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功高盖主
作者:大周皇族      更新:2023-04-29 15:01      字数:2096
  “叶将军,陈将军。这次辛苦二位了,若是没有二位的话,今天这仗我们怕是要输的一败涂地了。”
  云溪桥想两位荣耀归来的将军抱拳作揖,确实他那个计划太冒险了。让叶副将带人从敌军后面抄袭过去,假装是援军,还要做出声势浩大的样子,让敌军以为来人不少。再让陈将军前往正对蒲昱成营地方向放火燃烟假装烧了他们粮草,再命人假扮是后方士兵前往通报。
  一旦被看穿,就很有可能全盘皆输。实在是太冒险了。
  叶朔风扶起云溪桥,说道:“都是为了王爷,为了百姓。军师客气了,今日最大的功臣应该是军师才对。若不是军师急中生智,我等怕也没有机会解除危机了。”
  “行了,你们别在这个时候推搡谦虚了,不如想想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办。”宋景湛很是不满意这两个人装模作样互相礼让的样子,“今日纯属是老天眷顾,接下来本王想书信皇上,让皇上派兵救援。”
  “王爷说得对,今日只是运气好,日前也只有修书皇上了。”
  几个将军都这样符合着,云溪桥却不敢这样说,皇帝多疑,怕是不会派兵的。宋景湛也不多说,当即修书让人给皇帝送去。
  “将今天擅自行动的给本王带上来。”这说的可就是那个让城墙失守的将军了,宋景湛这个人向来是有奖有罚的,那人差点让城门失守,这笔账怎么可能不算。
  说完守卫就押着人上来了,那人生的三大五粗的,一看就是个没脑子的货色,怪不得能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
  “今日你擅自行动,擅离职守,你可知罪?”宋景湛冷冷的看着他,言语中没有一点情绪,甚至连恼怒的情绪都没有。
  “末将知罪。”
  “军令如山你可知道?”
  “末将知道。”
  宋景湛这时站了起来,从他身边饶了过去,经过的时候淡淡的开口说了一句:“居然知道,那便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自己去领40板子吧。”出去之后,对着跟在自己身边的云溪桥和叶朔风说,“本王总觉得有一场硬仗要来了。”
  “王爷,不瞒您说,我认为修书一封给皇上,也是无济于事。”云溪桥看着只有自己人这几个,这才大胆开口,“皇上对您向来忌惮,这次怕是不会那么轻易派兵增援的。这仗还得是我们自己硬抗着打才行啊。”
  云溪桥这话让宋景湛陷入了沉思,确实皇帝对自己忌惮得很。虽然自己上次已经将话说的很明白了,但是依旧怕他在关键时候信了旁的人的谗言啊,看来自己还得做好没有援兵的万全之策啊。
  ——皇宫
  “皇上,前线八百里加急!”
  太监端着宋景湛的书信,大步迈向殿内。别看这些太监平日里看人办事,但是军事这等大事还是不敢耽误的,收到以后就赶紧送了进来,生怕一个延误就害了前线将士,生怕自己落下个千古骂名。
  皇帝从案前抬起头,拆开信件认真看了起来,看完陷入了无限的沉思。这信是让自己派兵增援的,前线遇到了困难,而且十分棘手。
  “皇上,您想什么呐?”旁边负责侍奉的老太监见皇帝走神走的厉害,忍不住出声提醒。这太监可是皇帝的品种,那地位简直是不敢多说。
  皇帝回过神,看见是自己的亲信太监,皱着眉头将手中的信递给他:“喏,你替朕拿个主意吧。”这个太监从小看着自己长大,自己有不少事情都是他帮着拿主意,想必这次也不能让他失望的。
  太监接过去一看,这下全明白了,原来又跟宋景湛有关系。这个皇帝哟,一直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看完以后,老太监想了想说:“奴才觉得这派兵增援也成,不增援也成。”
  “哦?怎么说?”
  得到这么一个答案,皇帝很是好奇。他倒想听听这个老太监能说出个什么花儿来。
  老太监笑呵呵的说:“这派兵增援吧,赢了对江山社稷是好事,输了吧正好杀一杀这王爷的名声。不派兵增援吧,到时候一旦战败,那边是王爷作战失利,到时候直接拿他的罪。”老太监太知道皇帝心里在想什么了,想得无非是让王爷为难,让他下不来台嘛。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老太监这一番话正巧说到皇帝心里了,但是做为九五至尊,他明面上可不能这么表现出来。
  皇帝一脸严肃的说:“这可不成,上次湛儿已经跟朕说清楚了。他对这个位置丝毫不感兴趣,所以朕这次如果不派兵增援会不会太教人寒心了。”
  这话听的老太监一愣一愣的,不知道他是装的还是认真的,于是很语重心长的跟他说:“皇上,万万不可心软啊。恕老奴直言不讳了,王爷在百姓的呼声中本就很高了,若是这次再打了胜仗,怕是要功高盖主了!”老太监生怕皇帝年轻心软,一个思虑不周将江山皇位拱手让人。
  皇帝可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些,只是需要一个让自己不派兵增援的理由吧,他装作痛定思痛的样子,看了一眼老太监似乎拿定了主意:“您说的对,湛儿确实是朕最大的威胁,万一他功高盖主就膨胀的话,之前说过的话。又怎能算数呢!”在折子上画了一杠后,:“传朕旨意,没有朕的允许,各兵各将,各州各府一律不允许向前线派兵增援,如有违者,按忤逆圣旨处置。”
  旨意一出,整个朝野都震惊了,没想到皇帝为了防宋景湛篡位竟然做到了这个地步,简直太不择手段了,没想到皇室之间的斗争这么险恶。竟让皇帝置千万将士的性命不顾。一时间朝野上下为宋景湛打抱不平的人不少,上的折子也不少。
  逼得皇帝最后下旨,若有人再胆敢上书提及派兵增援的事一律革职查办。这下那些臣子们哪儿还有打抱不平的心。全都抱着自己的乌纱帽子躲起来顾影自怜去了。生怕皇上一个龙颜大怒将自己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