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涅槃重生
作者:易一毅      更新:2023-04-27 12:00      字数:3501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
  这年正月,将在咸阳宫举行秦王政二十二岁的诞辰宴。
  因诞辰宴乃是亲母受难之日,故按照秦制不可大肆庆祝,按礼当日君王感念亲母生育之恩,与众臣忏悔于大殿之上,行悲悯之乐,奏哀鸣之歌。
  这样一场宴会必定是压抑无聊的,可他却引来他国使臣与臣民纷纷赶往咸阳。
  自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四十五万人后,六国就再无一国能抵挡秦国的虎狼之师。
  如今唯有盼望秦国发生内乱,才能缓解他们的灭国之险。
  古来男子二十便可及冠,如今的秦王已经二十二了,却还未行冠礼,其中原因细细想来也很简单,有人故意拖延,不想他及冠。
  如今秦国朝中局势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相国文信侯吕不韦为首,另一派是以长信侯嫪毐为首。
  即便这两派在朝中相斗越演越烈,可是,对于秦王及冠之事,却站在统一战线之上。
  因为一旦秦王行过冠礼,他们手中的部分权利将归于秦王,而此局面对于嫪毐来说,最是不利。
  他所得权利皆是太后授予,一旦秦王及冠,他必定就成了一个空有侯爵的宦官,再无资格与吕不韦相斗。
  所以嫪毐是绝对不会同意冠礼之事。
  等到诞辰宴这日,人人都削尖了耳朵打听着宴会中的事情,秦人是真的关心朝中局势,而他国之人,不过是希望秦国能发生内乱,乱其国本,好让他们有喘息的时间。
  可是,平淡无聊的诞辰宴如往常一样,未有任何大臣在宴会之时提及秦王及冠之事,似有掩耳盗铃之势,散会之后,纷纷猜测秦王怕是又要等一年了。
  就在他们等了有一月之余,朝中局势没有任何波澜,失望而归之时,咸阳城门却出现了一件热闹的事情。
  已经连续十日有一群人围在咸阳南门,一点也不逊色于多年前商君推行法令时的声势浩大。
  原来在十日之前,相国吕不韦命人将一本名为吕氏春秋的著作,悬挂于南门之上。
  声称,谁能在此书中删一字,改一字,就能获得千金。
  此举怕是效仿当年商君立木建信。
  当初商君在南门放一个木头,声称谁能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其十金,原是没人相信,可人群中有不乏抱着试试心态的,真将木头搬到了北门,而商君没有任何迟疑将十金给了他。
  商君此举是用十金换秦人的信任,为了顺利变法,施行新法令。也正因为此法令顺利实施,让如今的秦国立于七国之首。
  而今吕不韦做此举,怕就是为了宣扬吕氏春秋,想借此名扬后世。
  已过了十日,众多游客文人来此观摩细读吕氏春秋,即便不乏抱有侥幸心理的人,出面提出异议,但这与商君立木建信还是有所差别,立木只需蛮力就可,但这吕氏春秋而需胸怀点墨。
  吕氏春秋乃是吕氏三千门客所著作,增删一字,需得到三千门客点头,才可给予这千金,不过吕不韦也没让这三千门客堵在咸阳南门,只派了三个门客,算是其三千门客的代表,分别是司空马,李斯,司徒杰。
  不过,就这三人就已经将开头那些出面提出更改的人,一一驳回,而更让人恼火的是,最后说的那提出之人都点头称是。于是本还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人,都纷纷犹豫不敢向前。
  由此看出,吕不韦还真是商人本性,商君还会破费十金,而他如此这般作为,怕是这千金不付,也能借此将这吕氏春秋传于后世了。
  在南门左侧的酒楼之上,坐着两人,他们正观望着南门所发生的一切。
  身着蓝衣的男子,长的有些粗狂健壮,跟坐于他身边无聊玩着茶杯瘦弱的麻衣男子形成先明的对比。蓝衣男子等了许久见他不发一言,急切的说道“照这样下去,怕是不会有人出来了。”
  而一旁的麻衣的男子还是继续玩着茶杯,并未说话,抬眼看了看楼下的盛况,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良久瞧着楼下一片平静,满是不屑的放下酒杯,起身道“以为是场大戏,没想到是雷声大雨点小,走吧。”
  “现在?”蓝衣男子眉毛挑了挑,面上却疑问道。
  麻衣男子无趣的看了他一眼“你不是早就迫不及待了。”
  两人下了楼来,走到包围圈外,望着那一群人,麻衣男子微微皱了皱眉头,蓝衣男子瞧他脸色,扬起下巴用他那粗糙而低沉的声音大喊道“吕氏春秋,怎就不能删改一字了?”
  此话一出,即便刚刚前面被围堵的水泄不通,如今都纷纷回头,看看是谁有这般口气,说此狂妄之语。
  一下子人群中自发的让给他们一条道。
  “此人是吕乎,还是嫪乎?”
