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北宋有点怪 第449节
作者:翔炎      更新:2024-01-18 17:48      字数:3171
  用飞行器便不太方便了,况且偶尔慢慢走,悠悠看,也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这次‘回乡’,陆森他们走得很慢。
  前半途是水路,后半途是走陆路。
  一路上游山玩水,好不快活。
  等回汴京的时候,已经过去近两个月的时间,赵家的六、十、十三小娘子们,更是快活得不行。
  原本远行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但在陆森这里,安全又轻松,晚上也不用担心没地方住,吃得还好。
  走着走着,这三个女子不但人变得精神,变漂亮了,身体更是好了许多。
  等到了汴京后,陆森等人住进了杨家的老宅里,碧莲和梅儿自然是回了娘家。
  这次有一批杨家的‘老人’跟着过来,他们回到杨家老宅的第一件事,便是打扫卫生。
  得益于杨家一直以来的好名声,即使他们离开了汴京城,去了杭州,也没有人跑到无人的老宅里来‘搞破坏’。
  走之前是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
  只是窗台之间,多了些灰尘罢了。
  陆森还没有休息多久,汝南郡王便找上门来了。
  “泰山,本想着明日一早便去问候,没曾想,你倒先过来了。”陆森请对方坐下,笑道:“可是有急事?”
  汝南郡王见陆森表情自然,气质也和一年前看到的没有什么区别,心中暗暗松了口气,便问道:“听说你在杭州,与西王母搭上了关系,可是真事?”
  他其实清楚,这绝对是真事。
  但他更想从当事人那里得到确认。
  “确有此事。”
  “券书的内容,可否说来听听。”汝南郡王笑道:“若是不便,就当我没有说过。”
  “没有什么不可以说的。”陆森把券书的大致内容说了一下,然后说道:“只是个攻守同盟罢了。”
  汝南郡王暗暗松了口气,自家女婿,似乎没有‘飞升’的意思。
  “那为何要让人把凡种取回来?”汝南郡王说道:“若是你一直供应仙人稻,这天下都得承你的情。而那‘锦行薯’铺开后,贤婿你的名望便会大幅度下降。”
  “这不更好吗?”陆森笑道:“也利于当今官家施政。”
  汝南郡王想了下,说道:“北辽的使者已经来了月余,耶律洪基欲举国投诚,朝庭是想将其收下的,可在我大宋与辽国之间,还有着一个逆贼盘踞,现在朝廷正在考虑,该派何人出征!”
  “狄将军不行吗?”
  汝南郡王无奈说道:“曙儿觉得可行,可朝上众臣却不愿意。”
  第0353章 织机出现了
  现在朝堂上,还能带兵打仗的没有几个。
  陆森想了想,说道:“他们忌讳狄将军,怕他功高盖主,再现陈桥兵变。这可以理解,但西北有折家,还有种家在大同府随便驻扎,他们两家随便派一家出去,不都可以吗?”
  完整的北辽都不是现在大宋的对手,更别说现在辽国已经分裂成两块。
  汝南郡王听得直皱眉头。
  ‘陈桥兵变’这词……是他们赵家永远的‘痛’,得位不正就是这么一回事。
  不过汝南郡王皱眉,也并非针对陆森。
  现在陆森算是‘自家人’,亦是皇亲国戚,连小官家都得称他一声姐夫,他说这词自然没有问题。
  汝南郡王皱眉的是,这词所代表的背后含义。
  “贤婿,你说如何再避免此事发生?”
  陆森笑道:“问我?又不是我坐在龙椅上!”
  这话说得……汝南郡王都不知道如何应答才好。
  陆森见岳丈一脸发糗的模样,笑道:“其实再如此压制将门,反而更容易出事。”
  汝南郡王神情阴冷下来:“他们会谋反?”
  陆森摇头:“再这么压制将门下去,大宋迟早会被异族入侵。”
  气氛一下子就安静下来,汝南郡王好一会后,才干笑道:“贤婿莫非在说笑?”
