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井中人并非望弟 姜太太也为失踪
作者:独眼河马      更新:2023-05-18 21:54      字数:3402
  在淘到两米左右的时候,井下传来了呼喊声:“朱所长,有情况!”
  大家赶快围拢过去。
  朱所长趴在井沿上:“老沈,什么情况?”
  老沈没有回话,他用铁锹将一个东西撮进铁桶。然后朝上面的人点点头,意思是可以往上拽了。越往下,淤泥越稀,所以,必须用铁桶。
  两个工人将铁桶拽了上来,然后将铁桶里面的东西倒在地上。
  “这——这不是观世音菩萨吗?”张瑞祥惊诧不已,“观世音菩萨怎么会跑到水井里面去的呢?
  周师傅从邓丙坤家拎来了两桶井水,将观世音木雕清洗了一遍,它应该就是辜望弟从净月庵请回来的那尊观世音木雕。弥勒佛是怎么跑到密室里面去的——是谁把它放进密室里面去的,这,我们不好说,但水井里面的观世音木雕肯定不会是辜望弟扔进去的。换言之,这尊观世音木雕极有可能是凶手扔到水井里面去的。凶手为什么要将观世音木雕扔到水井里面去呢?难道在木雕的身上隐藏着某些重要的信息?
  观世音木雕没有腐烂,只是被淤泥侵染黑了,周身散发出一种腐败难闻的味道。
  到十一点钟左右,水井里面所有的土石,包括淤泥污水,都清理干净了。除了观世音木雕和一把菜刀以外,没有发现任何和辜望弟有关的东西,同志们的检查是非常细致的,每一个细小的物体都没有放过。笔者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观世音木雕是在井下三米左右的地方发现的,而菜刀则是在水井底部发现的——井底的深度大概在七米左右。
  为慎重起见,郑峰安排朱所长带着弥勒佛和观世音木雕到净月庵去请静修师太辨认。
  吃中饭之前,朱所长和包大伟回来了。密室里面的弥勒佛木雕和水井下面的观世音木雕正是辜望弟弟从净月庵请回家中去供奉的,静修师太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还领朱所长和卞一鸣到库房里面看了看,库房里面放着若干尊木雕佛像,其中就有弥勒佛和观世音,这些佛像和朱所长带去的佛像一模一样。
  吃过中饭以后,大家开始了第二口水井的挖掘工作,第二口井已经被完全填埋,连井沿都没有了,所以只能用“挖掘”这个词。
  井沿没有了,但下面的部分还在,所以,仍然需要三脚架,藤条框和铁桶。
  撬起地砖以后,铁锹洋镐一起挥舞,半个小时以后,已经能看到井壁了,井壁是用青砖砌成的,这是一口比较大的水井,上面都是土和石块,还有一些残砖断瓦。
  由于第二口井既大又深,所以土方量比较大。十几个人一直忙到三点多钟,才挖了两米多深。
  越是到底下,进度越慢,光线越来越暗,另外一位姓程的年轻人坐在藤条框上,下到井中,替换沈师傅上来喘口气,下面的空气不流通,气味又特别难闻,人是不能长时间待在下面的。
  从井口朝下看,井壁上小下大。大家能闻到一种非常奇怪的味道——这种闻到让人感到很不舒服。王萍的反应特别明显。
  就在小程师傅下去半个小时左右,井下面传来恐怖的叫声:“沈师傅,你——你快——快下来。”
  沈师傅蹲在井口:“小程,什么情况?”
  “沈师傅,别问了,你赶快下来。”
  两个工人紧紧抓住绳子的另一头,沈师傅坐在井边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两个工人慢慢将沈师傅放了下去。
  下面的光线非常暗,蹲在上面的人根本看不清楚下里面是怎么回事。
  几分钟以后,绳子晃动了几下。两个工人开始拉绳子,在铁桶距离井口一米多的地方,大家终于看清楚了铁桶里面的东西,七八根像树枝一样的东西,斜插在铁桶里面,树枝上摽满了黑色的淤泥。
  凭经验,郑峰和李云帆知道,所谓“树枝”也应该是人的骸骨。
  谭科长和朱所长抓住铁桶的把子,将铁桶拎到一块平地上,将铁桶里面的树枝倒在地上,倒下来的不仅是树枝,还有一个骷颅头,上面同样沾满了黑色的淤泥。
  小程就是被这个玩意吓着的。
  之后,又拉上来五六桶淤泥,大家又在前面拉上来的几桶里面仔细检查了一遍,竟然找到了一些人的残骸,如果不是骷颅头,同志们不可能一眼就看出这些树枝竟然是人的骸骨。
  张瑞祥和周师傅用水桶从邓丙坤家的院子里面拎来了十几桶水,将骨头清洗干净。
  郑峰和李云帆将所有骨头按人体的构造摆放在地上,尸骸相对来说,比较完整,除了一些指骨以外,大部分都找全了;王萍拿着尸检报告,李云说一句,她记一句。
  院门外面的巷子里面聚集了很多的人,辜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消息传得非常快。巷子里不时传来嘈杂声,人们神情凝重,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卞一鸣用照相机对尸骸进行了多角度的拍摄。
  朱所长和张瑞祥、周师傅将院子里面的闲杂人等请到巷子里面。院子的空气越来越凝重,人们由刚开始的好奇、看热闹,变成了严肃和肃穆安静。
  郑峰和李云帆戴上手套,王萍从屋子里面拿来了一个皮包,当时是没有刑侦箱的,无论是刑侦工具,还是刑侦手段,都是比较简单和落后的。
  死者的身高167。5公分。
  郑峰喊来了周师傅和张瑞祥。
  “两位师傅,在你们的印象中,辜望弟身材有多高?”
