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 第242节
作者:金戈万里      更新:2023-04-29 07:58      字数:3371
  庆帝觉得恭王冲动易怒,怕他行差踏错,要太后临朝摄政辅助恭王,还特意赐太后鞭帝尺,免得恭王对太后不够恭敬。
  在所有刚知道这份圣旨的燕臣,包括恭王都陷入茫然的时候,太后已经神情自若的弯下腰,将额头贴在手背上,声音虽然沙哑但咬字十分清晰,“臣妾谢陛下隆恩。”
  红琴在太后的示意下膝行上前将太后扶起来。
  太后矜持的对着敬王点头,重新回到高台去拿属于她的这份圣旨。
  回过神的恭王十指紧紧扣在地面,瞪着太后的双眼几乎要凸出眼眶。
  这个贱人敢算计他?
  太后手握圣旨,站在高处望着下面仍旧跪在地上的众人,几乎能将所有人的神色都看在眼中。
  她扬起嘴角,虚抬起手,“众卿起来吧。”
  恭王猛的从地上蹿起来,语气尖利到破音,“这是父皇在十多年前,儿臣弱冠的时候写下的旨意,如今儿臣以到不惑之年,不必再劳烦太后为儿臣担忧。”
  大司马第一时间声援恭王,“老臣听闻太后娘娘从去年起,身体就总是不太舒坦,不如先专心养病。陛下聪慧睿智,且在朝多年,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朝政。”
  大司空清了清嗓子,慢吞吞的开口,“臣觉得陛下所言十分有理,这份圣旨本该在陛下弱冠之年宣读。彼时陛下尚且稚嫩,才需要太后娘娘扶持教导。如今的陛下已经历练多年,再什么事都要请教母亲,恐怕难以竖立威信,请太后娘娘多位陛下考虑。”
  “请太后娘娘三思。”没什么可补充的吴金飞再次跪在地上。
  “请太后娘娘三思。”燕臣们立刻跪下大片,只有少数人眼观鼻鼻观心的站在原地。
  太后勾起嘴角,看都不看跪在地上的朝臣们,嘲讽的目光始终都锁定在恭王身上。
  “按理说哀家是该听众位大臣的话,早日颐养天年才是。但陛下……”太后发出声嗤笑,叹息道,“委实让人放心不下。”
  自从听到有第二份圣旨开始,恭王的怒火就再也没熄灭过。
  望着太后居高临下的嘲讽他的样子,恭王突然想到多年前,他母妃病死的时候,他去求宿在太后宫中的父皇去见他母妃最后一面。
  太后就是以这副表情将他拦在宫殿外。
  他非但没能求父皇去见母妃最后一面,反而因为在生母病中不知伺候却去其他母妃宫中闹事,被父皇厌弃多年。
  恭王早就决定,坐稳皇位就杀了太后,完成和赵国使臣的约定,也告慰母妃的在天之灵。
  他确实从恭王变成皇帝,这个女人却依旧站在他的头顶。
  凭什么?!
  不该是这样……
  他是皇帝,他不需要再忍辱负重!
  脑海中名为理智的弦彻底断开,恭王猛得冲向站在角落的护卫。
  抽出护卫腰间佩刀的时候,恭王已经能隐隐闻到血腥味,同时也在护卫眼中看到了惊骇。
  恭王露出个扭曲的笑容。
  害怕就对了。
  他是皇帝。
  这些人都该怕他!
  可惜恭王刚转身看到太后的脸,就突然眼前一黑,彻底失去了意识。
  “陛下?!”
  “王爷!”
  “快去叫太医!”
  ……
  两个时辰前刚发生的事再次重演,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不用再专门去太医院宣太医。
  位于大殿后方的太医立刻跑了过来。
  即使太医来得飞快,恭王仍旧成为今日驾崩的第二位皇帝。
  比起孝帝,恭王死的更明白些。
  太医们简单交流后,告诉群臣,恭王已经服用毒药至少半个月,这种药会让人格外暴躁易怒且容易心慌,然后被轻而易举的气死。
  恭王死前口吐鲜血,就是极怒之下气血翻涌所导致的结果。
  一日之内驾崩两位皇帝,即使是应对过许多突发情况,经验最为丰富的老臣也说不出话,目光诡异的望着恭王狰狞的脸陷入沉思。
  忽然有朝臣道,“国不可一日无君……”
  五皇子眼中迸发出强烈的色彩,暗自握紧拳头,脸色憋得通红。
  太后沙哑的声音从上方传到下面,“既然皇位传到恭王这支,自然是从恭王的儿子中选,哀家记得恭王长子正值舞象之年,嫡子亦有八岁,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朝臣们纷纷将目光落在大司马、大司空和大司徒身上。
  三个人亦是苦笑连连。
  恭王虽然不堪大用,此时驾崩却是坏了大事。
  刚才他们还以恭王年岁以长为理由阻止太后摄政,恭王的两个儿子却只相差四岁,最大的也才十二岁。
  都是正需要有人督促协助的时候。
  太后既是恭王儿子的祖母,即将成为太皇太后,又有庆帝留下的遗诏……
  难办啊。
  过了好半晌,大司马才低声道,“恭王既然有嫡子,自然是要以嫡为尊。”
  太后点了点头,“那就劳烦司马大人和敬王亲自拟旨,让恭王府的小王爷继承皇位。恭王妃年轻不经事,让她搬入安宁宫,哀家亲自教她。”
  大司马等人无话可说。
  太后又没说要让小皇帝去她的安宁宫。
  恭王妃就算是成为太后,也是太皇太后的儿媳,去安宁宫伺候太后也是应当。
  无人注意的角落,五皇子脸上的神情几经变换,最后定格为疯狂。
  他冲到大司马、大司空和大司徒的中央,满脸愤慨的指着上方端坐的太后,“你们要让她摄政?”
