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确为南唐遗物
作者:独眼河马      更新:2023-05-18 21:57      字数:2493
  “为什么要偷偷交给你呢?”
  “这三样金首饰是我爷爷留下来的,我母亲嫌这些东西不干净。”
  “为什么?”
  “我爷爷早年曾经挖过坟掘过墓。我母亲嫌这些东西脏,不让我碰。”
  “如果真是从坟墓里面挖出来的东西,你把它们送给老婆,就不忌讳什么吗?”
  “这……只有我娘知道,邹家人怎么会知道呢?”
  “难道他们看不出来吗?”
  “一点都看不出来。”
  “为什么?”
  “我拿到城里面让人加工打磨,就跟新的一样。”
  “帮你加工打磨的人姓甚名谁?”
  “姓杨,祖孙三代以加工金银首饰为生,在县城很有名气。早几年就不干了,以前,我们家的金银首饰都是他家打的。”
  “你把门牌号码说一下。”
  “西门大街291……11。”
  “三件金首饰还在你老婆邹胜美的手上吗?”
  大家应该知道李云帆想干什么,三座古墓都是南唐帝王陵寝,陵寝中的随葬品……特别是首饰应该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至少应该烙那个时代的印记,反应那个时代的审美取向和特征。李云帆想请有关专家鉴定一下,说不定能找到一些答案。
  “我老婆一直没有戴……应该还在,我回去问问老婆。”
  “用不着,待会儿,请你带我们回家去取,我们先借用一下,你不会介意吧!”
  “没事……我不介意。”
  “我们听说你很喜欢打猎。”
  “我两个叔叔是猎户,小时候,我经常跟他们上山玩,也就学会了。”
  “据我们所知,一九七零年的春天……你经常到山上去打猎。”
  “这有什么问题吗?”
  “姚虹桥一家四口和另外三个盗墓贼都在这个时间段里面遇害的。在这个时候,你频繁出现在山上,我们希望你能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那段时间,我刚刚高中毕业,内心非常苦闷,所以,经常一个人扛着猎枪到山上去打发时光。”
  “可你为什么只去凤凰岭呢?我们发现的两座古墓就在凤凰岭上,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这……我无法回答您,说实话,我也去过玉皇山和黑风岭,只可惜,这两座山路远林深,我很少遇到人。”
  “我们发现的两个盗洞就在凤凰岭上,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段里,你多次出现在案发现场附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怀疑。”
  “这个问题,我没法解释。”
  “之后,你怎么不到凤凰岭去了呢?”
  “后来,我娘托人给我找了一个代课教师的差事,心里面有了着落,自然就不会经常到山上去啰,我再强调一遍,我只是不经常上山,偶尔还是回去的。”
  审讯结束之后,同志们随管立秋到后标营生产队去了一趟。
  后标营坐落在子母河的北岸,子母河的对面就是玉皇山和黑风岭。
  李云帆一行还没有走进村庄,远远就看见一些掩映在树林中的院墙和屋脊,那是一个很大的院落,管家三兄弟就住在这个院落里面。当然,住在院子里面的不仅仅是管家人,还有不少户村民,土改时期,工作队不但分了管家的土地,还把一些房子分给了村民。所以,原本完整的院落被瓜分成若干个小院子。
  管立秋家住在最东边的院子里面。
  管立秋和老婆邹胜美交代了几句,邹胜美犹豫片刻之后,才从东厢房里面拿出三件首饰。三件首饰用一块段子包起来的。
  李云帆打开段子,里面有三样东西:
  第一样东西是一个金钗,金钗上是凤凰的造型。
  第二样东西一只金耳环,一个圆圈下面是一条五公分左右长的金链子,金链子下面坠着一颗用镂金兰花瓣镶嵌的绿色的珠子。
  第三样东西是一个金手镯,金手镯成椭圆形,是完全镂空的,镂空的图案是龙凤缠绕。
  毋庸置疑,这三样东西……尤其是第一件和第三件肯定是皇家物件。
  “管立秋,金耳环和金手镯应该是一对,为什么只有一只?”
  “我爹给我的时候,就是一只。”
  李云帆和卞一边的心里立即产生了很大的疑问:如果是上辈人传下来的,应该是一对才合乎情理。
  这三件东西到底是管老爷子的遗物,还是凤凰岭上两座古墓里面的随葬品呢?
  回到马桥驿以后,李云帆、卞一鸣、王萍和曹云清立即驱车去了县城。
  李云帆一行去了“西门大街291……11号。”291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经人指点,四个人在一个仄仄的,偏僻的巷子里面找到了11号。
  开门的是一个年近古稀的老者,此人头发和胡须全白了。
  “你们找谁?”
  王萍上前一步:“大爷,您贵姓?”
  “免贵姓杨,杨得标。”
  “杨大爷,我们找您有点事情?”
  “什么事?”杨得标关上院门,将四个人让进一间光线昏暗的小屋子。示意大家坐下。
  “王萍从包里面拿出三件首饰,一一放在桌子上。”
  “同志,我们杨家早就不做这个了。”
  “大爷,我们是想请您看看这三样东西,五年前,您有没有加工打磨过这三件东西呢?”
  杨得标从口袋里面摸出一个眼镜盒,打开来,从里面拿出一副眼镜,用衣角在镜片上擦了擦,戴在耳朵上,然后一一拿起三件首饰,仔细地看了起来。
  李云帆密切地关注着杨得标眼神和表情上的变化:老人聚精会神,神情异常凝重。
  杨得标看完后,将三样东西轻轻放下。
  “怎么样?您见过这三样东西吗?”
  “见过,这三件东西是马桥驿后标营管老大的儿子秋儿送来让过打磨加工的。”
  听杨得标的口气,他好像对管家非常熟悉,对管立秋也非常熟悉。
  “不错,老人家,您真好记性,这三样东西是我们从管立秋的手上拿来的。”
  “不是我记性好,不瞒你们说,后标营的管家过去是马桥驿有名的大地主,管家女眷的金银首饰都是我们杨家做的活。我们杨家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做这种活了,要不是我们杨家的老主顾,我是不会接这档子活的。即使不是这层关系,单凭这三样东西,我也记得是谁拿来的东西。”
  “老人家,听您这么一说,这三样东西一定有什么特别之处。”
  “你算是说对了。你们看……这个金钗上面有一只凤凰,这个金手镯上是龙凤呈祥。只有皇家的女人才有这种物件。我做了几十年的首饰活,这样的货色不多见啊!”
  “老人家,管立秋将这三样东西拿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