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无归属的她(3)
作者:叶闻知      更新:2024-05-21 16:29      字数:4930
  不久,车厢终于变亮。外面的日光照了进来。
  唐元把头探到窗边,可马上就被闪到眼睛,只好伸出右手往脸上一挡。但海水并不在意她的惧吓,仍横冲直撞,敲着底板。
  鬼使神差的,唐元又渐渐张开五指,阳光就这样钻进了指缝。她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幕,这幕狭长的指间风景:海面连接着蓝天,天尽头是多彩变幻的云霞,紫色、红色、金黄交错。
  唐元很难找出词语来准确地描述这些色彩。大自然是天然的调色师,她没有办法用已知的颜色词语来形容。人类的语言是有限的,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
  船终于靠岸,火车也被转移到了地面。当再一次踩到了坚实的陆地,唐元才有了安全感。现在已经是晚上了,出行并不方便,唐元随意找了车站附近一家酒店入住,到了第二天一早,再启程离开。
  酒店楼下就是公交车站。唐元伫立着等待,在第一辆公交车抵达时上了车。车上开了窗,偶尔有风灌进来,但还是燥热不已。车上的人都很休闲,穿着沙滩裤,踩着夹板拖,一看便知是本地人。
  公交车每经过一站,就有乘客上上下下,但还是下车的人居多。因此,一个多小时后,车内只剩下了两叁个人。唐元坐在第一排,很显眼,司机瞅见她,问道:“姑娘是要去哪里啊?”
  唐元还在看绿化带上的椰子树,听到这话,先懵了一下,“嗯……”
  “你不是本地人吧。”司机经验老道,一下子就察觉出了她的身份。他戴着墨镜,悠闲地转着方向盘。混着头顶的小电风扇的响声,司机的声音再次传来,“来旅游的?”
  唐元点头。
  “好多游客都会在前几个站下车,市区里着名的景点都集中在那块。”
  唐元先是一急,但马上想到车已经开过站这么久了,再返回去也不免麻烦,还不如就保持现状,“没事,这样也挺好的。”
  “姑娘心态还挺老成的。”他笑道。前方是驶向郊区,路越来越宽,人也越来越少。司机也就跟唐元随意聊了起来。
  在聊天的过程中,唐元得知,海岛位于祖国最南端,是一座被海水包围的城市。这里盛产煤矿,森林资源丰富,随处可见富于热带风情的棕榈树、椰子树、槟榔树。当然,常见的除了台风、暴雨,还有超强的紫外线。因此,当地的司机都会在驾驶时都戴上墨镜来保护眼睛。
  “在海岛,没有冬天,只有春夏。”司机叹着,扬着嘴角。
  他戴着墨镜。唐元看不全他的表情,但却能猜得出,他脸上洋溢的一定是一个海岛人专有的自豪。
  公交车即将抵达终点站,热心的司机对唐元说道:“我们这条线是往郊外开的,就快到海岛的东南角,但那里开发比较晚,没什么人来。不过附近有个客栈,评价还不错,你可以去看看。”
  “好,谢谢。”
  公交到了终点站,唐元下车,在手机上输入司机所说的客栈的名字,按照地图所指,最终来到了一座滨海小镇。
  小镇的屋舍面朝大海,家家前院都是花园,盛开着五颜六色的热带花卉。屋舍上的小窗如眼睛般注视着来往过客,或是就近的海岸线。唐元一边看地图,一边走在两旁都是屋舍的过道上。过道是由贝壳、小石子做成的混凝土,富于浓烈的海边风情。
  两叁分钟后,唐元来到过道的尽头,在一座通体都是浅黄色的房屋前停下。这座房屋比之前经过的房子都要高些,但也不算太突兀,仅有叁四层。一楼的玻璃门正大敞开着,海风刚好可以吹进来。
  唐元进门,马上就闻到了室内海水咸咸的味道。她来到前台,发现一位身材精干的女士正坐在座位上。
  “您好。”女士主动抬起头,声音有方言的味道。
  但已足以让唐元听懂了,她把手机拿到女士面前:“这是我的订单记录以及手机号码。”
  女士确认了一遍,便痛快地给了唐元房卡,“在四楼,不过我们没有电梯,您得亲自爬楼梯了,真是不好意思。”
  唐元摇头表示不介意。
  “要喝点什么吗?咖啡还是啤酒?”在唐元即将转身上楼时,女士又问道,语气很直爽,就像在对一位认识多年的朋友说话。
  但唐元并不习惯她过度的热情,摆手道:“不用了,谢谢。”
  唐元在小镇连着住了叁天,每天都中午才起床,然后下楼去客栈隔壁的米粉店吃午饭,吃完又回房间待到傍晚出来散步。
  每天傍晚,唐元都能在巷子里和那位女士面对面撞个正着。想来她也是一直有散步习惯的。
  但唐元觉得自己跟她不熟,好几次都直接忽视了,直到第叁天的傍晚,那位女士主动跟她说起话来。
  “又来散步吗?”