  大司徒见到五皇子脸上癫狂的表情,就想到接连暴毙的孝帝和恭王,顿时觉得头疼欲裂。
  他抓着五皇子的手腕,刻意将声音压得十分柔和,“殿下冷静些,如今最要紧的事,是处理陛下的丧事。”
  太后是否摄政的事,完全可以等到各国使臣都离开后,再慢慢商讨。
  五皇子正值好不容易攀上顶峰却被立刻打入谷底,彻底失望后又看到重新升到顶峰的机会,却在关键时刻又一次被击落的崩溃中。
  他满脑子都是绝不能让给他最后一击的太后好过,根本就没理会吴金飞话中的深意。
  凭什么他跌入谷底,以欺辱他母妃为乐的太后却能摄政?
  “你们都不知道她做的好事?”五皇子忽然发出癫狂的笑声,“她将皇祖父的妃子……”
  端坐在凤椅上的太后脸色骤变,厉声道,“五皇子犯了癔症!还不快将他拉下去!”
  “她不仅将皇祖父的妃子献给父皇,还自己亲身上阵!”五皇子边躲避来抓他的侍卫,边声嘶力竭的大吼,将贤妃这么多年积攒的太后把柄抖落的一干二净。
  五皇子被拖走了,他所说的话却都留在燕臣们的心中。
  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话,却能对上许多深宫未解之谜,不必细思就让燕臣们背后冒出好几层冷汗。
  太后瞥了眼赵国使臣的位置,眼中闪过遗憾。
  她本想借着这个难得的好日子,顺便将宋佩瑜也解决掉……
  不过没关系,今日之后,她就是太皇太后,还能掌握京郊大营,将宋佩瑜留在洛阳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再也不必低声下气的去求别人。
  “这孩子从未经历过波折,竟然如此疯魔,让诸位大人见笑了。”太后脸上带着些微的苦恼,好像真的在为五皇子担心。
  燕臣们满脸僵硬的摇头。
  还是那句话,今日燕国已经在各国使臣面前丢了太多的脸,绝对不能继续丢脸,无论什么事,都等着各国使臣离开后再做打算。
  太后十分满意群臣的沉默,她从凤椅上站起来,漫不经心的道,“劳烦各位大人操持陛下的丧仪,先散了吧。”
  说罢,太后对着红琴招手,示意红琴扶着她离开。
  从正午到现在,虽然大部分事都在她的预料之中,但她毕竟年纪渐长,精力还是有些跟不上,委实乏力得很。
  在一片‘恭送太后’的声音后,突然响起格外尖利的声音,“太后慢走,老奴这里还有封先帝的遗旨没有宣读。”
  太后的摇曳的背影顿时僵住,猛得回头看向说话的人。
  瑞祥公公已经自顾自的解开外袍,露出裹在中衣和外袍之间的明黄色。
  瑞祥公公没给太后任何阻止他宣旨的机会。
  他不仅没让众人整理仪容跪听圣旨,连自己的衣服都没整理,就这么外袍大开的宣读手中的圣旨。
  圣旨的内容是宋佩瑜亲自拟定。
  封昭和长公主为镇国大长公主,过继福王到镇国大长公主膝下。
  福王,正是三皇子的追封。
  第114章
  “……钦此”
  瑞祥公公抬起眼皮看向脸色惨白的昭和大长公主,“镇国大长公主,还不来领旨谢恩?”
  昭和大长公主下意识的退后两步,眼角余光瞥见正面无表情望着她的太后,昭和大长公主脸上的慌张更甚,以至于口不择言,“瑞祥公公是不是念错了,先帝怎么可能留下这样的圣旨?”
  瑞祥公公笑了笑,“镇国大长公主说笑,老奴还不至于老眼昏花到连字都能记错的程度。先帝当年去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您,常常在病榻上念叨着对不起您,这封遗诏也是早就拟定,始终存放在先帝最喜欢的玉枕中。”
  “拿来”尖锐又压抑的女声从上方传来。
  同样为这封遗诏内容震惊的燕臣们,纷纷抬头看向高台。
  太后不知何时甩开红琴的手,孤身走回高台的正中央,望着瑞祥公公……手中圣旨的目光满是猩红。
  红琴提着裙子小跑到瑞祥公公身边,伸出手就去抢瑞祥公公手中的圣旨。
  瑞祥公公却及时举起圣旨,让圣旨与红琴的手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