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第139节
作者:锦公子      更新:2024-01-23 14:27      字数:3066
  “罢了,你迟早是要入仕的!”赵恒薄唇勾出一丝弧度,神色难辨。
  “是呀,只怕你这些年已经忘了自己说过的话了!”陆玉庭拇指轻轻一推,打开扇子,摇了两下。
  赵恒的瞳孔遽然缩紧,眸子如同这凛冽暗夜的寒光,掺杂着莫名的情愫,极尽阴鸷。
  气氛如同山雨欲来,低沉压抑。
  可最终什么也没说,翻身上马,要打马离开时,听到陆玉庭在他背后道:“以德化民,以法治国,以义待士,以武定国,以文安邦,内圣行,外王道,圣行王道造王者……”
  赵恒目光宛如掺杂了严冬的碎冰,冷得让人看一眼都觉得周身发寒:“说这话的不是本王,是先太子!”
  “是呀,若先太子在,大齐可保百年无虞!”说完,也不理赵恒,径直进了陆府,大门从里面关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赵恒坐在马背上,衣角被风掀起,烈烈如旗,眸光如晦。
  “驾!”赵恒拉马缰,留下一串哒哒的马蹄声,身影消失在夜色里。
  皇宫
  皇上虽喝了酒,但第二日还是如平常时间醒来。
  坐在至高无上的龙椅上,听着下面的官员高呼万岁。
  皇上朝熟悉的位置看去,那里站着的已经不是陆伯山。
  四品的上府折冲都尉,没资格站到这么靠前的位置。
  不过,还是很快找到了陆伯山,一身绯红色圆领官袍,腰间玉带,蹀躞带上悬着银色的鱼符。
  即便不再身着紫袍可身上那种凌厉的气势却是压不住的。
  薄唇高鼻,眼神锐利,透着坚韧,就如年轻时一般。
  如今看着他穿这身官服,竟有种回到从前的感觉。
  那时他还不是太子,在朝中被三哥打压,而陆伯山那时也还只是平宁侯世子。
  沉默坚韧,不苟言笑,京城的少女都私下说他是玉面阎罗,身上的肃杀之气像阎王,却偏长了一副好面相。
  也是在他成亲后,大家才发现原来玉面阎罗也会笑。
  陆伯山曾陪他走过最艰难的时期,见过他作为皇子最落魄的时候,他也曾发誓,他在位一日便保陆家荣耀满门。
  如今似乎一切又回到了当初,不对,还不如当初。
  皇上收回目光,落在最前面,和魏阁老并排站着的崔侯身上,眸子闪过一抹暗色。
  山东的灾情越发严重,前半年大旱,如今又是大涝,整年颗粒无收,很多地方的百姓已经食不果腹,灾情刻不容缓。
  朝廷出钱出粮这是长脸的事,崔家一直在帮睿王争取,赈灾回来,这就是大功一件,对夺太子之位便更有把握。
  此事,早朝再次被提起,内阁已经拟出了赈灾方案,皇上也通过了。
  如今,就是推个人选出来。
  大多是支持睿王,也有一部分支持景王。
  景王一身王爷蟒袍,大概是人瘦了许多,竟显得有些宽大,人看着也是十分憔悴。
  反观睿王春光满面,志得意满。
  “好了,这次就由景王前往山东赈灾,灾情一日不解决便一日不可回京!”皇上面无表情。
  睿王:……
  什么意思?让老四去?
  为了这次赈灾他都准备多久了,结果便宜老四了。
  正在此时,外面传来一声石破天惊的声音:“皇上,驿馆紧急文书,湖山县地动了!”
  消息一出,满朝哗然。
  地动对人类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一夕之间,所有一切化为乌有。
  因为是在夜间发生,湖山县百姓死伤大半。
  而且,临县也感觉到余震,像这种地动不会一下就停了的。
  一般地动过后,还伴随着涝灾,最怕的就是疫病。
  “皇上,湖山县地动,非同小可,赈灾之事刻不容缓!”魏阁老率先道。
  庆和帝,也就是皇上的祖父在位时,江安县也曾发生过地动,当时京城都有感觉。
  后来因为处理不够及时,灾民暴动,被外族利用,险些攻入京城。
  皇上自然也知道,如今是派谁去的问题,皇上的目光看向睿王,睿王低着头,不和皇上对视。
  这地动可不是玩的,万一再动起来,命都要搭在那了。
  再去看肃王,肃王下意识的往后躲,这种事就别派他去了吧,父皇好几个儿子呢。
  淮王一贯低调,他的身份也够尴尬,这种场合,别的皇子不开口,他是万万不会开口的。
  皇上脸色立刻沉下来,当着文武百官自然不好掀桌子。
  可这几个不孝子真是不争气。
  这会儿怎么不争了?
