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_217
作者:步帘衣      更新:2023-05-07 00:47      字数:1514
  这就已经够奇怪了,更奇怪的是,顾烈还破例给了狄其野封地,封的还不是别的地方,而是顾烈自己的老家云梦泽,而且还不是只让狄其野享受封地的税赋,而是明文写了“享云梦泽田地税赋驻军”。
  这什么概念?这就等于说跟着狄其野的数万精兵根本不会被打散入编,划入大楚如今管理军队的大都督府—兵部管辖体系,而是顾烈直接帮狄其野把精兵养在了云梦泽,和他自己的水师精兵作伴去了。
  然而,与此同时,顾烈并没有给狄其野真正管理云梦泽的权利,所以云梦泽虽然是狄其野的封地,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中之国”,狄其野并没有掌控云梦泽的行政管理权。
  这到底是防备狄其野,还是不防备狄其野?叫人看不明白。
  其二,顾烈还给狄其野加封了太子太傅。
  这个官职从先秦就存在于世,但早已成了虚衔,属于三孤之一,多是帝王赏给臣子的美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但顾烈给狄其野加封的这个太子太傅,是正一品,还赐住东宫,这就完全不再是虚衔了,而是真真正正的实职,不仅是教养王子,而且是完全有资格上朝理事的。
  尽管众人都听说过狄其野是小王子他舅舅的八卦,可狄其野已经是这么大的功臣了,再给他一个正一品的实职,那顾烈还怎么把他排斥于政务之外?
  总不能说,顾烈对狄其野信任到了这个地步吧?
  然而,与此同时,赐住东宫这个事,又很值得寻思。
  让狄其野住在东宫,就等于狄其野的一举一动都处在顾烈的监视之下,别说谋逆,就是一言一行,都得万分小心,稍有行差踏错,立刻就会被抓住把柄。
  所以,不少人认为,赐住东宫这一点,才是以后图穷匕见的关键。
  带着这样的顾虑,尽管大楚朝堂还未彻底组建成型,众人站队却是已经差不多站个清楚了。
  大楚功臣,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集团,一是楚顾家臣集团,二是外来武将集团,前者以姜扬为首,后者以狄其野为首,然而这两大集团的内部都并不是铁板一块。
  楚顾家臣集团,有文武之分。
  家臣有五大姓,姜左钟祝庄,其中姜左是武将世家,祝庄是文臣世家,钟家可以说文武双全,也可以说两样都相对平庸。
  眼下,大楚文臣之首却是姜家出身的姜扬。
  目前家臣间并没有太过明显的矛盾,尚还算是团结。
  与此相对的,外来武将集团,就可以说是一盘散沙。
  大楚功臣中的外来武将,大致可以分为信州降将、蜀州降将、主动投奔三类。
  信州失去了敖戈,势力不如如前。
  蜀州降将中最大功臣毫无疑问是陆翼,但陆翼还有个楚人身份,因此另两位蜀州降将与他并无太多来往。
  主动投奔楚军的外来武将,除了和谁都不亲近的狄其野,最大功臣就是左右逢源的颜法古。
  可颜法古报完女儿的仇之后,已经是无欲无求的状态,甚至想把副职当正职,和顾烈说想去管钦天监,指望他带领外来武将们争权夺势,还不如自己上比较快。
  所以眼下朝局乍看清清楚楚,但其实有些混沌不明的意思,众臣究竟是如何站队,还得开朝后慢慢观察。
  好在时间充足,楚王登基称帝后,众人就要动身迁往中州都城,正式启用楚都。
  原本计划是在燕朝皇宫暂居,等中州皇宫建好再搬过去,但顾烈认为地方与中央的文书报信等等渠道都还没建立,与其先在燕都弄一遍再改回楚都浪费时间,还不如直接到楚都弄个清楚明白。
  其实姜扬是顾虑到中州皇宫还没建好,但既然顾烈不在意这些虚的,那众臣自然照办。
  *
  春寒渐褪之时,顾烈在前朝皇宫登基称帝,年号楚初,定都中州顺天府。
  楚初四月廿三。
  前朝皇宫金殿。
  顾烈身穿龙袍,冠冕垂旒,在钟罄琴音中缓步行来。
  狄其野与姜扬一左一右,统率群臣跪地而迎,齐声恭迎。
  狄其野望着那人踏上金阶,坐于龙椅。
  他傲视天下,不怒自威,明明是火凤楚人的杀神帝王,却像是一尊冰雕出的龙神。
  “平身。”
  群臣山呼万岁,磕头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