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 第274节
作者:金戈万里      更新:2023-04-29 07:58      字数:3388
  而且宋佩瑜不想上车架,本就是因为不想太‘张扬’,所以每次重奕来抓他的时候,越是众目睽睽,宋佩瑜就越不会做出挣扎的动作。
  久而久之,宋佩瑜再于出发前,特意躲着重奕的时候,总是会有人提醒宋佩瑜,“宋大人快些回来,不然殿下又要找你。”
  如此‘猫抓老鼠’似的走过几个城池,宋佩瑜突然了悟。
  虽然他每次都竭尽全力的躲着重奕,但迄今为止,就没有一次成功过。
  既然如此,他还白费这个功夫做什么?
  于是,在下一次出发前,宋佩瑜非但没继续躲着重奕,反而主动出现在车架旁边,对着重奕伸出手,等着重奕拽他上去。
  宋佩瑜能肯定,在某个瞬间,他在重奕眼中看到了浓浓的失望。
  感情重奕还将‘猫抓老鼠’当成游戏了?
  宋佩瑜短暂的沉思后,决定满足重奕这点小爱好。
  下次出发前,他又带着护卫去周边闲逛,因为从‘有意躲避’变成‘哄孩子’,宋佩瑜变得极不走心,甚至都没离开赵军暂时修整的范围。
  果然,重奕又在出发前,猝不及防的出现在宋佩瑜面前。
  虽然重奕的表情与往日没什么区别。
  但在宋佩瑜眼中,重奕肉眼可见的比昨天兴致高昂。
  “幼稚”宋佩瑜仗着没人敢直视重奕,伸出食指在重奕的脸蛋上刮了下。
  重奕满脸茫然,就像是真的没反应过来似的,“什么?”
  宋佩瑜勾起嘴角,摇了摇头,却在下次出发前躲重奕的时候上心了许多。
  这种于万人中央,心照不宣的做只与彼此有默契之事的感觉……还挺新鲜。
  不知不觉间,宋佩瑜就将他曾嘲讽重奕‘幼稚’的事,彻底忘在了脑后。
  因为他已经变成与重奕一样幼稚的人。
  离开兖州踏入翼州的当天,宋佩瑜收到来自洛阳的信。
  自从第一次收到洛阳委托赵军送来的信后,宋佩瑜就总是能收到洛阳的信。
  刚开始的时候,写信的人还有心情慢慢与宋佩瑜寒暄,隐晦的提醒宋佩瑜,‘宋大人和殿下在洛阳,也能兼顾兖州和青州的情况。’
  就算实在离不开兖州和青州,最好让重奕先来洛阳,再回兖州、青州那边。
  后来随着宋佩瑜装信的小箱子换了好几个,干脆换成大箱子后,洛阳来信的内容也越来越直白。
  今年秋收之后,宋佩瑜收到的所有信都来自明正帝。
  实际上,明正帝的信是发给重奕,但是重奕懒得理会他。
  宋佩瑜看在与诸多燕臣的交情上,才会打开明正帝发来的信。
  从‘朕降,速来。’
  到‘听闻你过了三十而立之年,也没娶妻生子,是不是不行?’
  再到‘我求你快点来行不行,你知不知道我这三年都过的都是什么日子?我……’
  宋佩瑜看着手中还不到三分之一的信纸,眉宇间的褶皱稍深了些。
  送信的人在路上的时候,不小心掉到河中,这封信的内容也只剩下他手上的这些。
  明正帝过了什么日子?
  永和帝明明下令,定时给洛阳送足够的补给,比照安平王的份例供养明正帝。对于永和帝来说,亲王份例换取个好名声,简直不要太赚。
  对洛阳的燕臣,永和帝也多有优待,会定时送符合燕臣品级一半的份例去他们府上,既能彰显永和帝的大度,让洛阳的燕臣安心,也不会让咸阳赵臣产生不满。
  难道有人胆大包天,敢贪下送去洛阳的东西?
  虽然有所怀疑,但宋佩瑜并没有因此劝说重奕加快行军速度。
  他们回赵国的路线,是许多人付出无数心血的成果,不该因为明正帝的三言两语就有所改变。
  而且洛阳已经封锁两年多,明正帝也没饿死,洛阳也从来没出过大乱子。
  想来就算是有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对送往洛阳的东西伸手,也不敢太过分。
  说不定是明正帝人心不足,所以才多有抱怨。
  就算明正帝的日子真的很辛苦……明正帝已经吃了许久的苦,也不差赵军赶路的这点时间。
  按照原本的行军速度,重奕的仪仗在距离新年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到达洛阳。
  明正帝亲自带着燕国朝臣出城十里迎接。
  相隔老远,已经习惯在重奕车架中与重奕手拉手的宋佩瑜,就能看到许多……圆润的球球。
  宋佩瑜突然想起进入翼州时,收到的那份来自明正帝的信。
  ‘我求你快点来行不行,你知不知道我这三年都过的都是什么日子?我……’
  宋佩瑜试着补全这句话。
  ‘我求你快点来行不行,你知不知道我这三年都过的都是什么日子?我都胖成球了!’
