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财如命[快穿] 第156节
作者:午后半夏      更新:2023-05-21 10:31      字数:4269
  “捡柴这种事怎么能让你祖母去?”宋娘子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婆母的年纪已经大了,山上路不好,万一崴了脚,都是大事。
  宋桃回答:“我们已经劝过了,是祖母非要跟着过去,说是还挖点野菜回来。”
  “行吧。”宋娘子也知道婆母的脾气,光凭女儿,是劝说不住,“你先帮娘把东西拿回屋去。”不过看着天色,约莫她们也该回来了。
  宋娘子想的不错。
  一刻钟,
  宋祖母也带着两个孙女回来了,每个人的身上都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篓,宋娘子一见,连忙迎上去,帮着她们把东西卸下来,嘴上也说:“娘,这些事让兰娘和莲娘去做就行,再不济桃儿也行,您何必去做?不然的话,养他们做什么?”
  “行了,我知道你孝顺,我又不是七老八十,不用紧张,多走动腿脚,对身子也好。”宋祖母笑着说道。
  “祖母。”
  “承儿,县书院那边怎么说?你什么时候能去读书?”宋祖母看到阿锦后,又开口问道,虽然依旧带笑,不过语气却带了些担忧之色。
  不等阿锦回答,宋娘子就先一步说道:“娘,这小子到了县城又反悔了,不肯去了。”
  “不肯去了?承儿,怎么回事?”宋祖母听了这话,当即吃了一惊,要知道就在昨儿晚上,孙女可还声音哽咽的求她,让她再读两年。
  阿锦淡淡道:“没什么?只是忽然想通了,横竖我也不准备去考秀才,如今学的也够用了,何必再去浪费银钱。咱家又不是什么富裕的人家。”这可是原主散了魂魄也要达成的心愿,她自是要完成的。
  宋祖母打量了一番阿锦,没再她的脸上看到黯然不舍之色,这才放心,有些一语双关的开口说:“好孩子,是我对不住你,委屈你了。”
  “不委屈的。”阿锦摇摇头说道,“祖母,您也无须多想,孙儿都懂,您也是为我好。”
  宋娘子倒是觉得可惜,毕竟若是按照夫子所说,她们若是肯拼尽全力供应儿子的话,日后说不得真的能出头。
  不过既是已经决定不读,现下说什么也都已经晚了,甚至给儿子准备的束修,她今日也已经花了大半。
  宋祖母是真的觉得对不住阿锦,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若是再把事情说出来,那家里可真的要毁了。
  “祖母,我真的不委屈的。”阿锦看着沉默不语的宋祖母,知道她心里的想法,又开口说道,“……能做祖母的孙儿,是孙儿的荣幸,真的一点都不委屈。”
  这也是原身的想法。
  虽说她自出生就女扮男装,过了十多年,但她却不觉得委屈,正是因为如此,她过得比女子更为从容宽阔一些,若祖母没有这般做,且不说家里,就说她作为女子,断然不可能到私塾里去读书识字。
  就这一点,她就无比感谢祖母。
  当然了,作为‘男子’她理应承担起来的责任,也不该逃避。
  这也是为什么?上辈子,全家因她暴露身份,落个那样的下场,原身自责的无以加复,最后跳河而亡。
  ……
  “小弟,你不去读书了?”
  饭桌上,知道阿锦以后都不再去读书的宋兰她们也很是吃惊,性子更活泼一些的宋桃更是直接开口问出来。
  阿锦点点头:“嗯,不去了。我已经找到活计了,明日我就到杏林堂去做药童。”说起这个,还是今天宋娘子到布庄去买布料,阿锦不愿意过去,便借口肚子饿,想吃碗面。这宋娘子就给了她三文钱,让她不要跑远。
  而她吃面的地方,对面就是杏林堂。
  杏林堂有些忙碌,只一个大夫,看病抓药,有些忙不过来,就有人提议,让他寻个帮手,那大夫就说,正在找药童。
  只是一时半刻,还没适合的人。
  阿锦等他略闲的时候,便过去问了问,得到肯定后,立刻毛遂自荐,推销起自己来,并且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应聘成功。
  “杏林堂?承儿,你要到杏林堂做学徒?什么时候的事?娘怎么不知道?”