  周师傅和章瑞祥互相对视了一会。
  “郑局长,这个人身高是多少?”周师傅眼睛睁得大大的,他看了看摊在地上的尸骸。
  “167。5公分。”
  “167。5公分?不对啊!”
  “有什么问题吗?”
  “我的身高是一米六八,辜望弟比我老婆矮半个头,我老婆只有一米六五。”
  难道躺在地上的这具尸骸不是辜望弟。
  “两位师傅再回忆一下,辜望弟的牙齿有什么特点?”李云帆道,他正在清理尸骸的牙齿,死者的牙齿上还粘着一些黑色的淤泥。
  “辜望弟有一颗瓜子牙,就是最中间这颗门牙。”张瑞祥折断一根桃树枝,然后用桃树枝指着死者的门牙,“这颗门牙上又一个豁口。”
  此时,李云帆已经将死者的牙齿清理干净,大家都看见了,死者最中间的门牙上没有张瑞祥所说的豁口。
  同志们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同志们看到铁桶里面的骷颅头的时候,以为它可能就是辜望弟的头颅,可仅根据张瑞祥和周师傅提供的两个特征,同志们就能确定死者不是辜望弟。
  那么,这具尸骸到底是谁呢?
  随着尸检的继续进行,大家的判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死者的年龄在二十八到三十岁之间,这从三个地方就可以得到最基本的判断。第一,死者的牙齿完整饱满,压根没有稀疏迹象,也没有残缺之处,大家都知道,人死之后,肉身可以腐烂、并降解,但骨头,特别是牙齿还会保持原来的形状。牙齿只会钙化,不会腐烂。所以,牙齿常常作为判断年龄的重要依据;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颅骨由平整光滑而粗糙和凹凸不平,死者的颅骨既平整又光滑。
  死者的死亡时间在二十二至二十五年之间。
  李云帆一边检查,一边说,王萍一边看一边记录。
  李云帆的话,张瑞祥和周师傅全听到耳朵里面去了。
  “二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身高在167。5米?”张瑞祥自言自语道。
  第四十一章
  “瑞祥,你想说什么?”周师傅和张瑞祥想的是同一个问题。
  郑峰和李云帆也听到了张瑞祥和周师傅的对话,他的脑子里面已经储存了一些信息,所以他完全能听出两个人的弦外之音。
  “两位师傅,你们心里面有什么话,就说出来,我们也想听听。”
  “从年龄和身高来看,此人很像这个院子原来的主人姜太太。”张瑞祥道。
  “我看很像,她的牙齿很白很整齐,她如果不是在这个院子里面住,我是不会想到她的。”周师傅道。
  王萍对三个人的对话也很感兴趣:“姜太太不是搬到省城南京去了吗?”
  “是啊!辜望弟的案子还没有一点头绪,又冒出这么一件事情来。还真让风水先生说对了,这个院子里面果然煞气太重。”
  李云帆停下了手中的活:“你们看到姜太太搬走吗?”
  此言一出,周师傅和张瑞祥面面相觑,李云帆的话可能触动了他们大脑里面的某一根脑神经。
  “瑞祥,你亲眼看到姜太太离开南山镇吗?”
  “没有啊!谁在意这种事情啊!她又不欠我的钱,我整天要紧盯着她。”
  郑峰让谭科长和包大伟将死者的尸骸处理一下,和李云帆朝院门口走去。
  巷子里面站满了人,郑峰朝人群扫了一眼,他看到了窦大娘和邓丙坤的老伴。
  “窦大娘,您过来一下。”郑峰大声道。
  因为人生嘈杂,郑峰的话是由几个人传给窦大娘的。
  老人从人群中挤了过来:“郑局长,我来了。”
  “窦大娘,你把左邻右舍年长一些的人都请到院子里面来,我要找他们请教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