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种田指南 第155节
作者:浮云素      更新:2024-01-26 18:34      字数:4261
  被赵合感动到的结果时,他一直呲溜呲溜吸香,就没停下来过。
  一个时辰过去了。
  高长松:“好了吗?”
  赵合:“等等等等,嗯,这味道,好吃!”
  两个时辰后,白仙害怕地拽着高长松的衣服,脸上写满惊恐。
  白仙:他食这么多,我要没得吃了啊!
  第三个时辰。
  高长松面无表情道:“没了。”
  赵合惊醒,他道:“什么,这就没了?!”
  很难以置信。
  高长松的存货真的给他吸完了,那可是白仙快一个月的量!
  此时高长松看赵合,只觉得此鬼确实狡诈,左脸写着“得寸”,右脸写着“进尺”。
  吃也吃过了,喝也喝过了,那不就得压倒两界山,高长松还记得,大圣说要交给他一个新法诀呢!
  *
  孙悟空也不知高长松的心情,只觉他帮了自己一个忙,那自然要谢,他反正在五指山下,闲着也是闲着,顺道把赵合的故事听了一听。
  这道没有引起孙悟空多大的情绪波动,他在山下压了这么多年,哪怕是偶尔有道士路过,跟他说些天下的变化,也听了一耳朵的人族故事。
  只是在听他说地府的天裂了时,孙悟空才觉得有点意思,他咧嘴笑道:“那他们可有的忙了。”
  这他们值得当然是阴曹地府的官吏们,想当年他大闹地府,撕了生死簿,可让阴曹地府的官吏们集体加了n久的班。
  高长松倒是有些在意,他总觉得天裂了不是什么好征兆,再加上先前钟离珺他们说妖兽频出,似乎有些风雨欲来的味道。
  他将自己的担心说给孙悟空听,后者不以为意,只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法则,盛极就会衰落,你且别看人族兴衰更替,这些年中妖魔却安分得紧,眼下人族平定,天下大治,妖鬼就要出现了,这是万事万物恒常的道理。”
  高长松奇怪道:“我听闻穷奇等凶兽都会被人的负面情感吸引,那为何在天下大乱之时,妖魔不会出现,等到大治了才会出来?”
  孙悟空道:“这我也不知,可你看当年龙凤大劫,也是龙族与凤族发展至巅峰时才出现的。眼下人族内部祥和,又占据这样大的版图,唐国的妖魔被逼到角落,不就有了大兴的模样?可见福祸相生,兴衰常伴,当人族大乱时要留给他们休养生息的时间,可等修养完毕,就要有股能与之相对的变数,就是这道理。”
  这段非常有哲理的话,让高长松听得五体投地,他忽然想到,孙悟空是由开天辟地的灵石孕育而生,这是不是证明他对天地万物的理解,要比其他人来得更高?
  这样想想,孙悟空的一生也是在极盛与极衰之间相伴的,但无论他经历何时,都保有积极乐观的抗争精神,或许这才是他能够成为永恒经典的原因。
  于是高长松肃容道:“原来如此,受教了。”
  孙悟空看见自己一番话似乎对高长松略有启发,也很高兴,他还是非常愿意帮助人、启发人的。
  他对高长松说:“地煞七十二术你可学过?”
  高长松当然摇头道:“不曾。”
  他饶有兴致道:“那我就传你这其中的通幽法门。”
  孙悟空在这方面是很慷慨的,他教过花果山的猴子猴孙不少法术,只是有的他们能学会,有的学不会。他看高长松很有眼缘,对方又给他吃了那么多不曾吃过的仙果,好感度更加提升。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交友达人,无论是妖怪还是神仙要是地府的人,很少有不认识他,也很少有真跟他完全敌对的,这max的交友属性跟他豪爽且爱帮朋友的性格分不开。
  通幽顾名思义,就是联通幽冥界,简单来说就是把地府的打工仔召唤来。
  当然,这是一种用法,要是高长松没记错,甚至有神婆以通幽之法,肉身去地府办差的。
  地府的人一年四季都很紧俏,如果出现什么重大灾害,人实在不够了,他们就会找活人当临时工。
  但这些都跟高长松先前所学的不算一个体系,他是什么都不会的。
  孙悟空本人的通幽之法很简单粗暴,就像是他用金箍棒敲敲地,土地公就应声而来一样,他高喊一声“牛头,马面!”就能招来地府的员工。
  高长松当然不能这么干,他没这么强的灵力,也没有足够的面子。
  孙悟空也是很懂的,他说:“那些地府的小吏多贪财,你若要找他们帮忙,便随身多带些纸钱。”
  又说:“他们走南闯北,听说过不少消息,知道的比耳报神都多,若有急事不妨问问地府的,看在我的面子上,他们也不至于不帮你。”
  高长松都要呜呜呜了,这就是被猴哥罩着的感觉吗?也太好了吧!
