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夏大娘心存感激同志们心暖如春
作者:独眼河马      更新:2023-05-18 21:54      字数:2370
  七点半钟,郑峰一行跟在张云鹏的后面穿过沙河镇,朝沙河桥走去。
  一路上,店铺里面的人都在外面扫雪,这就足以说明雪有多大了,从陈敏和边计划披着星星点点的雪花走进沙河旅社到现在,左不过一个小时上下,街道上的积雪就已经铺了厚厚的一层。
  在沙河镇的镇中心,有一个三叉路口,一条路通向渡口,一条路通向静安寺……麻垛公社,另一条路通向沙河桥。
  镇子上的雪是扫干净的了,走出沙河镇以后,路就比较难走了,凡是没有树林的山路,全被大雪覆盖了,有树林的地方,山路上也有不少雪。老天爷好像是故意和同志们作对似的。
  面对纷纷扬扬的雪花,大家不得不低头弯腰,好在,这是腊月里的雪,落在人的衣服上,一时化不掉,用手拍几下,雪花就没有了。所以,大家没有穿雨衣。
  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的世界里,人的思想会静下来,思想静下来,脑子就会清楚许多。
  穿过几个村庄,半个小时左右的样子,大家来到了沙河桥。沙河桥是一座五拱石桥,中间三个拱可以走船,两边的石拱相对小许多,拱的一部分在岸上。
  五个人站在沙河桥的东桥头举目四望,近处的田野,远处的山林,完全是一个白亮亮的世界。
  “郑局长,我们先到夏家堡,还是先到小刘庄。”张云鹏走到郑峰和李云帆的跟前。
  “张所长,那里是不是夏家堡?”郑峰指着西南方向。
  夏家堡有几棵特别高的树,树上面有两喜鹊窝,一半白一半黑。白的在上面,黑的在下面。
  “不错,那就是夏家堡。”
  郑峰之所以能准确地指认夏家堡的位置,完全归功于童子强和蒲森林绘制的那张草图。
  “走,我们先到夏家堡去。”
  于是,五个人上了沙河桥。
  “张所长,北边……那个村庄就是状元村吧?”王萍问。
  “你说的不错,那就是状元村。等腾出空来,我领你们去看看,状元村有一所学校,是我们沙河地区最好的学校。”
  遗憾的是,状元村掩映在一片山林之中,加上满天的飞雪,状元村在大家的视野里面,是那样的朦胧,是那样的模糊不清。
  夏家堡在大沙河的西岸,距离沙河桥有两里地。
  夏清莲家在村子的尽头……最西头一家。
  白雪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夏家堡,如果不是那些高大的树木,还真找不到夏家堡在什么地方,大雪把村庄的轮廓线全抹平了。
  开院门的是夏清莲的父亲,张云鹏说,夏清莲的父亲原来是一个教书先生……只是一个民办教师,几年前,因为得了肺结核,提前结束了教书的生涯,夏老师一生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心愿就是能转成公办老师。
  大家都知道,民办教师收入很低,所以,夏家的日子本来过的就很清苦,再加上夏老师生病花了不少钱,后又丢了工作,离开了学校,日子就更难熬了。这大概就是夏清莲嫁给谢迎华的主要原因,谢家的条件不错,谢迎华的父亲谢成仁是一个木匠,在沙河地区,如果有人家盖房子,或者哪家要打什么家具,都得把请谢成仁请到家里去,好吃好喝,事情完了,拿着工钱走人。
  夏家虽然条件不好,但家风颇为严格,三个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村姑。
  走进夏家的堂屋,郑峰和同志们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夏家除了干净整洁以外,文化气息比较浓,墙上贴着几幅书法作品,上面没有落款,很可能就是夏老师的杰作,大桌一角还放着一本《三国演义》,书上放着一副老花镜。
  “老头子,谁来了?”从屋子里面传出一个年老女人的声音。
  “是张所长他们。”
  “孩子他爹,你扶我起来。”
  “老婆子,你就在屋子里面躺着吧!我们说什么,你在屋子里面也能听得见。”
  谢成仁曾经提到夏清莲的母亲卧床不起的事情。
  “夏老师,大娘怎么啦?”
  “自从清莲……”夏老师一度哽咽。
  郑峰站起身,走进西厢房,刚才老人说话的声音是从西厢房传出来的。
  夏老师跟在郑峰和李云帆的后面,屋子里面的地方太小,其他人只能站在西厢房的门外。
  屋子里面的光线很暗,如果不是外面下了一场大雪,屋子里面的光线会更暗。
  郑峰和李云帆愣了一会才看到床上躺着一个人,她的头上垫着两个枕头,整个身子裹在被窝里面。看不清楚老人的脸,老人的头上戴着一顶黑颜色的帽子。
  郑峰觉得有些唐突,在到夏家堡来之前,竟然没有想到带一点东西。
  夏老师从床头柜上拿起一盒火柴,抽出一根,划着了,床头柜上放着一盏罩子灯。罩子灯里面还有浅浅一点煤油。
  在灯光下,老人脸色苍白,目光忧郁,且有些呆滞。
  老人执意要让夏老师将她扶坐起来。
  在夏老师的帮助下,老人勉强坐起来,将头靠在床框上,夏老师在老人的头后面放了一个枕头,并将被子往胸口跟前拉了拉。
  床头柜上放着一个药罐子,药罐子旁边放着一个小碗,碗中还有一点残渣。空气中弥散着中药的味道。
  站在门口的人往旁边让了让,一个女人在堂屋门口跺了跺脚,拍了拍身上的雪,然后走进西厢房,她就是夏清莲的二姐。
  “清荷,下这么大的雪,你怎么来了?”老人用低沉的声音道。
  “我听说咱家来人,就过来看看。”
  “清荷,快让公安同志到堂屋去坐,我这里味道重,别把同志们熏着了。”
  郑峰不知道说什么好。郑峰从来没有想今天这样嘴拙语塞。
  “老头子,今天中午,留公安同志们在咱家吃饭,清荷啊,你让正才过来搭把手。”大娘用实际的行动表明了自己的心情和态度,她对同同志们的到来,对郑峰能重拾此案非常感激。
  “大娘,您……多保重,我们待会儿还要到小刘庄去,改日再来看您,下次来,一定在您家吃饭。”
  “这么大的雪,吃过饭以后,雪或许会小一些。”
  “大娘,没事,这种雪,不碍事的。我们也想早一点把案子整明白。”
  “辛苦你们啦!”
  “大娘,我们……我们一定把这个案子查个水落石出,不把案子弄清楚,我们就不准备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