  “这咸阳城中近日并未见得此人呀!”
  “这人是凭空冒出的吗,实在是让人不知他的来路。”
  “不过,看他这一身穿着,粗布麻衣,不过是一低贱平民。”
  窸窸窣窣的讨论之声,响彻在咸阳南门,而站在城门口的吕府门客,朝着让出的道路,试图要看清来人是谁。
  站于南门的李斯最先认出来此人身份,本还平淡的脸色,瞬间面如土灰,身体也莫名僵硬。
  而站于他旁侧的司徒杰推了李斯几下,让他出面,可却见其站如松纹丝不动,就只能自己向前行礼,道“不知公子,何出此言,是已经看过此书了吗?”
  “看书?”麻衣男子上前略微带着嘲弄的笑意道“此书不看亦能删减一字。”
  司徒杰刚刚本还和气的脸,听他此话,起了怒气,道“公子未免太过狂妄了。”
  麻衣男子笑笑,知他必是不知自己身份,道“我素来狂妄,不知你有何指教?”
  场面一度尴尬,司徒杰被他这话一噎,正欲要辩解时,就被一旁的司空马给伸袖挡住了,道“不知昌平君到此,还请勿要怪罪。”
  此言一出,本还熙熙攘攘的周围,静的一根针落地都能听见。
  即便极力控制着不要发出任何声音,可周围人的眼神都紧紧的盯在了麻衣男子的身上。
  不知是不敢相信他的身份,还是不敢相信他会出现在这里。
  麻衣男子并无任何感觉,似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注目,还是如刚刚仰着下巴,道“还是司空你慧眼。”
  “昌平君过誉了。”
  昌平君笑笑,算与他客套过了,眼神越过他看向一直沉默站在后面一言不发的李斯,道“李斯怎得一年不见,就不认识我了?”
  李斯见被点名,身子一颤,略微僵硬的上前,道“见过昌平君。”
  “我还以为一年不见,你就不认识了。”昌平君上下打量着他道,然后随意的从旁人手中拿过了一本吕氏春秋,道“听闻你是这吕氏春秋的最大功臣?”
  “吕氏春秋乃是吕氏三千门客所著,非足下一人之力。”李斯微低着头缓缓道。
  “如今你既是吕氏门客,我说你是大功臣有何错?”此话略带一些不容置疑。
  司空马忙上前说道,“昌平君谬赞了,李兄不必如此谦虚。”
  “没想到你就离开昌平府短短一年,就能助吕不韦著书立说,倒是我轻看了你。”
  此言一出,本还静默的周围,窃窃私语起来,而昌平君眼只盯着李斯。
  李斯脸上苍白,即便早就知道他来者不善,可是,却没想到他真的会这么做,忙道“昌平君,李斯并未做大事。”
  在一旁的吕氏门客也急了,不过几句话,这书怎么就变成李斯所著,若是再说下去,那他不会说这书其实就是李斯从昌平府带走的吧。
  这比能增删一字的话要毒上几百倍。
  “昌平君,请甚言。”司空马也意识到严重,忙说道。
  “司空怎么忘了,我素来狂妄,不知何为慎言。刚刚我说不用看,亦能增删一字,因为这吕氏春秋四字,就该改改。”
  此话一说,众人纷纷对他怒目而视,有激愤者上前围住他,似乎想要用气势吓住他。
  而一旁蓝衣男子早就站在了昌平君的面前,拔出长剑,试图逼退他们,昌平君阻止住了他拔剑的动作,道“昌文,不必这般。要是不小心,伤了人,可不好。”
  昌文明白,拿着剑示意他们退后几步。
  昌平瞧着笑道“即便已有一年未上朝,但还是御史大夫,你们这区区门客,还能殴打我不成。”
  “昌平君,你不过是虚职而已,这一年,秦王可曾提及过你一二,如今留你在此,也不过是念及往日恩情,如何与吕相相比。”
  此言一出,昌平君笑的更狂了,“你叫什么?”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道槃。”
  “还真是个好名字。”
  “即便你知道名字,想要报复,我也不怕。”
  “吾虽狂妄,心胸却不狭窄,知道你名字,不过是要下人记住,日后,即便你哭着也别想入我的昌平府。”
  那人被他一堵,脸红的说道,“昌平君,你别狂妄。”
  见的如此,无人再敢向前,即便心中愤怒不已,可却无法对他如何。
  李斯瞧着他,即便一年不见,他瘦弱了很多,但是却还是这样的强势与狂妄,容不得任何人低看他一眼。
  就在僵持之时,从外面挤进一人,是吕府的掌事,忙躬身在昌平君的面前说道,“不知道昌平君会来此处,怠慢了,家主特命奴才邀请公子去吕府一聚。”
  “吕相相邀,当然必去,正好我要与他商量商量这吕氏春秋的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