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借势
作者:菲硕莫薯      更新:2023-04-27 08:17      字数:2211
  人总是要成长,而争斗无疑是最为快速的成长方式之一。
  秦游不想再单打独斗下去了,他怕别人看出他是个屌丝,只有屌丝才玩单挑,所以他准备“借势”了。
  最早关于“借势”这件事,是闻道鸣先提起来的,在书院中和秦游说的。
  他以为所谓的“借势”就是利用别人干死南宫风吟。
  后来秦游觉得自己可能理解错了,和斐云荣聊了一下,确定了,自己理解错了。
  然后他以为“借势”的意思是拾掇更多的人,大家一起干死南宫风吟。
  前两天,秦麒找到他了,说看的烦了,问秦游到底行不行,不行的话二伯就要出手了,整一个南宫风吟怎么还磨磨唧唧的呢。
  秦游说现在的人都聪明了,不好忽悠了,“借不上势”,最后秦麒给他喷了一顿。
  挨了一顿喷的秦游悟了,原来借势根本不是他自己理解的那个意思。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你不给他爱,怎么让人家帮你去恨,靠爱发电完全没可能。
  上官鄂和闻人泰的确是站在他这一头的,但是这俩人是迫于秦老大的淫威才这么干,要是让这两位老大人一门心思不计后果帮着秦游干别人,没可能的事,人家也不傻。
  秦游明白了,彻底明白了。
  所谓借势,原来特么的就是共赢啊,还借势,整的那么高大上,不还是屌丝那一套吗。
  宰辅兼吏部尚书上官鄂、户部尚书卢通、工部尚书魏云涛,三位老大人被秦游领进了小黑屋。
  秦游详细讲解了一下“报纸”的作用,靠这玩意能赚钱,但是也不能赚钱。
  不赚钱,是因为不能靠“卖纸”。
  赚钱,是因为这玩意能够引导舆论、消息、市场行情等等,作用很大。
  三位老大人也悟了,没说的,加大产量,报馆开,使劲开,都入股。
  最终,秦游代表寒山书院占三成,白千代表皇家占四成,上官鄂占两成,卢通和魏云涛加起来占一成。
  倒不是卢通和魏云涛不想多占,主要是这俩人穷,那是真穷,不是装的,就这一人半成还得找亲戚凑,让秦游给他俩一个月的时间,尽量将钱凑齐,可怜巴巴的样子,整的和要回去借网贷似的。
  加起来不到一千贯,一人五百贯,得凑一个月…
  秦游看不下去了,忍了半天,到底没将先垫付的话说出口。
  报纸一共免费了五天,每天六千份,书院的小学子们都跑到了京中,抓着一摞子望天上一扔,谁还捡谁捡。
  第一天刊登的是南宫风吟名下产业的账目,让百姓们知道资本家丑恶的嘴脸。
  事实证明,人们对新鲜事物接受的能力很强。
  第二天,刊登的是寒山书院准备在半个月后大量低价发售三字经和寒山杂谈摘要。
  当天上午在议政殿上早朝的时候,秦老大一改高冷沉默不语的范儿,不知道为什么,话很多,满脸的为国为民,但凡臣子们谈论关于百姓的事,秦老大马上一副朕心痛啊心痛啊心里好痛啊的模样,忧国忧民,着实令不少臣子们很懵。
  臣子们想不通秦老大这是怎么了,直到第三天免费的报纸出来后,大家终于明白秦老大昨天为什么弄那个死出。
  因为第三天的报纸是头一天议政殿论政事的摘要,满篇都是秦老大为国为民的嘴脸,天子说他爱老百姓,天子说他担心老百姓,天子说他想给老百姓们生个孩子如何如何的,人设彻底拉满了。
  第四天的报纸,刊登的是“拼音”教学。
  第五天,刊登的还是政务,不过每个字下面都带着拼音。
  第六天,第七天,第八天,第九天,每天的报纸都是文字和拼音,大多是一些政务或者六部的政令。
  夏京的百姓们,已经彻底习惯了报纸的存在,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贵人,每日一大早,都会去报馆外面买报纸。
  报馆趁机推出了vip服务,采取包月、包季、包年的三种套餐。
  正常的话,一张报纸两文钱,送货上门收五十倍,就是一百文,包月五贯,包季二十贯,包年一百贯。
  想要办理vip的狗大户们懵了。
  这种套路,他们是都一次见,送报上门收的贵也就算了,问题是怎么包月五贯,包季贵,包年更贵呢,怎么还越来越贵了?
  报馆的临时负责人上官玉大嘴一张,殿下说了,卖的就是个服务,爱办不办,不办滚,你要是不办,那你就丢人,大户人家天天让下人跑来排队,你们这些有钱人买报不嫌丢人,我们报馆卖报的都嫌丢人,两文钱,那是卖穷苦老百姓们看的。
  但凡包月包季包年的,都是特供版。
  所谓特供,就是没拼音的。
  你要是花两文钱买带拼音的,那就证明你全家都是文盲!
  然后,几乎是京中所有叫的上名的富户、世家、当官的,全办vip服务了。
  直到第十天,寒山书院迎来了一群客人,都是有名有姓的名士大儒,七人,全是头发花白穿着布衣的大儒。
  七人很嚣张,加起来可能都超过六百岁了,站在寒山书院门口就让秦游和廖文之出来。
  廖文之正在午休,秦游扛着根棒子出来了。
  结果都准备开骂了,七个穿着布衣的老头齐齐施大礼。
  老百姓又被代表了,被七个老头给代表了,老头们说,这“拼音”和报纸,功在今朝利在千秋,代表老百姓们感谢秦游。
  秦游收起了棒子,满脸堆笑,然后,又笑不出来了。
  七个老头非说要当寒山书院的先生,要在有生之年或者说是临死之前,献身大夏朝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蹭吃蹭喝。
  秦游想撵人,他怀疑这七个老头是来养老的,廖文之跑出来了,气的够呛,然后给秦游一顿喷。
  七个老头,廖文之全认识,或者说是听说过。
  用廖文之的话来说,那就是皆为淡泊名利之士。
  用秦游的话来说,那就是读了两年书的社会闲散人员。
  不管怎么说,七个老头成了寒山书院的先生,而秦游,则是大手一挥,又开了五处寒山分院,岁数最小的两个老头留在了寒山蛋先生,其他五个老头,一人带几个岁数比较大的学生去当分院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