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
作者:笑佳人      更新:2023-05-12 13:48      字数:4476
  赵宴平甚是欣慰,若儿子真有这份心,他至少不用担心儿子长大会变成纨绔。
  这边赵家正热闹,永平侯府突然派了人过来,说是永平侯夫人突然昏迷,请三夫人快回去。
  沈樱与永平侯夫人自然没什么婆媳情分,可早上她出发前带着孩子们去与永平侯夫人辞别的时候人还好好的,除了不高兴看见她并无任何异样,怎么突然就昏迷了?
  沈樱很吃惊。
  侯府下人解释道:“好像是打了个盹儿,起来的时候突然就栽下去了。”
  赵宴平皱眉,这症状,与老太太的中风之症倒是很像。
  也不仅仅是赵老太太,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容易得这病。
  “你快回去瞧瞧吧。”柳氏催女儿道。
  沈樱明白,这就跟宾客们辞别,带着一双子女匆匆打道回府了。
  姻亲家里出了这种事,哪怕平时不太对付,赵家的喜宴氛围也低迷了下去。
  卢老太公悠悠地叹了口气:“年纪大了就是这样,多活一年都是阎王爷赏的,阎王爷想起你来了,派小鬼来请你,管你名门寒户有钱没钱,该走就得走,谁也别想磨蹭。”
  梅氏小声道:“人家只是昏迷,您说这话,传出去被侯夫人听见,人家不得恨您?”
  卢太公瞪眼睛:“我说我自己,关她何事?”
  阿娇肃容道:“说您自己也不行,您长命百岁,我还指望您教昉哥儿本事,您别想躲懒撇下我们。”
  两个小媳妇一起瞪他,卢太公哼了哼,不再说了。
  吃完宴席,宾客们走了,阿娇一家就一心等永平侯府的消息。
  黄昏的时候,侯府派人来报丧,永平侯夫人没了。
  ======
  永平侯府为亡故的侯夫人设了灵棚,亲朋好友都去吊唁。
  阿娇一家也去了。
  谢郢三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带着妻子、儿女皆穿孝衣跪在灵前,谢郢的两个兄长嫂子都在哭,谢郢神色沉穆,并无眼泪,倒是沈樱,提前在帕子上抹了辣椒水,熏得眼睛红红的,眼泪不停地往下掉,必须做出样子来。
  阿娇也在帕子上做了手脚,稍稍落泪就可,流的太多,旁人也不信。
  柳氏看着永平侯夫人的棺木,难过说不上,却有一种同命相连的低落。她只比永平侯夫人小了三岁,现在永平侯夫人走了,她还能活多久?
  一家人吊唁结束,在侯府下人的引领下去往旁边的待客厅,刚走开没多远,侯府门外突然传来宫人的通报,太子陪太子妃来吊唁了。
  阿娇、赵宴平、柳氏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旋即跟着周围的宾客一起跪了下去。
  阿娇、赵宴平都规规矩矩地低着头。
  柳氏没忍住,偷偷抬眸,看向不远处的太子、太子妃。
  太子一身黑袍,并未戴孝,太子妃一身白色孝衣,一步一步端端庄庄地走向灵棚,苍白的脸上静静挂着两行清泪,哭得无声无息。
  太子妃在灵棚前磕了三个头,上了香,与永平侯、三个弟弟说了些劝慰的话,这就随太子走了。
  母亲过世,未出嫁的女儿要服三年重丧,出嫁的女儿只需服一年便可,嫁入皇家的女子同样如此,然而能被太子陪着回来吊唁已属皇家开恩,拜一拜就要走了,不可多加逗留。
  看着太子与太子妃、世子夫妻的背影,柳氏簌簌地落下泪来。
  太子妃都只能如此,等她走的那一天,女儿可能宫都出不了吧?
  找回女儿这么久,除了那十九日,她再也没有与女儿说上一句话,就为了再说一句话,她也要好好活着,活到太子登基活到女儿封妃,活到有资格进宫给女儿请安那一天!
