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何老二临时搭手 段高山见识颇深
作者:独眼河马      更新:2023-05-18 21:54      字数:3291
  “婶子也不再家?这么早,她很少这么早就出门的,她会到哪里去呢?”
  “徐长水的油坊经常关门吗?”
  “不啊!我没见过他这么晚了还不开门的,十几天前,花生都收完了,现在正是榨花生油的时候,每天晚上到很晚才收工,昨天晚上,徐长水连书都没有听。”
  奇怪的事情一个接一个,同志们还没有正式进入调查,就有一种不怎么正常的感觉,无论是郭侉子,还是徐长水和徐长水的母亲,似乎都在有意识地回避同志们的调查。
  是不是花家村这潭水很浑很深呢?
  “谭科长,当年,你们调查的时候,遇到过这种情况吗?”郑峰道。
  谭科长眉头紧锁,若有所思:“向阳,你也回忆一下,我们的调查访问好像都是在晚上进行的。”
  “不错,是在晚上进行的。不过,我们在白天找过徐长水和郭侉子,他们都不在家,徐长水也不在油坊。”
  “他们可能是怕别人看见。”郭筱竹道。
  郑峰沉思片刻:“我们到渡口去找段高山随便聊聊,调查走访的事情,晚上再说。
  七个人朝祠堂走去。
  “郑局长,我先走一步。”郭筱竹走在前面。
  “郭筱竹,你用不着回避,我们说的话,你不跟第二个人讲就是了。”
  “这我能做到,我就把听到的话烂在自己的肚子里面。”郭筱竹明白郑峰的意思。
  “郭筱竹,你们花家村,村民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村民之间的关系?大家相处都不错,不管哪家有事,全村七十几户人家,男女老少都到场,一家都不会落下。”
  “郭筱竹说的没错。十二年前,我们来调查走访的时候,也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乡亲们相处的都很融洽和睦。”向阳道,“谭科长,我说的对不对?”
  “是这样,从我们的直觉来看,没有什么问题,难道这只是表象吗?”
  “那么,郭家和花家两大姓之间关系怎么样呢?”
  “依我看,我们郭家和花家关系很好,人也不能守着过去那些事情过一辈子,人总得向前看。这是我爷爷常说的话。”
  “过去那些事情?过去哪些事情?”
  “花家过去是这一带的大地主,其它人家都是佃户,但花家对佃户不薄,多少年相安无事。一九四七年,土地改革,上面派工作队来,把花家的地全分了。”
  “我们听说,还分了花家很多东西。”
  “不错,大概就是这件事情,花家和郭家之间结下梁子。郭家在这里是大姓,人多势众,花家就以为是我们郭家领的头。”
  “我们听说,你姑姑的死和这件事情有关系。”
  “乡亲私下里是这么说的,我也问过我爷爷,他说这是没影的事情。他总说花老太爷在世的时候,做了不少行善积德的事情。我所看到的和乡亲嘴上说的完全是两回事。花郭两大姓,这些年一直相安无事。”
  “你们看瞎子花长云,他住在祠堂,生产队养着他,这都是我爷爷在大队当书记的时候办的事情。要是心里面有什么疙瘩的话,他会这么做吗?”
  “村子里面的人为什么要回避我们呢?”卞一鸣道。
  “郑局长,这有两种可能。”
  “老李,您说。”
  “第一种可能,他们之所以采取回避的态度,那是他们可能知道一些事情,但他们又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些事情是从他们嘴里面说出来的。”
  “第二种可能呢?”卞一鸣追问。
  “这第二种可能,他们不想卷进是非之中,所以,他们不想和我们进行直接的接触。中庸之道,中国农民领会得最透彻,落实得也最彻底。”
  大家快走到芦苇荡的时候,从芦苇荡里面走出两个女人来,每个人肩膀上背着一个口袋,其中一人跟郭筱竹打起了招呼。
  “筱竹,没有上工啊!”
  “小珍,你这是到油坊去吗?”
  “是啊!筱竹,油坊人多不多?”
  “油坊的门还没有开,徐长水不在。你得等一会。”
  “徐长水什么时候来啊?”
  “不知道,兴许临时有点事情。”
  “我们走了。”
  “中午到我家吃饭,我一会就回去。”
  “不行,我加工完了还得赶回去上工呢?”
  郑峰一行停在路边,目送着两个女人走了过去。
  “郑局长,你们晚上到徐长水家去,他一准在家。”
  “她们也是花家村的人吗?”郑峰望着两个女人的背影道。
  “不是,他们是北边文俊大队的人,附近几个大队的人都到咱们大队的油坊来对换油。”
  “换油?不是加工吗?”
