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作者:刘沙      更新:2023-04-26 17:23      字数:2118
  “天魔斧乃是幽家镇教至宝之一,怎能拿来调换?宁可死,也不能将此物落到他人之手,况且飞狮人素来好战,有了此物,更是如蛟得水,如虎生翼。日后必定为祸不浅。”铁布弘看着众人,说得非常决绝。
  上官英狐道:“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旦咱们得脱,自能将天魔斧重新夺回。”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彼此争的不可开交。
  “以我看,让她先把我们带到安全的地方,教皇再帮她将古墓打开,天魔斧是绝对不能给她。”林康沉默半晌,向谢凛儿说道。
  谢凛儿点了点头,飞到明妖公主处,将林康的这番话,原封不动的告诉了明妖公主。
  “我们飞狮帝国,从不知道让步是何意?天魔斧我不要也罢。”明妖公主嘴角一弯,说的非常从容。
  谢凛儿心里暗骂,这个妖精也太欺人太甚,实在把我逼急了,这些人任你杀了,我回去把十六万黑水旗调过来,抓了你飞狮人的女皇,但此时情势对幽家人众凶险,只能力求与飞狮人不战,因而胸中的这股怒气没能发作出来。
  明妖公主又说话了,道:“你将古墓打开,你们这些人则务必向我们投降。若还有异议,那就开战。”
  谢凛儿心想,幽家众人都是性如烈火,宁死也不屈,又岂有请降之理。但明妖公主面容肃然,本根无法再谈,只得回去将此话转告众人。
  幽家众人纷纷喝道:“大不了拼了。咱们幽家岂有请降之理?”
  这时王开疆忽然大笑道:“大丈夫当能屈能伸,暂降又何妨?”
  “与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倒不如玉石俱焚。”林康冷冷地道。幽家教众知是生死之战,精神登时为之一振,各占有利地形,摆好了阵式。各首脑也纷纷褪去长衫,身着短衣,准备血战到底。
  子文走到谢凛儿身前,掏出赤萤灯,向谢凛儿道:“教皇你拿着这个,若是遇到敌人多的时候,你可以祭起来使用。”
  “我这一次决不会对飞狮人容情,直接终结神话好了,这个正好你留着用。诶,对了,上一次和铁脊猴厮杀时,我见你用此物放出一溜白光,一下就将那铁脊猴,连同地上的山石草木,都烧化成了蒸气,这宝物居然这么厉害?”
  谢凛儿自上次见到赤萤灯有如此威力,本想向子文询问个详细,但因接连事多,便将此事给忘了,这一次子文要将赤萤灯送给他,这才询问起此宝的妙处。
  子文笑道:“这赤萤灯如此威力,我也是在那次和铁脊猴拼斗时,才偶然发觉。原来这赤萤灯这种强光,要从空中朝下打,才能发挥得出来,若是站在地上用,这光芒非但射不远,反而会伤了自己。我后来琢磨着,这赤萤灯的光芒,可能会受到大地的吸引而落地,因此才有这般情况。教皇你有双翅在身,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我留着使用时,说不定还于己有害。”
  谢凛儿听他如此说,便接了过来,心想此物太过贵重,待脱了此难,我定要还他。子文又向谢凛儿仔细说了这法宝的用法,转身回去了。
  谢凛儿在四下转了一阵,见众人已准备停当,遂飞到山顶上,留意对山的动静,一旦飞狮人发动攻击,自己则抢先上去,能挡多少,算多少。聂海棠也知此战非同小可,也仗剑在手,准备厮杀。
  明妖公主见此阵势,心下不禁犹疑起来。
  梦魂离见状,乘机说道:“师妹可莫要小看了这些人,这些家伙都是中土的亡命之徒,其中有十多人的武功俱不在你我之下,而且他们有不少人都携有极厉害的法宝,若是当真拼杀起来,虽说最终还是你胜,只怕你也要损失不少人。你非但不能让谢凛儿打开那恨天古墓,反而会和他结下深仇。他会终结神话不说,若是他将天魔斧祭起来,往你们的皇宫砸上几回,那可有什么后果?”
  明妖公主犹疑再四,狡黠地一笑,道:“我早知中土的朋友,个个俱是英雄了得,方才不过和各位开个玩笑,一试而已,各位又何必当真?”随说,一招手,数百飞狮人鱼贯而上,向幽家人众的山上飞了过去。
  谢凛儿蓦见众飞狮人飞来,正要起飞迎击,却又见这些飞狮人来势比平时进攻时较慢,身上虽背有皮囊,却并无兵刃,故而不敢贸然开启战端,想待他们过来之后,究竟意欲何为,再作计较。
  众飞狮人飞到他们山头上空,只将背上的皮囊扔了下去,而后又折身返回到了各山头上。
  幽家众人见状,满腹狐疑,不知飞狮人丢的是什么暗器,因知道飞狮人擅于火攻,猜想这囊中多半是煤油硫磺等易燃之物。
  明妖公主在对山向谢凛儿挥动着一双玉臂,笑道:“谢教皇,我也是个惜英雄,敬英雄之人,那就依你,只要你随我去用天魔斧击开古墓,我便救你们脱险如何?”
  谢凛儿见她如此反复,又知飞狮人已接二连三失信,因此对她所说的话,不知可否。
  这时铁布弘命两个弟子,捡过来一个飞狮人丢下来的皮囊,用刀小心的割开,里面滚出五个酒瓶,将瓶盖别开,瓶中酒香四溢。幽家众人万料不到,此时此刻竟还能和酒沾边。公子方挑过一个皮囊,几刀劈开,提起一个酒瓶,“咕咚咕咚”一口气灌了一瓶,口中啧啧赞道:“好酒,似是竹叶青,但又有点不像。”
  “小心酒中有毒。”子文随说,拔出银针,去检验酒中是否有毒。
  “生死事小,喝酒事大。”公子方当下又唱道:“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这是一首高翥的《清明》的后两句,说的是人死之后万事成空,再丰盛的祭祀也亨用不到,因此人活的时候就应当,及时行乐。但在此情此景之下,公子方说出这两句话,愈显悲壮,众人听的只热血上涌。但黑水旗弟子,军纪严明,纵然腹内饥渴难耐,但依然严阵以待,对那些皮囊只瞧了一眼,不再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