  她这话一说出口,别说宋桃吃惊,就是宋祖母和宋娘子也吃惊的,要知道,眼下即便是给人做学徒,也不是轻易都收,尤其像是医术这样,多半都是家传,再不济也是沾亲带故,无缘无故收不相干的人为徒,这可是很少见的。
  “嗯,就是今天下午,娘你到布庄的时候,我不是饿了吗?面摊对过就是杏林堂,吃面的时候刚好听到,林大夫想要找药童,我就去问了一嘴。林大夫知道我识字后,便顺嘴考核了我一番,觉得我是可造之材,就答应了。”阿锦开口说道。
  “真的?”
  “嗯,”
  “那真的是太好了,若是将来能做大夫,也是不错的营生。”
  宋家人知道这个消息,都很为阿锦高兴,尤其是宋祖母,总觉得亏欠阿锦,如今知道阿锦有了着落,要知道学医虽然不比读书,但小孙女也总算是有了一辈子的营生,等到将来兰娘她们都出阁,有了着落后。
  她便把事情告诉儿媳,到时候,让承儿寻个借口,或是假死或是失踪。
  到时候,再让承儿以女儿身出现,就说有缘,收做义女,到时候承儿再成亲生子就没问题了。
  第182章 遗腹‘子’
  吃了饭,
  不等人开口,宋桃便麻利的收拾起碗筷来,因为家里只有阿锦一个还未成年的男丁, 宋兰和宋莲都大了, 要跟着宋祖母和宋娘子一起下地, 这家里的活计, 自然就交给宋桃了。
  别看宋桃今年还不到十三岁, 但做饭洗衣喂鸡喂鸭,打扫等等, 这些活计,她已经做的无比顺溜。
  因为是盛夏, 天长夜短。
  虽是吃了晚饭, 但外头的天色也才开始暗下来。
  正在归整宋娘子今天下午买的东西,其实看着多, 倒是没有多少, 最多的就是一些布, 要知道即便是陪嫁衣服被子等,也都是买布回来, 然后自己做, 这样多少可以省点钱。
  在阿锦看来已经寒碜的不能算是嫁妆的东西,却让宋兰感动的眼眶发红,若非宋祖母说, 她是即将出阁的人, 眼下哭可不吉利, 不然一准眼泪要落下,说不得还有好一阵要哭呢?
  “娘,家里也不富裕, 您不用为我准备这么多?家里还有小弟呢?”宋兰的声音都有点哽咽。
  宋娘子道:“你小弟且还早着呢。如今你小弟不读书了,先前准备的束修和给先生的三节五礼,都可以省下来,你是娘头生的女儿,娘盼着你日后过得好。”宋兰虽是女儿,但却是她头生的孩子,自来又懂事,小小年纪就担起照顾弟妹,打理家务,四个孩子,她最是自是心疼,“……再者只有你的日子过的和顺了,家里的弟弟妹妹才能顺遂。”
  “兰娘,你娘说的对,你是长姐,只有你好了,家里的弟妹才能好。”宋祖母也开口劝说道。
  “娘,祖母。”宋兰当即感动的不要不要。
  三人抱着一起很是感叹了一回,就是宋莲和宋桃也都是一脸的感动,有长姐的先例在前,等到她们出阁了,即便是不如长姐,也不会差到什么地方去的。
  果然,
  宋娘子也对宋莲和宋桃说,让她们且不用羡慕,等到她们出阁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得了承诺的宋莲和宋桃脸上的笑容明显更真切了一些。
  看的阿锦心里生出些许的感叹。
  这古代女子就是早熟一些,最大的宋兰也才不过十七岁,宋桃更还不到十三,但就已经想到日后成婚生子上。
  不过的倒也正常,毕竟时代造就人。
  事实上,像是宋兰十七岁才出嫁,已经是有些超龄,在这里,十五、六岁出阁才是常态。
  看着宋祖母,宋娘子还有三个姐姐一起说笑的模样,宋兰更是因为被打趣儿,而满脸通红,温馨和睦的样子,再想到上辈子她们支离破碎的景象,心里也生出了那么点感叹之意来。
  这辈子,不会再发生这种事了。
  阿锦端起面前的碗,喝了口水,如是的想到。
  ……
  因为已经和杏林堂的林大夫说好,再加上从宋家村到县城很是有一段路程的缘故,次日,不到卯时,阿锦便已经被宋娘子给叫起来。
  因为天长,虽不到卯时,但天色已经亮了,此时赶路倒也不用担心。
  一番洗漱,吃了点东西,便准备到县城去。
  这次,宋娘子不再和阿锦一道去,虽是有些不放心,不过都被阿锦劝说下。
  而牛叔也开口说,会看着阿锦到杏林堂再回来的。
  牛叔的话,让宋祖母和宋娘子放下心来。
  “承小子,昨儿你娘不是还说,要供你继续到县城去读书的吗?怎么?又改去杏林堂做药童了?”
