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唐文君言辞激动周主任有些尴尬
作者:独眼河马      更新:2023-05-18 21:55      字数:2405
  第五,晚上值班的时候,他一直在看书,书有两类:
  一类是语数外,史地政,除了书以外,大部分是复习资料,唐文君在分到百货公司之前,一边务农,一边复习功课,童子强和蒲森林对唐文君的初步印象是,爱读书,还有股子韧劲,童子强见过唐问君看过的书和复习资料,上面勾勾画画,折折叠叠,说明唐文君确实在下了不少功夫。
  童子强和蒲森林还找过唐文君的高中老师徐长水,徐老师说,是他鼓励唐文君考大学的,大家都知道,我国恢复高考制度是一九七七年,在此之前,基本上都是工农兵大学生,在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下,读大学,不靠成绩,只靠出生和推荐,当然,也曾凭成绩选拔过人才,但在白卷先生张铁生的影响下,考试制度又被中止。
  徐老师跟唐文君说,这种现状不会持续太久,高考制度恢复是迟早的事……后来的事实证明徐老师的判断和预见是正确的,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正好可以静下心来复习功课,一旦高考制度恢复,便可占得先机,退一步讲,即使不参加高考,对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与知识结构也是有益处的。
  也许有人会问,唐文君既然是一个插队知青,他怎么会在插队之后又读书的呢?这里面涉及到一些历史问题。唐文君是随父母下放到农村的,城市居民下放农村,这只是少数几个省份别出心裁,自己搞出来的怪胎,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一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全国性的,现在,一提到插队知青,只要是知道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但如果提到城市居民下放农村,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都没有涉及到这个问题的。唐文君随父母下放农村的时候,年龄才十四岁,可不就得接着读书吗?
  唐文君读的另一类书是文学名著,案发当晚,唐文君看的书是《基督山恩仇记》,他自己说看书看到十一点半钟左右,到厕所撒了一泡尿之后,就脱衣服睡觉了,夜里面,他睡得很沉,一点声音都没有听到。
  照理来说,既然唐文君读书如此勤奋,又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把案子和他捆绑在一起是不是有点牵强附会啊!实际上,童子强和蒲森林也想到了这一点,但仔细分析,还是没有把唐文君排除在外,理由有三点。
  第一小点,唐文君已经分到百货公司工作……这显然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读书,考大学,无非是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既然已经有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再这么勤奋读书,似无必要,这至少说明唐文君并不想长期呆在百货公司。
  第二小点,高考制度什么时候恢复,这谁也不能预知,所学知识一时找不到用武之地,时间一长,追求和理想就会打折,关键是他的理想得不到现实的支撑,没有现实支撑的理想,是不会坚持很久的。
  第三小点,门市部的同事都认为唐文君看书学习是好高骛远,不务正业,不切实际,也无法理解,所以,他们认为唐文君复习功课只是附庸文雅……只是一个幌子罢了。
  第四小点,唐文君和案子的关联度太过紧密,把他排除在外,显然是不明智的做法。
  第六大点,纪云鹏每次布置橱窗都要从大百货柜进入货架后面的通道,比较而言,唐文君对挡板和货架后面的通道比其他人更清楚,更熟悉,他距离挡板和通道最近。有些信息在脑袋里面出现的频率太高,会不会生出一些想法来呢?更何况唐文君经常接触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呢?“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这是门市部大部分人的说法,前面,我们说过,唐文君所接触的大大部分是插队知青,在当时,插队知青有两种,一种是老老实实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一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处游荡的。“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应该是指第二种人。
  唐文君身高一米七五,人长得很俊朗,皮肤也比较白,头发比较长,有好长时间没有打理了。
  谈话的时候,郑峰一行都在场,聂经理和周主任也在坐。
  办公室里面有一个沙发,郑峰和唐文君坐在沙发上,这种形式的谈话比较容易拉近双方的距离,这样,对谈话也比较有利,现在,毕竟是了解情况吗!
  周主任有一个开场白:“郑局长,这位就是唐文君;唐文君,这位是地区公安局的郑局长,他想了解一下73。12。8案的有关情况。你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不要紧张。好不好?”
  “案子发生以后,这两位同志不是已经问过我了吗?”唐文君望着童子强和蒲森林道,他对今天的谈话不是太积极,“不但问过了,前后一共问了三次。童公安,我说的对不对啊?”
  “李局长,我们是找他谈过三次话。”蒲森林将脑袋凑到李云帆的耳朵旁低声道。
  “三次谈话的内容有没有什么出入呢?”李云帆也低声道。
  “没有一点出入,就像背好的台词一样。”
  童子强和蒲森林之所以这么做,大概是想在从唐文君的叙述中找到疑点和破绽来。
  郑峰示意王萍为唐文君倒了一杯热水,唐文君很有礼貌地欠起身,接过茶杯,放在旁边的桌子上。
  这杯茶多少缓和了一点凝滞的气氛。
  郑峰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包香烟,从烟盒里面抖出几支烟,扔到几个男同志的手上,然后将烟盒递到唐文君的跟前,唐文君摆摆手,示意不会抽烟。
  郑峰点着了香烟:“唐文君,你平时还带着看书吗?”
  “偶尔看看。”唐文君望着聂经理和周主任,“工作之余看看。”
  “现在,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已经不多了。”郑峰对爱读书的人心怀敬意。
  “丢掉了又可惜。”
  “你平时喜欢看哪些文学作品?”
  “偏向于外国文学。”
  郑峰先从唐文君感兴趣的事情切入,只要唐文君不拒绝谈话,谈话就能进行下去了。
  “你读过那些作品?”
  “巴尔扎克,大仲马,雨果,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我都读过。郑局长,你们想问什么?”
  郑峰没有想到唐文君主动进入正题。
  “很好,唐文君,你能不能再回忆一下案发当晚和第二天早上的情况,时间隔得太久,你尽量回忆,好不好?”
  “虽然过去了一年多,但十二月八号夜里发生的事情,我记忆犹新……我一辈子恐怕都忘不了,因为这件事情,很可能会改变我的人生轨迹。”
  “唐文君,你这句话这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