  刚才不是争的厉害?
  皇上的目光从几个儿子身上扫过,老三,老四,老六,老七……老五不在。
  哦,是了,老五在大理寺是个八品小官,不用上殿,确切的说是没资格。
  睿王心里最紧张,毕竟,朝中争太子之位的也就他和景王,景王被派去山东,剩下的不就是他了?
  睿王朝肃王看了眼,肃王打了个哈欠,表示自己没看到。
  他才不当那个倒霉蛋呢,好事怎么不轮到他。
  大臣们当然也不愿去,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要是命丢了,这一大家子谁管?
  再说,这种赈灾的事,都是皇子们功绩薄上添光辉的时候,轮不到他们。
  “怎么都不说话?”皇上压着怒气。
  睿王作为最年长的皇子,不能一直装缩头乌龟啊,出列道:“一切但凭父皇吩咐!”
  剩下几位皇子也出列附和:“但凭父皇吩咐!”
  第190章 利益驱使
  皇上的双眼像是鹰隼一样盯着几位皇子,目光最后落在距离他最近的睿王身上。
  睿王是皇后所出,不论是论嫡还是论长,他都是几位皇子中最有可能登上太子之位的。
  这些年虽无大功可也无错,资质不差,也算勤勉,交给他做的事也完成的十分漂亮。
  若是以后继位,多大成就不知道,但不会是位昏庸的皇帝。
  可最让他失望的是两年前睿王的婚事。
  那崔家丫头虽然是个好的,但她背后是崔家。
  睿王并不喜欢崔家丫头,也不是不懂作为皇上对崔家的猜忌,可他还是在他的父皇和崔家之间选择了崔家。
  他是觉得他要的东西只有依靠崔家才能得到吗?
  崔家不会甘心权力地位被收回,那睿王就必然成为傀儡。
  崔家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无形中成为世家的代表。
  他越是打压,世家就越抱团。
  那些个世家只是暂时淡出朝堂,若是以后睿王继位,这些世家就会很快复出朝堂。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说的就是这些个世家大族。
  陆伯山本是他手中的一把利刃,是他插向世家心脏,将他们钉死在朝堂之外的利刃。
  可如今局势,陆家和贵妃的利益团体解散,必会将陆家推向睿王。
  有时候并不是志同道合,不过利益驱使而已。
  皇祖父在位时,大齐的朝堂上但凡说的上名号的,没几个不是世家子弟。
  朝堂上那些人看着对皇上俯首低头,好像是忠心无二,可真到利益冲突之时,却是一分亏都不肯吃的。
  这千百年龙椅上的人来来去去,昨日是张家天下,今日是赵家天下。
  可这五姓十家却是稳如磐石,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到头来,皇上成了世家共同推出的傀儡,而世家借皇族的名义执行他们的意志。
  所以,皇祖父才下定决心打压世家,大力推行科举,选拔寒门人才,皇祖父一辈子都拼了命跟世家做斗争。
  赵家皇族经三代皇帝,才有今日的局面,绝不能毁在崔家手中。
  睿王看到父皇看自己的眼神,有点发怵,父皇不会派他去吧?
  毕竟地动后的重建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些人在一无所有之后,就会变成一群穷凶极恶的暴民。
  “几位皇子,睿王最为年长,做事也稳妥,湖山地动,就由睿王去吧!”皇上的语气就像是让睿王去游山玩水一般。
  皇上金口一开,睿王自知此事便不能更改。
  失了山东赈灾,母后又被禁足,他唯有接下这个差事方能在父皇面前扳回一局。
  即便是一百个一千个不同意,可他也知道,湖山他是必须要走一趟了。
  “儿臣遵旨,儿臣必不会让父皇失望!”睿王认清形势后领旨道。
  皇上点点头,面色好了许多,这就是睿王,即便是不想去,不愿去,可还是肯为大局着想的。
  “皇上,湖山地动,恐会波及周边县镇,睿王一人恐分身乏术,不如另派一位皇子和大臣一同协助!”说话的正是兵部侍郎张大人。
  此人乃崔家一手提拔,是崔侯的心腹。
  人还未去,崔家已经在给睿王准备退路了,若有功,自然是睿王的,可若出了差错,就有了背锅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