  听着对方这语气,陆森倒是挑起了眉毛:“看来泰山应该知道我与曹太后曾说过的话了。”
  曹太后被‘软禁’到杭州城时,陆森与她说过‘未来’之事,当然只是寥寥几句话罢了。
  汝南郡王迟疑了一下,然后点头。
  “其主因便是武将被压制得太狠。”陆森叹气道:“只要这个政策还在,无论是赵大当家,还是赵二当家,都躲不开。唯一的区别便是早几十年,或者迟几十年罢了。”
  “可现在西夏已除,北辽也投诚在即……何来的异族。”
  “北地苦寒,易生蛮夷,没有了西夏,便会有北夏,东夏,或者是女真之类的……说到底,还是得有强势的将军帮忙守着国门才行。”
  汝南郡王在书房里走了一会,然后说道:“此事我记下了,等有时间我会与曙儿谈谈,再与朝堂众臣们聊聊。”
  之后翁婿两人便不再聊这方面的话题了,而是转而聊一些汴京城最近的趣事。
  待到第二日,陆森又去庞梅儿家走了一圈。
  与庞太师也闲聊了大半天。
  不过庞太师现在已经是‘养老’阶段了,不像汝南郡王那般,还得为自己的儿子操心。
  他过得很逍遥开心。
  第三日,陆森去见了包拯。
  这次就有意思了。
  包拯的后院里多了些人……晏家父子,王安石,吕惠卿,苏轼等等十来人。
  可以说是朝堂上的‘精英’几乎都在这里了。
  陆森与包拯面对面坐着,晏殊与富弼分坐在左右客位上。
  至于其它人,都是站在一旁,侧耳倾听。
  富弼从外边调回朝堂已过一年多,他之前是没有与陆森打过照面的,但从汝南郡王府流出的‘果子’,倒是吃了不少。
  他这人很有能力,当年辽国岁贡之事,他在其中出力良多,之后又出任地方府尹,功绩过人。
  现在的小官家赵曙对其很是信任,听说下任枢密使极有可能由他担任。
  包拯双手拢在袖中,左右看了看后,说道:“陆真人光临寒舍,本应用心招待,可有些事情,我们不问心不安,还请莫怪。”
  “无妨。”陆森摆手:“包府尹有话请尽管说。”
  包拯面露喜色:“在数月前,我曾问过陆真人,你为何对商贾高看一眼。当时你答曰:皆因商贾大贪。”
  “对,是我说的。”
  这话一出,周围众人神色各异。
  王安石若有所思,苏轼则是一脸不忿,吕惠卿波澜不惊。
  包拯叹气道:“可否解释一二。”
  “包府尹你这是考究我呢,还是要质问我?”
  包拯脸色一愣,随后双手抱拳微微躬身:“请赐教。”
  看着包拯服软,富弼清瘦的脸上满是惊讶。
  包拯经过了爱琴海一战,他很清楚陆森到底有多强。
  但富弼没有,在他的眼里,陆森是个能‘生产’奇珍异果,颇有实力的修行之人。
  修行人少见归少见,想来遇上大军还是能杀得掉的。
  他不相信陆森能与一个国家作对。
  可现在看包拯的模样,他不得不重新修正对陆森的看法。
  “为何我要看重商贾?那是因为现在大宋的税收,大多数都来自于商税。”
  这话一出,众人皆点头。
  他们虽然不全是户部的人,可户部一年能从农税和商税中所获多少,也知道个大概。
  “若只是这样,商贾也应该并不能让陆真人高看一眼。”包拯张或者问道:“那么商贾独特之处,便应该是陆真人所说的‘贪’了。”
  “对。”陆森点头答道:“师父曾与我说过,当这世间的物资丰富到一定程度后,便是商贾兴盛之时。而商贾这群体的兴盛,会带动世间的繁荣进一步发展,前提是……你们得控制好商贾,别让他们掌握实权。”
  话是这么说,陆森很清楚,资本家的诞生与掌权,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即使强如后世的兔子国,也没有能完全掌控好资本这头猛兽,更别说此时的北宋了。
  可就算这样,生产力生展到一定程度,资本自然而然会诞生。
  原本的南北两宋都已经有这迹象,可惜被北方蛮夷硬生生打断两次。
  此时在场众人有个算一个,眼睛皆在发亮。
  他们很清楚,陆森这是要放‘干货’了。
  若是其它人说商贾能兴国,他们会笑笑,当作儿戏之言。
  可这话是陆森说出来的,那意义便不一样。
  包拯忍不住问道:“为何能带动世间繁华?因为‘贪’?”
  “对。”陆森笑道:“他们为了钱,会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生产效率。会想办法到处找‘资源’,他们很快会大规模出海,找到一切值钱的东西,带回大宋。其中富足,不可想象。”
  陆森说得很简单,他是后世之人,知道这一条历史脉络。
  但包拯等人不同,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只是单纯地想像出:国泰民安,街上车水马龙,热闹繁华。
  而其中,似乎确实是商人在起了很大的作用。
  陆森接着说道:“也因为贪,如果没有强力约束,他们会变成饕餮,吃食掉一切的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