  他感动地想:为了大圣,我要再努力点,先定个小目标,把店一路从大唐开到天竺好了!
  希望大圣一路上都能吃到超美味的水果!
  第160章
  若无他事,哪怕让高长松在两界山脚下住一年半载,他也是住得的。
  只可惜高长松不是来游山玩水,他身上肩负着去长安经商的重任,商队经过彻底的休整后,不得不启程。
  此时高长松为孙悟空打造的果树林已然成型,它们如生长十数年的果树那般高大、成熟,最先栽种的一批已结出青涩的果子,想来再过十天半个月就能收获。
  看这果树的密度,勉强能保证大圣的瓜果不断供,这可是高长松斥巨资购入的果树,除了在格外严酷的冬日里,其余季节都能照常结果。
  到这,高长松还是不满意,他想,冬天的大圣该怎么办?
  猴子可不是刺猬,需要冬眠。冬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树木不抽新芽,不长果子,难道真要让大圣吸收天地灵气辟谷吗?
  可从这些时日能看出,孙悟空不仅不辟谷,还很爱吃,格外爱甜度高的果子,在此大前提下,一想到冬日大圣要挨饿受冻,高长松就坐立难安。
  不行!
  甚至在夜里,他都在辗转反侧,想这件事。
  得找个法子,让大圣在冬日也能吃上甜甜的水果!
  *
  次日,高长松带高家三姐妹同孙悟空辞行。
  孙悟空本人还好,他在五指山下几百年,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当年结识的友人,有的来探望过他,有的一次没来过,有的这些年也不怎么走动了。因此,他对人的相遇跟别离格外看得开。
  就像现在,他对高长松说:“有缘再相见。”
  高长松就不乐意了,他跟大圣哪怕没有缘分,都要强求缘分,实在不行每年都来两界山下探望,一来二去,缘分不就来了吗?
  他就不信,西游记的穿越者能忍住不来搭大圣!
  于是高长松化身喋喋不休的老母鸡,跟孙悟空说了一通,什么自己那些果子已经快成熟了,可供大圣一年吃八个月,还把负责照料的老农提溜过来,来大圣这认门。
  老农有儿子有孙子,他要是腾不出手,就让儿孙来给大圣送瓜果,他们可不能不干,高长松为此给了一大笔钱,能保他们三代衣食无忧。
  这老儿很有意思,他对高长松诚惶诚恐,对从小看着的石猴就不同了,他对孙悟空反而自如很多。
  可能在他心中,高长松是掌握了神通的仙长,孙悟空就像是从小陪伴他长大的守护神,二者意义不同。
  他从小就隔三差五给石猴送贡品,听说他曾帮助过自己的父母驱散妖邪,有了高长松提供的布匹与钱币,就更愿意了。
  他身无长物,只有这一手养果树的本事还能拿得出手,又有谁能知道,它竟能给自己带来如此多的金钱呢?
