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第87节
作者:锦公子      更新:2024-01-23 14:24      字数:3323
  皇上最后又加了个人进去,常贵瞅了眼,是陈公公,这陈公公是先皇后身边的人,没想到皇上还记得他。
  皇上把长史召了进来,长史姓韩,四十多岁,为人十分稳重。
  最主要,他曾任太子詹事丞,也算是先太子倚重之人。
  太子薨后,皇上觉得他们没有伺候好太子,不被待见,都被贬到犄角旮旯去了。
  这韩子枫是个有造化的,为什么这么说?
  他是两榜进士,又是魏阁老的门生,能在太子府任职,那等于是抱了未来皇帝的大腿,将来太子即位后位列公卿那不是没有可能。
  太子薨后大多幕僚都退隐,韩子枫被贬到翰林院做了一名九品侍书也是看在他老师魏阁老的面子。
  从太子詹事丞到九品侍书,虽不能说没什么前途,但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皇上之前问魏阁老意见时,魏阁老就推荐了自己的这位学生,举贤不避亲嘛。
  这韩子枫太子詹事丞都做过,做个王府长史那是没问题。
  学问好,品行好,做事稳重,完全符合皇帝要求。
  皇上对这个韩子枫有印象,见完之后比较满意,叮嘱他一定要教导好楚王。
  韩子枫对楚王没什么印象,不过,和先太子是兄弟,应该脾性差不了多少。
  皇上亲自给楚王挑选王府班子,而且近日便要搬迁的消息传出去了。
  皇后娘娘倒是懒得做这些面子功夫,也没把这个不受宠先皇后之子放在眼里,甚至十分讨厌这个楚王。
  为什么?
  自然是害的他的宝贝儿子住了几天的大理寺牢房。
  便随便让管事送了四个小宫女,两个小公公,若干礼物过去了。
  贵妃娘娘一向不甘落人之后,自然是要送的。
  接下来是淑妃娘娘,还有那些昭仪才人什么的。
  一会儿功夫,赵恒面前站了一大堆的人,还有物,长史让人对各宫送来的东西都做了批注,送进库房了。
  可这人……得楚王殿下自己定夺啊,一时间他也摸不清楚王殿下的脾气,不太好说。
  赵恒没说话,顾昭华皱着眉头道:“瞧瞧你们这些人长得寒碜的,丑成八怪了,是不是你们主子嫌你们丑,送过来恶心我五哥的?”
  韩长史:……
  只听噗噗通通的,好家伙,都跪下了,乌乌泱泱的好几排:“奴婢们不敢,王爷郡王恕罪。”
  “谁管你们敢不敢?回去,都给本王回去,哪来的回哪去……哭,谁在哭……再敢哭一个小爷立马给丢荷花池里喂金鱼去!”顾昭华不耐烦道。
  顿时,哭声没了。
  顾昭华对各自宫里脸已经黑的跟锅底似的传旨公公道:“麻烦各位,东西我五哥留下了,你们主子的心意我五哥都知道,至于这些丑东西赶紧弄走,不然就是存心不想让我五哥好过,我得告诉舅舅去……”
  这下谁还敢不带走啊,郡王说是丑东西,那就是丑东西,皇上多宠郡王啊,谁敢跟他掰扯,讲道理。
  郡王是那种讲道理的人吗?
  韩长史看着这些人走了,也实在是暗暗松了口气。
  为什么?
  很明显,这些人背后都有主子,不会服他管教。
  要是留下了,指不定把这王府弄得怎么乌烟瘴气,那他这王府长史也做到头了。
  他这个王府长史大概会是他以后职业生涯的最高职位了。
  进来的时候他都想好了,只要楚王不整什么幺蛾子,他就好好辅佐楚王,如何才能安安稳稳的做个好王爷。
  然后,他也能在这儿踏踏实实的养老了。
  所以,他的职业目标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赵恒悄悄朝顾昭华竖了个大拇指,顾昭华手环胸,一脸得意,这点小事还能搞不定了,他是谁呀!
  “韩长史,你去忙吧!”赵恒把韩长史也赶走了。
  “五哥,这王府大院可和你那小宅子不一样,这地方大,人心也大,你把那些人赶走了,留下的也未必干净!”顾昭华看着大大咧咧,这些事门清。
  谁让他们家里有一厉害的老太太,还有一个从宫里出来的亲娘。
  “这些都是父皇送来的,我要是都赶走了,怕他身体受不住!”赵恒说是这样说,可脸上丝毫担心不见。
  顾昭华点点头:“也是,反正人都送来了,你以后慢慢收拾吧!”
  是皇上送来的,又不是送个皇上,没什么不能收拾的。
  总得留几个杀鸡儆猴让下面的人看看。
  赵恒看着偌大的园子,总觉得缺点什么,不太开心。
  顾昭华到大理寺两天了,孙大人这忙的一个头两个大,有个王爷在衙门里就够裹乱了,皇上又送个郡王过来。
  孙大人觉得,皇上这是对他最大的报复。
  顾昭华和赵恒今日因为到王府和各位管事见面,两个人都没来衙门,孙大人松了口气。
  这两天被顾郡王黏怕了,还有那匹狼,那阴森可怖的眼神,想起来他就打冷颤。
  俩人总算了是告了假,年轻人嘛,别太拼,多注意休息才是!
