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_256
作者:步帘衣      更新:2023-05-07 00:47      字数:1451
  “你不是让监察御史转达,让他尽快搬回京城?”狄其野疑惑的问。
  蜀州局势不稳,也许就要生变。
  顾烈也很无奈。
  大概养父是怕他拘着自己,死活不肯回京,而且还又搬出了孝道来堵顾烈的口。但顾烈也不能直接下旨强行把人弄回京城,这对蜀州局势来说是打草惊蛇。
  “找人看着了,”顾烈垂眸道,“应当不会生事。”
  狄其野凉凉一笑,让这事过了。
  在狄其野的督促下,顾烈安排上了与子同游的行程。
  他带顾昭去了城西。
  第102章算得太准
  姜扬越寻思那日牧廉的参奏,越觉得不大对头。
  这想着想着,就把颜法古当年什么“红鸾星动”,什么“王后亲蚕”,什么“旺夫命”,都统统想起来了。
  再往陛下和定国侯平日里相处的情形一对,醍醐灌顶。
  丞相府的下人们就见丞相皱眉苦思了几日,忽然一抖,跳起来对着钦天监的方向破口怒骂:“假道士背时!”
  然后姜扬就换了丞相官袍,匆匆往宫里赶。
  虽然说什么还没想好,可这谏是必须要谏的,这是大楚帝王和定国侯!牧廉和姜延胡闹也就罢了,一个本就是异于常人,一个本就是断袖,牧廉那日都暗参了陛下一本,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就连牧廉都知道顾烈和狄其野搅在一起没好下场。
  姜扬就算对狄其野再有好感,也绝对越不过顾烈去,而且长此以往影响的是他们两个,于公于私,都不妥当。
  姜扬绝不愿意见到这两人分崩离析甚至影响朝政的那一日。
  顾烈素来沉稳,姜扬从他少年时就看着他长大,从来没见过顾烈有离经叛道之举,顾烈永远是过分懂事的那一个。姜扬是万万没想到,顾烈一犯糊涂,就犯了个大的。
  做人做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很多人一辈子都理不清的,顾烈从小就做得异常妥贴,怎么登基称帝了,还做出这种事来?
  姜扬是想破了脑袋都想不通。
  从丞相府到大楚王宫,姜扬是一边愁一边怨一边哀声一边叹气,结果到了王宫门口跟锦衣近卫一打听,陛下带着王子顾昭出宫了,去了城西。
  姜扬听到顾昭的名字,心下稍许安慰,他知道顾烈是个相当难与他人亲近的人,而且一旦认准的人事就不会动摇。这幸亏是已经有了顾昭,才和狄其野搅在一块儿,否则,这大楚恐怕连个继承人都难有。
  姜扬越想心越焦,对着锦衣近卫拱手挤了个笑脸:“事情紧急,需得立即面圣,还烦请小哥给我带个路。”
  丞相大人这么客气,把当值的锦衣近卫唬得不轻,赶紧道了声“职责所在”,上了马车,给车夫指着路,也往城西去了。
  *
  京城最西端相对穷乱。
  本来就是贫民聚居之地,因为地价便宜,也是外来小户行商落脚的优先之选,人口一杂,乱事就多,亏得顺天府知府和京卫总指挥都是能干人,虽然小打小闹不断,也没出过什么大岔子。
  顾烈与顾昭站在大院角落,瞧着院内嬉戏的儿童。
  “父、亲,这是?”
  到了宫外微服私访,自然不该喊父王,顾昭喊不顺口,险些叫错。
  这是一间极为宽敞的院子,两边是院墙,两边是大平屋。不是新房,应当是买下的,院子里有两棵老粗的银杏树,正值春日好时节,片片扇形的绿叶子漏下暖阳,风一吹呼啦啦地轻响。
  院子里有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嬉戏,一名瘦瘦的妇人在浆洗被褥,有几个大孩子在旁帮忙。
  顾昭一路行来,还见到平屋里隔出的两间教房里,有孩子在女先生的教导下识字练字,有长工在修缮损坏的桌椅。
  “你狄叔幼时流离失所,你也一样。故而仿效古人旧例的慈幼局,建了这所赡幼院。”顾烈早就有了这个计划,迁入京城前,就安排好了地方。
  身为乞儿,顾昭明白此举意义重大,发自内心地侧身对顾烈一礼:“父亲慈爱。”
  又问道:“收留可有条件?维持花销如何负担?何不推至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