  嘶,洛阳已经没有可以处理的政务,永和帝还愿意好吃好喝的供着明正帝和燕臣。
  明正帝和燕臣在格外安逸又无所事事的环境下吃成球,似乎也不奇怪?
  宋佩瑜顿时乐的不行,浑身的重量都压到了重奕身上。
  他们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在队伍最前方的车架上,除了在城内和要入城、刚出城的时候,他们大多都是在马车里打发时间。
  所以在其他人身上都有层薄薄的雪花时,宋佩瑜和重奕身上的斗篷就显得十分清爽。
  干燥的毛绒斗篷贴在一起,顿时让畏寒的宋佩瑜感受到温暖。
  他边与重奕说他突然狂笑的原因,边不自觉的又往重奕身上靠了靠。
  洛阳等了重奕将近三年。
  刚开始的时候,从明正帝到燕臣都怀揣各种小心思。
  燕臣们甚至还专门讨论过,要怎么对赵国投降,才能显得出他们虽败不入,不容永和帝与赵臣轻视。
  短短的时间内,燕臣们就想到许多方式,又激烈的探讨这些方式的可行性,最后剩下三个最完美的投降方式,继续探讨。
  明正帝和燕臣们蓄势待发许久,却始终没等到重奕,只等到有关于重奕的各种消息。
  重奕大败突厥,路过洛阳而不入,直接跑去打兖州。
  兖州王都被破,兖州王全族自杀。
  青州王归降赵国,隔年带着家眷属臣,包袱款款的经过洛阳前往咸阳。
  ……
  明正帝和燕臣们的心从复杂到期盼再到焦急……最后心如死灰。
  如今好不容易等到重奕,明正帝与燕臣们已经完全没有心情再搞花活。
  明正帝直接将庆帝玉玺和孝帝玉玺都带了出来,一手一个的献给重奕,就算是投降。
  至于他自己的玉玺……因为登基时间太短,且已经有大父和父亲的玉玺用,明正帝从来都没有过自己的玉玺。
  宋佩瑜下意识的伸手,抱住重奕随手递给他的庆帝玉玺。
  此时此刻,望着雪地里列队排好的圆滚滚,宋佩瑜突然感觉到明正帝和燕臣们等待三年的暴躁,胸腔涌上几不可查的心虚。
  其实他和重奕在兖州、青州轮转的时候,重奕确实有很多时间和机会,能来洛阳接受明正帝和燕臣们的投降。
  但重奕不想离开他,他们又不能同时放下兖州和青州的烂摊子来洛阳。
  实在没办法,才会拖到现在。
  第125章
  洛阳城内倒是与宋佩瑜和重奕三年前离开的时候没什么不同,偶尔瞥向大路两边,还能看得到在窗后探头探脑的人影。
  想来是洛阳百姓知晓赵太子今日进城,虽然不敢光明正大的看,却实在好奇传闻中战无不胜的赵太子,没忍住偷看。
  明正帝已经十分自觉的从洛阳皇宫的主殿中搬了出来。
  他其实更想直接出宫,却不敢擅自决定,便搬到距离皇宫大门最近的殿中,暗搓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明正帝和燕臣们愿意一切从简,赶时间回咸阳过年的重奕和宋佩瑜自然要成全他们。
  一行人沉默的前往平日里燕国大朝会所在的大殿。
  重奕登上九层高台,转过身面对台下的明正帝和燕臣们。
  明正帝与燕臣们早就在重奕往台阶上走的时候,就跪了下去,等重奕转身后,他们齐声开口,“臣愿降赵,请太子殿下成全。”
  重奕很满意明正帝和燕臣们简明的话,具体表现为他比明正帝和燕臣们还有效率,连客套敲打的话都省下,直接让人宣旨。
  圣旨半年前就从咸阳送到重奕手中。
  封明正帝为平王,于咸阳赐平王府,命平王携燕国已逝敬王的两个儿子,随重奕一同前往咸阳,入住平王府。
  燕国皇族和勋贵的爵位都连降三等,与平王一样,随重奕前往咸阳朝拜永和帝。
  ……
  宋佩瑜站在台下的最前方,光明正大的东张西望,将正毕恭毕敬聆听圣旨的平王和燕臣们的神色变化都看在眼底。
  说起来,洛阳反倒是沾了青州的光。
  要不是已经答应青州,只将青州王族和勋贵的爵位连降三等,依照永和帝的打算,原本是想只给明正帝个亲王爵位,再给燕国敬王留下的两个儿子找个好出路,就算是打发了燕国。
  身上有爵位的人听到圣旨,知晓他们也要如同青州有爵位的人那样,身上的爵位连降三级,脸上都露出不同程度的苦涩和不舍。
  然而听到他们要与重奕共同前往咸阳后,这些人苦涩和不舍立刻变成喜意。
  用爵位换在永和帝和赵太子心中留下印象,不亏!
  圣旨宣读完毕后,无论明正帝与燕臣们是什么想法,都要毕恭毕敬的领旨谢恩。
  明正帝看着圣旨上的‘平’字,目光在重奕身上划过,落在看起来比较和善的宋佩瑜身上,“宋少师能否为……小王解惑?”
  “王爷客气了。”宋佩瑜点了点头,“某定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