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节
作者:召徕      更新:2023-05-16 00:29      字数:2869
  他甩了甩手,紧握成拳,身体小幅度跳动:“没事,赤手空拳也有赤手空拳的打法。”
  “动手!”
  最近的黑衣人还没反应过来,胸腔就挨了一圈,哇地吐出一口血,倒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
  其他黑衣人心有余悸,合力围攻四皇子。武器划破肉。体的声音时不时响起。
  从始至终,他们要的都只是四皇子一个人的命,其他人都是顺带。
  第二百四十五章
  平整的道路上,几名灰衣人骑马飞驰。
  “驾,驾——”
  “吁!!”
  马蹄高扬,烈马的嘶鸣声传出老远。
  灰衣人怒道:“尔等何人。”
  来人不语,只拿出了一块令牌。
  灰衣人瞳孔猛缩:“金吾卫!”
  他们转身想撤,然而已经来不及了。
  ……
  容衍已经回京了,但谁都没有过多关注他。因为京城里还有一个更大的消息。
  四皇子擅自离开边关,回京途中,遭遇刺杀,凶多吉少。
  朝廷派去的人只找到一堆亲兵尸体,还有地上浸湿的血迹和掉落的兵器。
  “那么多血呢,四皇子肯定没救了。”
  “嘘,别乱说。你不怕掉脑袋。”
  “喔喔,不说了不说了,萧婕妤可真把四殿下害惨了。”
  “就是,要不是因为她,四皇子也不会急匆匆跑回来,也就不会遭遇刺杀,丢了性命。”
  惠贵妃,现在的萧婕妤倏地顿住脚步,随后大怒,想去找那几个嘴碎的贱婢,结果哪里有人。
  她心里不安,让人去打听消息。然而派去的人回来支支吾吾,她心里就是一跳,逼问道:“说话,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主子,四殿下吉人自有天相,他不会有事的。”
  萧婕妤一阵恍惚,眼睛一翻,直直向后仰去,昏迷前最后一个念头:是她害了儿子。
  明玄帝派人传太子来御书房。
  “儿臣见过父皇。”
  明玄帝:“嗯。”
  “不知父皇召儿臣前来,所为何事。”
  明玄帝:“有点事想问你。”
  他示意太子上前,把手边的信件推了出去。太子刚开始还以为是哪个地方的密信,然而打开一看,脸色顿时白了。
  明玄帝抬眸看向他,目中寒意似汹涌的黑海,叫人胆颤。
  太子只与他对视一眼,就别开了脸。
  “太子,朕给你一个解释的机会。”
  太子拿着信的手都在抖,“父皇,儿臣,儿臣……”
  他咬咬牙,硬着头皮道:“父皇,儿臣是冤枉的。这是陷害,父皇,这是有人陷害儿臣。”
  “那这个呢。”明玄帝把一块令牌扔到他面前。
  令牌与桌面相碰,发出清脆的声音,也算悦耳。
  太子冷汗都冒出来了,死死盯着那块令牌,语无伦次:“儿臣不,不知……儿臣不知道。”
  “父皇,儿臣没做过这事。”
  “那幕后的人想陷害儿臣,肯定会把事情做全套。”
  他脑子转得飞快,很快有了人选:“父皇,您忘了太子妃吗,她是我的枕边人,她能拿到我的令牌,伪造我的信件。”
  “父皇您知道的,因为儿臣宠幸了一个宫人,太子妃嫉妒成性,她就这么害我。”
  “或许,或许宁远将军府也在其中插了一手,他们太恶毒了。”
  太子越说越觉得自己的猜测对,又拿平时他跟太子妃的小摩擦举例,最后说得他自己都信了。
  然而他没发现,明玄帝看向他的目光已经没有了温度。
  如果说刚把太子叫来审问时,他固然恼怒,但心里至少还对这个儿子有两分期望。
  哪怕如萧氏那样,认错时避重就轻,好歹有个态度,至少还能教一教。
  但现在看来,太子完全是没救了。
  明玄帝只觉得一阵疲惫,他按了按眉心,低声打断了太子的喋喋不休。
  太子不安:“父皇……”
  明玄帝沉声:“你以前那些屁事,朕懒得与你多说。”
  “父皇,儿臣没”
  “但是。”明玄帝目光如炬,“你身为大兴储君,却跟外族献媚,你将大兴置于何处。”
  太子没想到他父皇突然翻旧账,有些委屈:“父皇,您当时不都处罚了儿臣吗?”