  ======
  永平侯夫人下葬不久,柳氏病倒了。
  赵宴平请了京城名医来替母亲诊治,名医为柳氏检查过后,神色颇为凝重,将赵宴平夫妻俩叫出去,说柳氏病在肝脏,不是一年两年了,只是以前年轻显不出多大的症状来,现在年纪大了,病发如山倒。
  名医开了一副药方,嘱咐柳氏按时服药,调理好了再活五六年都没问题,如果她继续这样郁结下去,也许两三年,也许一两年,谁都说不准。
  赵宴平送名医出去,阿娇一个人在侧间哭了很久,还回自己屋里补了妆,掩盖住发红的眼圈,才敢进去看婆母。
  她的妆容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柳氏笑笑,轻声问道:“郎中怎么说?你告诉我,还省着我自己胡乱猜测。”
  阿娇一下子又哭了起来。
  赵宴平回来了,柳氏便问儿子。
  赵宴平虽没哭,眼睛也是红的,将名医的话如实告诉了母亲。
  柳氏想了想,笑道:“还有五六年,挺好的,能看见昭哥儿娶媳妇,或许也能送初锦出嫁。”
  赵宴平突然离开这边,去窗户那里站着了,背对着她们。
  阿娇难受,哭着问婆母:“娘,您到底在牵挂什么,您虽然见不到香云,可出嫁的女儿不都这样吗,嫁的近了一年能回几次娘家,嫁的远了可能好几年才见一面,您知道香云在宫里过得好不就行了,郡王爷他们也都很好,您有什么放不下的?”
  柳氏苦笑。
  她不是放不下,她是后悔。
  如果她当年没有改嫁,女儿就不会丢,就不会在尼姑庵受那么多苦。女儿现在过得再好,她都忘不掉尼姑庵那个师太说的每一句话,日日夜夜的针扎折磨,她没见到,可她想的出来,每次看到初锦,就想到女儿这么大的时候过得是什么日子,她经常梦见那画面,梦见女儿在尼姑庵哭着喊娘。
  如果她没有改嫁,沈员外也不会因为要护着她而与亲儿子产生隔阂,最后落得活活被气死的下场。
  这都怪她啊。
  柳氏也想开解自己,也想活个长命百岁,每年进宫请安的时候多陪陪女儿,也让儿子多做几年官,别因为她的死连累儿子像谢郢三兄弟一样,都得辞官守孝。人家永平侯府在京城的根基深,守完三年孝肯定还能官复原职,儿子完全是靠自己一路拼到这个位置的,真辞官三年,宫里的贵人还能想起他吗?
  可这些她都不能说,说出来只会让儿子儿媳难受。
  “都是以前没找到香云的时候落下来的病根,现在咱们家日子过得这么好,我哪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快别哭了,郎中不是开了药方,娘老老实实吃药,别说五六年,再陪你们八年九年也不成问题。”
  柳氏笑着对儿媳妇道。
  阿娇不信,自从永平侯夫人出事,婆母就没了精神,肯定是藏着什么心事。
  柳氏只好解释道:“娘是害怕了,怕自己时日不多,毕竟我跟她年岁相当。”
  阿娇连着呸了两口:“年岁相当的人多了,也没见同龄的人都约好一起去那边,远的不提,老太公比您大了二十岁,身子骨照样硬朗,这么一个大寿星在身边,您干什么去跟短寿的比?”
  柳氏笑道:“好好好,娘知道错了,以后娘就跟老寿星比,行了吧?”
  阿娇哭得鼻子都红了。
  柳氏看看儿媳妇,再看看那边站着的儿子,心里缓缓提起了一股精神。
  她真的要努力活得长久一些,现任大理寺卿蔡歧也是六十岁左右的老骨头了,哪天蔡歧干不动了,儿子必会升上去,等儿子替她请了新诰命,她便能多给儿子儿媳赚一份诰命的钱,四品诰命都有一百八十八两,三品的只会更多。
  郭兴抓了药,翠娘立即煎好端过来,名医开的药确实好用,柳氏连着喝了三顿,气色便好了起来。
  虽然这药只是治标不治本,但柳氏又能下地走动了,逛逛园子或是逗逗孙子,瞧着跟没事人一样,阿娇、赵宴平看在眼里,心中也舒服一些。
  八月里,端郡王府传来喜讯,薛宁怀上了。
  这消息令柳氏精神一振,想到长寿的卢老太公,柳氏也让儿子找来一套五禽戏的打法,每早兴致勃勃地练了起来。
  一个人练没劲,阿娇又忙着管家,柳氏便约了左右邻居家的两个老夫人,一起在南园边上练。
  南园风景好啊,那两个老夫人别提多愿意了。
  阿娇见三位长辈练得开心,就让绣娘给三人做了一身一模一样的衣裳,如此练起来就更好看了。
  第160章
  薛宁一直等自己这胎稳了,才写信告诉北疆的父母。
  孟氏收到女儿的家书时都快过年了。
  儿媳生孙子的时候她就想回京城,薛敖嫌团聚时日短不许她回,这次轮到女儿,孟氏说什么都要返京。儿媳妇生,她不在身边没关系,因为亲家母就在京城,能抚慰儿媳妇的紧张,女儿人在郡王府,亲家母在东宫拘着,她不去怎么行?