  一个三十多岁,手里挎着一个竹篮的妇人开口问道。
  这是芳婶,她的夫君和阿锦已经过世的爹,是一个爷爷的堂兄弟,关系很是亲近。她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把家里攒好的鸡蛋拿到县城里去卖,多少也补贴一下家里。
  阿锦回答说:“读书太费银子了,反正来日也不准备考功名,没得浪费银子。倒不如安安生生的寻个活计,才能安身立命。”
  “这话不错。”芳婶点点头:“这读书太费银子,不见我们村东头的大铁家里,当初为了供他侄子读书,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巴巴,一家人都勒紧裤腰带,连饱饭都不敢吃一顿。可是读了二十年,连个童生都没考上,反倒是把家里都拖垮了。不然的话,那大牛的儿子,能到三十才娶上媳妇吗?”
  不等阿锦开口说,立刻就有另外一个妇人接话,“谁说不是呢?若是大铁早明白过来,也不知道把儿子拖到这个年岁。”
  “没办法,父母尚在,大铁即便不愿意也没法子。”
  “说起这个我就来气,前几日……”
  由着芳婶开了个头,车上的其他妇人也纷纷的开口,她们也都是宋家村的,去县城的目的多半和芳婶一样,不是去卖东西,要不就是去置办东西。
  看她们一说起来,都来了兴致,并且说着说着,话题已经歪到不知道那条街上去,以至于到最后阿锦也无人理会了。
  不过阿锦听得倒是兴致勃勃。
  要知道这一路上,可要走小一个时辰,芳婶她们讨论的这些,虽然没什么意义,都不过是家长里短的一些事,但却是消磨时间的好办法。
  这不,
  就在听八卦中,她们便到了县城。
  到集市那边去的时候,刚好是会经过杏林堂,倒也不会刻意转路。
  “谢谢牛叔。”阿锦干脆的从车上跳下来,车钱,宋娘子已经给过,倒不用她给,“麻烦您回去的时候,给我祖母和娘带个口信,说我已经安全到了。”
  “没问题。”
  阿锦挥了挥手,就进了杏林堂。
  这杏林堂作为陵水县唯一的一家医馆,占地面积可不算小,三间屋子,一间会诊,就是林大夫看诊的地方,还有一间是抓药的地方,另外一间就是让暂时不能挪动,受了外伤的病人呆的地方。
  阿锦对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很是满意。
  还挺好!
  天还早,医馆虽然开门,但并未有病人,林大夫也有时间来安置阿锦。
  说是药童,其实就是一免费打杂的,没有一文钱的工钱,阿锦对此倒是没有什么不满,毕竟在这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甚至林大夫已经是个厚道人,最起码还管吃管住,若是像是一些刻薄点的,每个月还要问你要吃住的银钱呢。
  当然了,
  那是正经的拜师,阿锦的话,也就是个小药童。
  林大夫这医术可是家传,他也有儿子,可不会轻易收徒弟的,寻阿锦过来,也不过是个想多个熬药,整理药材,跑腿的人罢了。不过倒也正合了阿锦的心意,要知道,她只是打算让自己的医术有个出处,可没打算给自己找个老子。
  没错,在这里,若是正经拜师的话,是要上禀祖宗,下请见证,可是极为严肃的事情。
  徒弟更是要孝顺师父,当成半个父亲来对待,有的时候,做师父的对徒弟的婚姻大事也有一定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