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黑甲渡江
作者:菲硕莫薯      更新:2023-04-27 08:18      字数:2368
  汝城,涠江防线第一城,本不应被如此轻易夺下的才对。
  可段文渊带着亲八千亲随快速入城,兵分多路,将城中所有官员全部屠戮一空,紧接着则是放出风声夏军已渡江,足有二十万之众,领军的正是夏朝不败名将越王秦烈。
  这话,没人信的。
  夏朝无船,至少无江船,二十万人,游过来吗?
  可当穿着黑色夏朝府兵甲胄的军卒入城后,人们慌了,夏军,真的来了!
  防守涠江前线的,当然是精锐,可惜,精锐不在汝城之中,而是在大营之中,在瀚兽大营之中,也就是段文渊的麾下。
  准确的说,汝城是一座防御重镇,建立之初,本就是打着一旦涠江防线溃败军卒就可撤入城中打守城战的目的。
  所以段文渊很轻易的拿下了汝城,而汝城,此时也变成了夏军的占领城。
  秦烈入城后,直奔城中府衙,百骑营带领骑兵占据各坊,从瀚兽营军卒手中接过了防务。
  “拜见大帅!”
  到了府衙之后,段文渊第一个单膝跪地。
  站在他身后得,是面色各异的亲随和瀚兽营将领们,最终一咬牙,同样跪在了地上。
  人的名,树的影,没人敢多看一眼秦烈,哪怕屋子里多是斐将。
  九州将舆图挂在了秦烈背后的墙壁上,秦烈看都没看一眼段文渊身后的斐国将领们,直接抽出了用了好几年皱皱巴巴的圣旨,朗声开口道。
  “本帅不识那么多字,也懒得念,只有一句话,段文渊,封二品镇军大将军,辅国上将,邱阳郡公!”
  段文渊神色大变,猛然抬起头,满面不可置信之色。
  秦烈面无表情:“段文渊,你的麾下,本帅不识,天子也不识,老子不多管闲事,给你两个县伯,三个县子,五个县男,骑都尉六人、云骑尉六人、恩骑尉十人,打了这一仗,有命活着回去的,老子再给他们三百万贯银票,你们自己分,除此之外,到了夏朝,谁招惹你们,就是打本王秦烈的脸,谁打了老子的脸,老子就要了谁的命,官,钱,颜面,老子都给你们了,一会出了这门,就给老子用命,不用命,就先斩了你们!”
  一语落毕,段文渊身后的将领们纳头便拜,齐齐吼了一声“唯”,一个个兴奋的满面通红。
  什么是好老板,这就是。
  钱,身份,尊严,不用你开口,直接给你了。
  秦烈霍然而起:“段文渊听命!”
  “末将在。”
  “率骑兵两千步卒三千,攻吕、刘、宋三县,将百姓全部驱赶至涠江船上,男女老少,皆不放过,将他们送到江对岸,不从者,杀无赦。”
  段文渊楞了一下,满面不解,可却依旧喊了声“唯”。
  “李贵听命。”
  “卑下在。”
  “调瀚兽营三千水卒,登船,攻斐西防线鹰扬大营战船,带走半数火药箭,不取营,只击船!”
  “唯!”
  “九州听命。”
  “末将在。”
  “率乃木、踏蹄二部落前往丘山,断了丘山、闳淄、平趾三山官道!”
  “唯!”
  “卫长鹰听令。”
  “末将在。”
  “率瀚兽营八千军卒,岚阳府兵营三千军卒,骁字营三千骑兵,攻赵城,攻三日后,佯装辎重不足迅速后撤回汝城。”
  “唯!”
  “张商听令。”
  “卑下在。”
  “余下骑兵,五日内,烧毁南侧四山六林!”
  “唯!”
  秦烈回头抄起酒杯:“诸位同袍,武运,昌隆!”
  “越王,万胜!”
  …………
  夏京。
  兵部将领们怂了,一下朝就加班加点的重新造册,第二日一到议政殿就把册子送上去了,几乎是在白千一说开朝后兵部就涌出来一群人,人手一摞名册,深怕晚了一秒就会被书院的人给喷的体无完肤。
  不,准确的说,不是书院的人喷他们,是火速上任的东宫属官们喷他们。
  秦玄没有去兵部,秦游也没去,因为已经没必要去了。
  这就是秦游的解决方案,太子,不需要别人罩着他,因为他现在可以自己罩着自己了。
  阳奉阴违,可以,那就等着东宫属官的“报复”吧。
  可想而知,武将这么多年来被文臣给整的都抬不起头来。
  而秦游的嫡系们,则是将文臣给整的抬不起头来。
  现在,这群人都成了东宫属官,收拾文臣都轻松加愉快,更别说他们这些武将了。
  其实按理来说秦游应该是向着武将的,这么搞,武将是应该有怨言的。
  可实际上并没有,因为大家都清楚,秦游依旧向着武将,只不过五个手指头伸出来都有长有短,秦玄姓秦,这种事,秦游会向着武将才怪。
  见到事情解决了,站在文臣之首的秦玄低着脑袋,面无表情不动声色。
  平日里观政,并不是说来议政殿中参加朝会,而是说秦老大会将一些处理完折子让人送去东宫,让太子学习学习。
  至于议政,也是嘴上说说罢了,最多在偏殿,也就是敬仪殿的时候,几个大佬商量商量,然后秦玄在旁边安静的听着。
  像今天这种直接来到议政殿参加朝会的,还是第一次。
  也就是这时,众人才发现秦玄似乎和自己印象中的那个太子不同。
  本以为兵部将领认怂了,太子会表露出一些情绪的,可秦玄只是垂着头,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一直到了下朝,秦玄一句话都没说过,东宫的属官们也没出过班。
  群臣散去后,秦老大露出了笑容,冲着秦玄招了招手。
  秦玄快步走了过去,白千搬来了绣墩。
  秦老大敲着书案:“看来昨日朕所说的,你已是记在心里了。”
  “儿臣岂敢不尊父皇教诲。”
  昨天下朝后,父子二人谈了许久,都是秦老大在说,秦玄在听。
  很多人以为,秦老大会教导秦玄帝王之术,比如如何驭下等等,实则不然,秦老大谈的,只是关于秦家的事。
  当年秦罡在世时,如何散养秦昭、秦麒、秦烈兄弟三人。
  秦氏三雄在寒山拜师读书,三人又是怎样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中州大乱时,兄弟三人如何经历了千难万险开创了夏朝。
  秦老大讲的,都是陈年旧事,笑容满面,回忆起这些时,眉宇之间都是笑意。
  直到最后秦老大才说了一句话,让秦玄记得,永远记得,他这个天子,在秦麒和秦烈面前,永远是秦昭,在其他人面前,才是天子。
  而秦玄这个太子也要这么做,在秦游面前,永远是秦玄,在外人面前他才是皇子,才是太子,才是未来的天子。
  因为秦麒和秦烈,拿他这个天子当大哥,因为秦游,拿秦玄当堂弟,这就是秦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