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态度截然不同
作者:青柠檬211      更新:2023-05-21 10:01      字数:2400
  一听这个科室,刘雅就知道傅雪在想什么。
  儿科专业性很强,一般都是儿科专业的医生会去那儿。
  她并非专门学习儿科的,却要去儿科待着,这不是让她从头开始学起吗?
  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院长大人的话,谁敢不从呢?
  如果她提出异议,就会被当成是不服从领导命令了,是异类。
  所以刘雅并没有反对傅雪的安排。
  去儿科就去儿科吧。
  当她去儿科报到的时候,知道她是临床医学专业,那位负责儿科工作的主任也没多说什么:
  “现在要一个专业的儿科医生可真是不容易。
  不过好歹是正规医科大毕业的,就这么着吧。
  一会儿跟着其他医生去病区转转,学着写写病历什么的。”
  这就开始工作了?
  刘雅觉得跟做梦一样的。
  儿科病区住的自然都是一些患病的儿童。
  在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环境污染,没有那些劣制的玩具什么的,但儿童患病率也是极高的。
  当时防疫措施做得不到位,很多孩子在十岁左右才有机会打上疫苗。
  有可能在这之前就有一些潜在的病威胁着他们。
  在这个二院的儿童病房住着的孩子们,大致分三类病患。
  一就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
  二就是结核病患者,也是发现有病灶的时候,只能住院治疗了。
  三就是因意外而需要住院的,比如高空坠落,又比如烫伤挫伤什么的。
  小孩子因为意外很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当时刘雅才去病区转的时候,就有一位家长匆匆把孩子送来。
  当时孩子是因为从高处坠落,处于昏迷状态,需要送去急救。
  主任医生立刻将手上的病历什么的扔给刘雅,自己就带着人匆匆去往急救室。
  那时候的医疗条件有限,自然就是将可以用到的医疗器材都要用上。
  而刘雅只看了一眼就发现孩子的颅骨有损伤,有淤血,还有身上多处软组织挫伤和骨折。
  所以她把自己看到的跟主任医师讲了一遍。
  谁知主任回头看她一眼,只把她当成了怪物。
  孩子进到急救室后,便观测其生命体征,量血压,没脉搏和心脏,还有瞳孔对光反应。
  和主任一起进去的另一名医生却把刘雅的话给听进去了。
  她对主任道:
  “刚刚那个实习生说的,可能都对。”
  “她这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
  孩子从高处坠落,的确容易出现刘雅说的那几种可能性的病灶。
  不过事实上,孩子已经昏迷不醒,可见脑部的确是受了伤,出现了脑震荡,甚至暂时性休克。
  经过一番抢救治疗,生命体征平稳,但却没有度过危险期。
  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治疗。
  刘雅的话也在观察和诊治过程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她说的没有任何问题。
  这让那位主任也在怀疑,刘雅是不是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一个病患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不是应该用仪器检查出来的吗?
  为什么她可以随口说出来呢?
  再说这云霏和傅雪见面之后,两个人亲亲密密跟母女俩一般。
  她还对云霏道:
  “小霏,没事儿的时候替我盯紧小辰,知道吗?”
  “知道了,傅阿姨,听说小辰哥也开始上班了?”
  “对。”
  “那他以后会在家里住吗?”
  “应该会在家里住吧。”
  他不在家里住,会在哪里住呢?
  在傅雪看来,顾辰毕业之后,回家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也因为找工作的事情,顾辰和刘雅几乎都没有见面聊天的机会。
  大家各忙各的。
  不过顾辰早就知道,刘雅会去津市二院,所以她也就放心了。
  在那之前,顾辰就说过,刘雅是把爷爷的腿治好的人,这个人情必须得记。
  顾长明也跟傅雪打过招呼:
  “如果刘雅去了外地,以后想找她看个病什么的都难,你何不近水楼台先得月呢?”
  尽管傅雪不愿意,但顾长明的话还是起了作用。
  再说儿科主任何平,最后把刘雅召去给那位高空的患儿做了全身检查。
  而刘雅并没有借助任何仪器,就把小孩子身上所受的伤全都指了出来。
  并且详细做了病历记录。
  “据你分析,下一步该怎么治疗呢?”
  刘雅当即就愣住了。
  这不是主治医生的事情吗?
  怎么问起她来?
  她现在可是在实习期,根本没资格给病人做治疗
  所以她笑道:
  “何主任,这个是你们应该做的,您让我检查,我已经替您检查清楚了。”
  何平点点头:“好吧,当然得由我们来了。”
  由于刘雅的诊断非常准确,何主任安排马上给孩子做开颅手术,确定将他脑中的淤血清除,然后止血,以免影响其大脑的其它功能。
  这个手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完成,一般医生只能从旁协助。
  手术进行了近七个多小时,才宣告结束。
  足见其凶险和复杂性。
  在这段时间,刘雅没有参与,只是默默在办公室里查阅整个病区的儿童病人的病历,发现其相似性,不同性。
  还有医生用药的过程,找到其规律。
  因为这是学习的一部分。
  之前在医科在没有学习过,她现在要把这一部分补起来。
  将来去了其他科室,也会按照同样的步骤完成学习。
  以后不管她最终会去哪个科室做主治医生,这些经历都是很宝贵的。
  离开了学校,刘雅搬进了医院为他们准备的筒子楼宿舍。
  在这里,没有单人间,住的房子也是两个人一间。
  根本没有大套间什么的,只有大通间。
  也就是说,有两间房,但是中间连门也没有。
  进出的时候,两个人是从同一道门进出。
  卫生间和厨房都在房间外面。
  中间的位置是公共厨房。
  所有人都在公共厨房做饭。
  只不过厨房的用具是各用各的。
  和刘雅同住的是另一位医科大毕业的学生。
  不过她们俩不是同一个学校的医学生。
  那一位也在二院,被分去的是内科。
  两个人虽然科室不同,但好歹在同一家医院,也还能说说话。
  不上班的时候,两个人就可以一起做饭。
  最高兴的事情,自然是去财务处领工资。
  那时候没有所谓的工资卡。
  有的只是存折。
  刘雅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情是去邮局给家里汇钱去。
  毕竟她早就承诺过,会把自己挣的工资,拿一半儿寄回家里。
  她也做到了。
  因为才上班,需要添置的东西不少。
  不过刘雅一直都有存款,所以也不怕钱不够用。
  和她一起住的实习医生名叫杨霞,是一个看起来比她朴素很多的女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