  高长松恋恋不舍地说了一大堆,说得高翠兰都侧目他,孙悟空不耐烦地掏耳朵,这才意犹未尽道:“大圣您等等,我一定会找到冬日也给您果子吃的法子。”
  孙悟空哼哼道:“你以为俺老孙是谁?我早已到达辟谷之境,吃这些果子不过时满足口腹之欲,多吃一天少吃一天又怎么样,可别白费劲了。”
  他话说得很傲娇,实际上也是不想让高长松麻烦,高长松对他的态度,好得猴子都惊讶,让他想起了花果山水帘洞的猴子猴孙。
  他们也一样,有什么好东西都要捧到他面前来,有好东西,他们自己不吃也要给他吃。
  孙悟空心疼那些猴子猴孙,只取一些,剩下的都返回他们手中。
  不得不承认,被猴子猴孙全心全意喜爱着、尊敬着的感觉很好,虽不知高长松为何如此,可他对自己的态度,跟猴子猴孙很像。
  孙悟空对情绪的感知还算敏锐,他又是只热情大方的猴子,所以只觉得这是一见如故,说不定他们还有师兄弟之谊。
  别人对他好,他就要投桃报李,对对方也好,抱着这样的心,他别别扭扭地催促高长松道:“你不是要赶着去长安?速速去吧,免得太阳酷烈,路上不好走。”
  又说:“俺老孙想吃的果子,一挥手,不就有人送来了,哪需要你操心?”作势哄他道,“去去去,快些走吧!”
  高长松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他说:“那大圣,我真走了啊!”
  孙悟空道:“走吧走吧。”
  他想了一下还是补充一句:“有缘再见。”
  高长松差点就脱口而出:那肯定得有缘啊!
  ……
  高翠兰下巴搭在马车壁的窗口上,犀利的眼神直射向高长松的背影。
  她对高玉兰宣布:“大兄最近很不正常。”
  高玉兰在偷偷看书,高长松其实不提倡她在车上看书,哪怕安装了他提供的减震系统,这年头的路也够颠簸,操心的家长认为,这样看书,对视力有损害。
  可高长松又是个意志不坚定的,当高玉兰捧着书卷,可怜巴巴地看向他,几欲落泪时,高长松就手足无措了。
  他对这几个小妹妹真是没办法,尤其高玉兰特别乖巧,不像高翠兰那样皮实,看着他,高长松几乎想到了红楼中的林妹妹,当然顶不住她的眼神。
  最后,这一路上,高玉兰都与书为伴。当然咯,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每到不同的国度,她也会合上书本,走走看看,品尝当地的美食,感受一下当地的文化。
  小小年纪,已摸清古代文人游学的精髓。
  此时,高玉兰并没有看高翠兰,她沉浸在书的海洋中,等到长安不久后,她就要前往东胜神洲参加书院选拔,她也是很紧张的,只希望自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无限的知识,多看一点,多学一点。
  高翠兰见她不看自己,脸颊如河豚一般鼓起,她又说:“大兄近日经常晃神……”
  高玉兰终于认真回话了,她其实就比高翠兰大一岁,可因有颗七窍玲珑心,十分早熟,她说:“那定是在想念大圣。”
  带他们见孙悟空之前,高长松就以饱满的热情同她们讲述齐天大圣的故事。诚然,高长松讲故事的技巧不是很高超,可在小说尚未诞生,只有传奇这一种杂文表述形式的唐代,他算把故事讲得很引人入胜了。
  高家三姐妹都很爱听,也因此喜欢上了聪明勇敢、机智过人的孙大圣,然而,她们毕竟跟从小听看着西游记长大的高长松不一样,虽说喜欢,也只是浮于表面,三人中最迷孙悟空的是高翠兰。
  对高玉兰来说,最重要的是即将到来的选拔考试,而高香兰,她的目标是能帮高长松分忧,绝大多数心思都耗在生意与各项技能上。
  听完高玉兰的话,高翠兰撇撇嘴,她想,她当然知道大兄在想念大圣,可他究竟在琢磨什么?是如何解开大圣的封印,还是之前碎碎念的冬季果子?
  高翠兰神游天外,游着游着,她有看到骑在小马上的高香兰。
  *
  高香兰骑的不是大宛马,而是本地的马种。众所周知,中国本土马都偏矮,后世的高头大马很多都是从中亚地区引进来的,这年头的“乌孙天马”和“汗血宝马”都来自于西域诸国,他们身上肩负着改良中原本地马种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