  看来她也早就认出了自己,唐元有些尴尬,嗯了一声。
  “我看见你每天都出来散步呢。”女士对唐元做了一个往前请的手势,唐元读懂了她的邀请,跟她并肩走了起来。
  “姑娘不是本地人吧?”她又问。
  唐元开始佩服海岛人眼力,惊讶道:“你怎么知道?”
  女士笑了起来:“你皮肤很白啊,五官又立体,跟我们当地人是两种长相。”
  唐元这才开始仔细去看她,皮肤黝黑,鼻梁宽而不挺,嘴唇厚实,个子比自己低了一个头,长得相当精练。
  感受到了唐元的目光,女士应道:“没你好看。”
  唐元听得惶恐。女士又噗地一声笑了,像是在笑她单纯。唐元才反应过来她是在开玩笑。
  “很单纯的女孩子。”女士仍然在笑,“姑娘是学生吗?”
  唐元被她拿捏得有问必答,“才高考完。”
  “真好,是一个人出来旅游?”
  “嗯。”
  “但我看你每天都深居简出,好像也没仔细看过岛上的景色呢。”
  唐元承认。她还是没有完全放开,尽管这里景色很美,来往的人也多,但她还没有大胆到可以随意跟当地人交流。
  “隔壁米粉店的阿公跟我说,有位高个子,白皮肤的姑娘每天中午都去光顾他的店,每次还都点一模一样的牛肉米线。”
  “嗯……”唐元没想到他们还会讨论起她来,瞬间更不好意思,解释道,“因为尝了一次觉得还挺好的,所以后面都吃的这个……”
  “是因为太喜欢这家店和这碗粉吗?”女士问道,“还是说,害怕去了其他地方就踩雷了?”
  仿佛一个人生哲理的拷问。
  唐元思考了好一会儿,觉得她似乎两个原因都占了点。
  见她许久说不出话了,女士先是道歉:“我刚才是不是太咄咄逼人了?”说完,她又冲唐元温和一笑:“相信我们这儿的食物和美景吧!随便尝试,一定每一个都会让你有不同的体验!”
  “当然。”女士又补充道,“如果你体验过了觉得很一般也没关系。正是因为你去体验过了才能得到这个结果呀。”
  “谢谢。”唐元产生了想认识她的冲动,“请问,该怎么称呼你呢?”
  “我姓陈,算年龄,我应该比你大十岁,叫我陈姐吧。你呢,你叫什么名字?”
  “唐元。”唐元说完,又补充道,“唐朝的唐,元旦的元。”
  尽管并不熟悉陈姐,唐元却能感受到她身上的干练和爽朗。她是这家客栈的老板,和周围的邻居都打成一片,说起话来总有让人不自觉去信服的意味。在第二天中午,唐元又去隔壁阿公那儿吃米线时,陈姐突然拦住她,问道:“我和朋友明晚要在二楼聚餐,要不要加入?”
  唐元当然没有拒绝的理由,在当天下午,听到楼下嘈杂的声音时,就下楼去查看情况。陈姐和一帮男男女女正在搬椅子搬凳子上楼。
  “需要我帮忙吗?”唐元问道,心里却纳闷为什么放着一楼的院子不用,要费劲好一番力气去二楼。
  陈姐想了想,指着一个瓷白色的摩卡壶说:“那帮我拿这个吧。”
  聚餐的地点是在二楼的一座大阳台上。彼时这里已经摆了一大张放着好多肉和菜的圆桌,以及一个烧烤架。靠近栏杆的地方还有人在一边弹吉他一边唱歌,唐元听不清歌词,但大概能猜到这是闽南语。站在这里,可以将尽头的海面,巷子边的屋舍,天上的星空看个清清楚楚。视线强过一楼几百倍。也难怪聚餐会在选在这里。
  晚会把宁静的小镇烘托得热闹,歌声人语不断。叁楼的爬山虎已经爬到了二楼,好多细长的藤蔓垂了下来。二楼的平台上也摆着旅人蕉、叁角梅、曼陀罗等颜色抓人的花卉,在夜晚散发着浓香。这里,连花都活得这样强烈。
  烤肉的香气徐徐传来,陈姐又开始摆弄着她的摩卡壶,她一身布满大块花朵的连衣裙,及腰长发被一根黑色木簪挽了起来,一摇一摆尽是风韵。陈姐喝了好几罐啤酒,已经微醉,但仍冲唐元问道:“试试越南咖啡吗?”