  刘铭其的尸体,仵作查了好几波了,甚至宋轶私下动用了江湖势力,仍查不出毛病。
  七月过去大半,京城这气温丝毫不降,这尸体不得不下葬了。
  什么大理寺,什么顺天府,这脸丢的,宋大人和孙大人一开始还互看不顺眼,如今,恨不得抱在一起哭死算了。
  刘铭其下葬这天,曾江跑的气喘嘘嘘赶到:“大人,有线索了!”
  孙大人眼睛一亮:“什么线索?”
  “臣查阅了大理寺所有卷宗,天丰二十七年,大理寺曾有一桩案子,死者和刘大人死状相似,甚至描述的现场气味也相差无几。当时经手此案的乃是当时大理寺卿上官大人。”曾江道。
  当时的死者正是定国公世子,已故先皇后的长兄。
  定国公世子遇害,朝野震惊,当时,当今的圣上那时虽还没有被立为太子,但离太子也不过一步之遥。
  上官大人破不了案,压力和愧疚之下辞去大理寺卿一职,而后告老还乡。
  曾江这么一说,宋轶确实有了印象,他当时是恩荫进的大理寺,只是一名小官,对此案详情倒是并不了解。
  “下官已经派人前往山东接上官大人进京,所以,斗胆恳请延迟下葬刘铭其!”
  宋大人摸着胡子点头答应,这曾江确实不错,怎么当初没到他顺天府去,这姓孙的运气倒是真不错。
  孙大人自然没有不同意,好不容易找到线索,自然不能放过。
  当即便和宋大人一同进宫,向皇上回禀。
  皇上没想到此案竟牵扯到二十多年前的旧案,如果继续追查下去,岂不能查到当年的凶手。
  这个案子本就是疑案之一,当时父皇也是大怒,当时先皇后正怀着先太子,听闻大哥死讯,差点小产。
  因为此事,他一直对先皇后很是内疚,若是能查到当年凶手,他也对先皇后有个交代。
  当年最有嫌疑的便是和他竞争最激烈便是三皇子,可是一直没有找出证据。
  如今当年参与夺嫡的兄弟早已死去多年,兄弟几个也就剩下他和九王。
  第128章 泰安之行
  皇帝听完二位大人的汇报,一言不发,眉头却是越皱越紧,脸色也凝重的吓人。
  过了快一盏茶皇上才开口,态度似又和缓了许多:“二位爱卿辛苦,这个线索很重要,就顺着这个线索查下去。”
  “是!”两位大臣禀报完之后就退下了。
  当时的大理寺卿他还有些印象,这个上官大人来自山东士族之首的上官家族。
  年纪轻轻就做到了大理寺卿也是大齐第一人,当时他确实给大理寺施加了不少压力。
  而上官大人和傅沛私交也不错,查不出好友死因,心里也多有内疚,这才上折辞去了大理寺卿一职,这个案子堪称当年最大的悬案。
  后来他继位,一则是因为傅沛的事耿耿于怀,再则是上官家族觉得有委屈,也不愿入仕。
  这么多年上官家族一直竟再无人入仕,可来自山东的官员却大多出自上官家族的泰山书院。
  这个上官家族……
  头疼。
  而赵恒和顾昭华此时正在山东泰安的茶馆里喝茶呢。
  “五哥,你说我们又偷偷溜出京,舅舅不会又把高大人派来捉我们吧?”顾昭华悄声道。
  “怎么,堂堂王爷连出京走走都不能,那这王爷不做也罢!”赵恒一脸散漫道。
  “五哥,你可别骗我,什么走走,你是为了那个上官大人来的吧?”顾昭华磕着瓜子,吊儿郎当。
  “你这脑袋瓜能用了,难得!”赵恒弯唇笑。
  “你说你之前为了陆小姐管平宁侯的事,如今这平宁侯已经脱罪,你这又是为什么?”顾昭华有些不解。
  “刘铭其的死状和我舅舅当初一模一样!”赵恒喝了口茶道。
  舅舅之死就像是抽走了傅家的脊梁,虽有外祖撑着,但也如同日暮西山。
  “什么?你说这可能是当年的人做的?”
  “已经过去几十年,并不确定,但当年的案子上官大人最清楚。”所以他才来了泰安。
  “五哥放心,你舅舅就是我舅舅,我们一定把凶手找出来,那等下我们去哪?”
  泰山书院虽以泰山命名,但其实是上官家族学。
  泰山书院极其出名,从山东出来的官员十有八九曾求学泰山书院,甚至邻省也有人在泰山书院就读。
  可上官一族却因当年之事再无一人为官。
  “泰山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