  “可以加工,也可以兑换,当场加工要排队等,兑换,可以早点走人。”
  “怎么对换?”
  “一斤花生对换六两油。”
  “那么,一斤花生能榨出多少油呢?”
  “六两左右。”
  “加工一斤花生收多少工钱呢?”
  “不收工钱。”
  “不收钱,那油坊不是百忙了吗?”
  “不白忙,花生饼就冲工钱和电费。花生饼,可以喂牲口,灾荒年,人也能吃。”
  不自意,七个人来到祠堂东边的十字路口,这时候,从院门里面走出一个人来,他就是瞎子花长云。
  同志们住进祠堂到现在,这是花长云和大家第一次正面相对。
  花长云左手拿着一个竹竿,右手拎着一个水桶,竹竿不时在石板路上敲打,他大概是根据竹竿的头部在地上敲打的声音来判断自己是不是走在该走的路上。他的头始终保持着一种姿势,脸微微侧向右上方,他的眼睛大概能感觉到一点光线的存在,在路的右上方,确实有一个空挡,那是树冠之间的缝隙。
  “二叔,水,我来帮你拎,你等一下,我把热水瓶放到屋子里面去。”郭筱兰迎上前去。
  “筱竹闺女,不用了,我自己能行,顺便活动活动筋骨,整天坐在屋子里面,骨头都要生锈了。”花长云继续往前走,竹竿继续敲打着石板路。
  “二叔,你慢一点。”
  “放心吧!我没事,这条路,我走了几十年,没事的,忙你的去吧!”
  “二叔,鞋子穿的还合适吗?”
  “合适——合适,谢谢你啊,筱竹闺女,忙你的去吧!”
  大家让到路边,看着花长云朝码头方向走去,脚下走的虽然是一条曲线,但始终走在石板路上。
  这时候,大家才看到花长云脚上的鞋子,这是一双刚做的新布鞋,白色的底,灰色的帮,崭新崭新的。
  当花长云从大家面前走过去的时候,郑峰的眼睛在他的脸上停留乐儿一小会:花长云的右眼睛眯成一条缝,上眼皮和下眼皮蠕动着,唯一能说明这是一只活人眼睛的,就只有这两块眼皮了,在这个不足0。2公分的缝隙里面,是一颗石雕一样的眼珠,黄色的眼珠,灰色的眼白,可不就像石雕一样吗?另一只眼睛眼珠和眼白完全呈现在眼窝里面,上眼皮和下眼皮早就失去了开合功能。眼白覆盖了整个眼眶,眼珠也被覆盖在眼白下面,别说眼珠看到外面的东西,人们想看到眼白后面的眼珠,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显然是一只完全坏死的眼睛。
  花长云的上身穿着一件对襟棉袄,下身穿一条大腰棉裤,棉袄和棉裤上有几个补丁,但收拾的还算干净。
  六个人去了渡口。
  和郭筱竹分手的时候,她说了一句话:“那段高山是一个有耳无嘴的人。”
  “有耳无嘴?什么意思?”郑峰不解其意。
  “他这个人口风很紧,从来都是专听别人说。”
  “不错,十二年前,我们也找过他,但他只说了三个字。”谭科长道。
  “哪三个字?”
  “‘不知道’。不管问什么,段高山都说‘不知道’。再就是摇头”谭科长道,“不过,我看他知道的事情不少。”
  “他在渡口撑了几十年的船,正因为他口风紧,人们才愿意跟他说些事情。”郭筱竹道。
  河面上有很多船,这些船,有一部分是从花家大塘驶出来的,大家站在码头上的时候,正好有一条渔船从河汊里面驶出来。害得段高山的渡船待在河对岸,一时半会动弹不得,好在码头上等待过河的人并不多。
  “你们等一下,船马上就过去。”段高山冲着大家扯开嗓子喊道。
  “大爷,我们暂时不过河,我们找您有点事情。”谭晓飞道。
  “我们马上就过去。别急啊!”
  东西两岸的码头上只有几个人。
  几分钟以后,渡船靠岸。
  在码头北边几十米处,泗水河和花家大塘的相通的地方,有人在河边架了一张网,旁边有一个临时搭起的棚子,一条狗在小棚子的门口躺着,河边靠着一条渔船。
  段高山停好船,跳上岸。
  “段大爷,您还认识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