  唐元先是佩服于她的身体素质,接受了酒精的刺激竟然还能再吞下咖啡因,但她又马上觉得难以理解,明明是深夜了,为什么还要再喝咖啡呢。
  陈姐没有等唐元回答,已经将装了咖啡粉的摩卡壶端上了阳台小灶,两叁分钟后,摩卡壶发出嘟的一声,冒着泡的深褐色咖啡液就涌了出来。她把咖啡倒进好几个已经提前加了冰和水的小杯,并递了一杯到唐元面前:“尝尝吧,刚烘好的罗布斯塔咖啡豆。”
  盛情难却,唐元只能抿了一小口,舌尖马上尝到了浓烈的苦和甜的交织。原来杯子里已经提前放好了许多白糖。
  “罗布斯塔很苦,需要碰上最多的糖才能被中和。”看到唐元夸张的反应,陈姐笑着解释。
  就在这一瞬间,唐元明白了。海岛的人就如手上这杯咖啡,最苦的豆子撞上最多的糖,内在都是浓烈的。而在没有工作的夜晚饮咖啡,不带任何提神的目的,更可见对咖啡的纯粹和强烈的热爱。
  今晚的晚餐很丰富,除了寻常的菜以外,还有海岛特产的海鱼和海虾,滋味鲜美。晚餐结束后,大家还一边唱歌,一边闲聊到深夜才依依不舍散伙。
  当晚,唐元躺在床上,本来已经入睡许久了,却在半夜突然睁开眼。一个神奇的念头就这样突然击中了她。
  她决定了,整个夏天都要留在这里。
  短短几天,依赖于陈姐的热情和畅谈,唐元把她当成了一个高度信任的朋友,也在某天早晨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请问:我能暂时留在这里吗?”
  陈姐一愣,转而脸上绽放出包容和自豪的笑:“是喜欢上这里了吗?”
  唐元忽然想起了曾经在艺术杂志上看到过的某句话:任何一种环境或一个人,初次见面就预感到离别的隐痛时,你必定爱上它了。
  “一想到要离开这里,我会有点难受。”她这样对陈姐说道。
  就这么短短一句话,唐元便化身成了客栈服务员,负责清点入住和退房,记录房间的维修情况。她睡的还是之前订的房间,每个月有1200元的收入。小镇太偏,来往的游客并不多,这是陈姐所能支付的最高工资了。唐元明白她的难处,也不在乎钱的问题。她的目的不是钱,是生活。
  铺床、拖地、擦桌,对唐元而来都是从未有过的体验。听上去劳苦,但她并不介意尝试。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唐元清扫着贝壳小径上的灰尘时,想起了何梁。
  是何梁教会她“接地气”的。是寒假在小镇的经历,让她敢于抛下偏见,亲自去做某件事。
  “何梁。”唐元嘴里默念着这两个字,心又难受起来,她好想他。
  一个星期之后,是高考出分的日子。唐元点开网址,看到了屏幕上自己的成绩,一个过二本线不多的分数。她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回想最后那两个月如炼狱般的生活,她已经很佩服自己坚强的意志了。至少她不是早早疯掉,连高中生活都没圆满结束的房思琪。
  接下来的一周,是填报志愿的日子。尽管被告知不想被打扰,唐祁山还是不远千里发来了无数条信息,打来了无数个电话。一句话总结就是,从自家的财力看,让唐元跟无数个普通人一起在国内念一个普通二本学校,太不值当了。他想要她出国留学,今年申请的时间错过了,可以在家待一年,等明年再出国。
  电话里,唐祁山保证的是,一定能让唐元读上全球QS排名前一百的学校。
  唐元日思夜想好几天,最终拒绝了。或许听起来很蠢,但她想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想出国,以后随时有机会。
  “我打算留在这里。”唐元在电话里说。
  唐祁山道:“我知道啊。你不是早说过你要在岛上度假吗,钱还够吗?我再给你转几万。”
  “我是说,我打算以后都留在这里了。”唐元站在汽船码头,看着近处的海面和远处的山峦,“我要在海岛念大学。”
  没人敢反对唐元的意见。她上网查了查相关分数,填了海岛市区以及周边城市的学校。至于要学什么专业,她还不清楚。
  唐元填了服从调剂,任随分配。合上电脑后,她并没有忐忑不安,没有着落的慌乱。相反,唐元很安定,甚至激动。她终于自己做出了一个关乎人生的重大选择。尽管不知道要学什么,但她至少确定了一点,她要想法设法留在海岛。这就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