当时我们文物西迁南路的同志们好不容易在安顺找到了华严洞,这里很神奇的是洞中比较干燥,洞口比较隐蔽,可以防空袭,战争之后,《快雪时晴帖》运回南京,只可惜当时没能及时将它运回北京故宫,最后去了台北,如今藏于台北故宫。每一件流落在外的文物,都是故宫永远的痛。”
  纪教授低沉的嗓音徐徐说道,将当初战争时期的故宫人护送文物南迁的故事娓娓道来。
  持宝人却对这个结果依旧不满:“那你说,它为什么就是假的?我练了这么多年的书法,都比不上这上面写的,我觉得它就是真的!”
  纪松柏笑了笑,看向节目组:“我向来有练字静心的习惯,能不能派个助理回酒店房间,将我的笔墨纸砚拿来。”
  伊涛闻到了点硝烟味,兴奋不已,这老教授是技痒了,想要当场写一幅么?他立刻让人将纸笔准备好。
  宣纸很快铺在了桌上。
  四位嘉宾都获准围观,靳木桐简直太好奇了,她见过师父修复古画,修复书法字帖,却从来没见过他写毛笔字,也不知道他写的如何?谢富也好奇的围上来看。
  纪松柏先闭目片刻,让周身放松下来,紧接着,张开眼睛,提笔蘸墨,下笔后运笔行云流水,回旋进退中,有种飘然出尘之感。乍眼一看觉得纪教授写的轻巧容易,驾轻就熟,可细看之下却又觉得功夫都在细处,变化无穷。
  谢富在他落笔写第一个字的时候就已经看呆了。
  王羲之的书法美就美在动感,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倾斜呼应的美感,单看每一个字的形状、姿态,也能给人极大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