  薛敖好劝歹劝,哄了媳妇陪他过完正月十五,才恋恋不舍地安排侍卫送媳妇回京。
  “等宁姐儿坐完月子你就回来,人家是郡王府,你当岳母的天天过去不合规矩。”站在马车窗边,薛敖再次强调道,而且还搬出了孟氏管教他的那套说辞。
  几个侍卫守在远处,听到这话都忍着笑。
  孟氏瞪了他一眼,一把年纪了,夫妻这么久,至于还这么黏糊吗?
  薛敖看出了媳妇的嫌弃,威胁道“你不回来,我就纳几个小妾给你当妹妹!”
  孟氏直接将帘子放了下去,吩咐车夫出发。
  薛敖站在路边,北疆的寒风吹得他心都跟着凉,儿女都成家了,有妻子有丈夫疼,媳妇倒好,不专心陪他,还惦记着去带孙子外孙。侯府、郡王府都那么多下人,哪轮得到她?没准回家还要被儿媳妇嫌弃,何必呢!
  埋怨归埋怨,薛敖还是骑马追上去,继续送了孟氏几里地,才半路折了回来。
  孟氏进京都二月中旬了,回府第二天就去端郡王府看女儿。
  薛宁产期在四月,这会儿肚子已经鼓起来了,见到母亲她很高兴,又说表姐、柳氏每个月都来看她两次,分享了很多孕期产后的经验,宫里也派了经验丰富的嬷嬷过来照顾,她一切都好,叫母亲不必担心。
  孟氏看着女儿越发娇艳的脸,不担心女儿的身子,悄声问另一桩事“你怀了这么久,郡王可有往房里添人?”
  薛宁甜蜜道“没有,郡王爷不贪那个,平时差事都够忙了,近来皇上龙体又欠安,别说他没那个心思,就是有也得忍着。”
  孟氏惊道“皇上龙体欠安?”
  薛宁收敛笑容,点点头。
  淳庆帝六十七岁高寿了,本朝都没几个如此长寿的皇帝,人到了这把岁数,身体大小问题都显露出来,像卢太公那样颐养天年整日乐呵呵地或许老得还慢一些,淳庆帝政事缠身,哪有一日真正的清闲?
  “有御医调理着,倒也没有大问题,说是春耕时还要巡游京郊呢。”薛宁笑着道。
  孟氏放了心,自家是普通老百姓,皇上如何都没什么关系,可现在自家与皇家结了亲戚,有些事情就不得不关心了。
  母女团聚过了,从郡王府出来,孟氏直接去吉祥胡同看侄女一家了。
  赵家除了去年柳氏病了一场需要定期服药调理,一切也都还好,赵宴平差事时忙时闲,阿娇管家已经十分熟练,操心不多。孟昭在官学的文课始终第一,乃一家人的骄傲,十岁的初锦开始学女红了,暂且还看不出来有没有继承阿娇的天分,不过小模样倒是出落得越来越美。
  唯一令阿娇、赵宴平头疼的就是虚三岁的小赵。
  自从小赵抓周的时候抓了那本《卢太公断案集》,卢太公对这个徒孙一改嫌弃之色,开始格外稀罕赵起来,或是他来吉祥胡同,或是让赵宴平抱赵去理国公府。赵宴平没空陪儿子玩破案的游戏,卢太公有空,弄得小赵最喜欢爬山下水,阿娇一个不留神,儿子就不见了踪影。
  阿娇不停地数落儿子,孟氏抱着唇白齿红的小赵,却是越看越喜欢。
  等赵跟翠娘家的两个小伙伴出去玩了,柳氏拉着阿娇去屋里说话,说着说着突然戳了下阿娇胸口。
  阿娇一愣,难以置信地看着姑母。
  孟氏笑,凑到侄女耳边道“你这都生过俩孩子的人了,还都是自己喂的,看着怎么还这么挺,怪叫人羡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