  明玄帝面寒如霜:“那南河决堤的事,你作何解释。”
  太子更委屈了:“天灾人祸,与儿臣何干。”
  明玄帝懒得与他争执,把手边的账本甩到他身上。
  太子根本不敢看,只嚷嚷着这是陷害。
  明玄帝:“若非朝中有人,南河郡守一人,又岂敢肆意贪渎、降低工程标准,最后造成南河决堤,哀鸿遍野。”
  “只是朕没想到,给予南河郡守庇护的幕后之人,会是你。”
  太子腿一软,直接跪下:“父皇,儿臣冤枉,儿臣没有啊父皇。”
  “父皇您相信儿臣……”
  明玄帝又叹了口气:“这次突然爆出萧氏做的陈年旧事,朕固然生气,但也疑惑。”
  什么时候爆出来不行,非要选到现在。
  他眸色深了深:“你们对准的人不是萧氏,而是老三和老四。”
  老三和老四都离京有几个年头,拉开了他们和生母的距离,也淡了彼此间的联系。
  而边关虽经历过一场险胜,到底是胜了。又有青霉素横空出世,挽救了大部分伤兵的性命,老四的压力稍缓。
  而在此时爆出惠贵妃之事。依着老四的性子,他肯定会在冲动下做出什么事。
  但是还不够,得逼老四一把,比如,告诉他,萧氏有性命之忧。
  老三已经封王,擅自离开封地是大罪。
  权衡之下,老四回京成了最好的选择。
  然后估算着日子,提前埋伏。趁老四一行筋疲力尽之际,再行刺杀,事半功倍。
  老四丧命,扭头快马加鞭,把消息送到老三手里。
  母妃危在旦夕,弟弟身死。照老三的性子,此时再稍做引导,他定然会殊死一搏。而他在越州经营几载,也有自己的势力。
  但与朝廷相比,仍如螳臂挡车。
  届时三皇子谋反,罪证确凿,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终生监禁,他手下的势力也重新被打散。
  太子作为储君,适时提出接管越州,合情合理。
  最后,太子既铲除了老三老四,又助长了自己的势力,扬了声名,一举数得。
  这一环扣一环,看似没有什么大动作,却把每个人的心理都算了去,犹如一只暗手,推动着所有人往不归路走去。
  这份谋略,撇开私人情感,明玄帝颇有两分欣赏,但也仅止于此了。
  杀人者人恒杀之。
  同理,算人心者,也早深陷其中。
  这份心思可以有,但不能上。瘾。否则只是害人终害己。
  “父皇,儿臣冤枉,儿臣冤枉啊……”太子还在叫屈。
  “你回去吧。”明玄帝挥了挥手,撵他走。
  太子绝处逢生,喜不自禁:“父皇,父皇您相信儿臣了吗?”
  他几乎是迫不及待跑了。等离开御书房一大截距离,他的腿都还是软的。
  “凝儿,凝儿”头顶的阳光晃人眼,太子脑子昏昏沉沉,端凝的身影却更清晰了。
  他几乎是有些狼狈地敲开了三公主府的大门。
  端凝听闻他来,心里没来由一慌,但还是放下燕窝,让人把太子叫去了书房。
  书房门一关,端凝疑惑:“太子哥哥。”
  此时此刻,太子听到她的声音,无异于天籁。
  在端凝惊愕的目光里,一把抱住了她。
  “凝儿,凝儿怎么办?”
  “我做的事被父皇发现了,他还跟我翻旧账,当初外族之事,他也拿出来说我,凝儿,父皇他心里根本就没有我这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