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劫 第64节
作者:瓜子和茶      更新:2024-02-03 13:46      字数:4346
  可谢天行刚到京城,又是一个外地人,从哪儿知道的,谁告诉他的,温鸾?
  自然而然的,他想到了高晟,连着此前种种消息泄露的迹象,他立刻想到内鬼。
  谢天行的笑容已经冷了,原本他只想试探一下,结果这小子还真有这心思!他默默在心底叹了一声,宋南一变化太大了,简直和以前是两个人。
  突遭大难,性情大变。呵,一个两个都这样。
  谢天行耸耸肩,刚想说话,却见街面上一阵躁动,有人疾奔狂呼:“皇上颁布罪己诏啦!皇上颁布罪己诏啦!”
  两人齐齐一惊。
  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宜每日三省吾身,方能修身养性,但帝王,不在此类。
  真龙天子,近乎于神的存在,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君王无缪,皇帝怎么能犯错呢?就算出了差错,那也是臣子的错,是臣子耽误了君父!
  皇上,顶多是受了奸臣的蒙蔽罢了。
  即便是弃城而逃的太上皇,也无人敢当众指责他大错特错,只能说声“不妥”。而当今这一道“罪己诏”,可谓是一道石破天惊的霹雳,炸得京城的地面都颤抖了。
  已有差役照着布告大声念了出来,“……家国多难,实不堪忍,朕急功近利,只看战况危急,枉顾良臣劝诫,竟陷清廉于泥沼,致使血溅玉阶,酿成数起惨案,波及众多无辜。此朕之不明,是罪也,悔之不及,每每思虑,不得安寝,诚布告天下,为冤者平反……”
  平反!
  宋南一眼中迸发出欢悦的光芒,猛地挤到人群前面,仔细审视墙上的告示,反复咀嚼每一个字,忽然爆发出一阵狂笑。
  冤者,父亲就是天底下最冤枉的人!如果当朝反对建昌帝登基的官员都是“清廉良辰”,那没有理由不给父亲翻案。
  父亲可以平反了,定国公府又可以恢复往日的辉煌!
  宋南一激动得满脸通红,转身就往回跑,都忘了和谢天行道别。
  谢天行挠挠头,不明白他为何兴奋成这样,告示上面又没写给哪个官儿翻案。
  摇摇头,他挤出人群,慢慢踱到御前街上的一间笔墨铺子。
  这里靠近六部衙门,往来顾客大多是有官身的人,店小二见他不像个读书人的模样,还以为是谁家的长随,过来取东西或者付钱的,因拿着账册子问道:“这位客官瞧着面生,请问拿哪位大人订的东西?”
  谢天行笑笑,低声道:“我来取陕北王老爷订的货。”
  店小二脸色微变,警惕地左右瞧瞧,见没有可疑的人,也不多话,直接带他去了后头。
  这家是前店后院的模式,过了穿堂,就是小小的倒座抱厦,一个有点发福,看上去忠厚老实的中年男人,正坐在桌前看书。
  “老李。”还没迈过门槛,谢天行已朗声笑起来。
  “堂主!”李老板赶忙放下书迎出来,刚要行个军礼,早被谢天行架住了,“不在军中,用不着多礼——你知道我最讨厌这些礼节。”
  “还以为堂主要晚些日子才到。”李老板挥手让店小二退下,亲自奉茶,“这是刚得的大红袍,您尝尝。”
  谢天行捧起茶盏咕嘟咕嘟两大口,哈哈大笑:“给我算是浪费你的好茶了,我从来尝不出好赖,于我来说,喝茶就是解渴。”
  李老板道:“堂主,榆林那边情况如何?”
  谢天行放下茶盏,脸色变得有些凝重,“榆林还是老样子,官兵拿我们没办法,我们的地盘一点点变大了,我来之前,起义军已经快打到朔州了。”
  “好事啊!”李老板大喜,“拿下大同卫,就可直驱京师,起义军大业可成!”
  谢天行苦笑着摇摇头,“你想的太简单了,先前我们能成功,是因为晋陕等地的卫所一盘散沙,个个隔岸观火,没一个出手驰援的。现在朝廷设置了总兵,把兵力归拢到一处,统一调度,就没有那么好打了。大同卫谭方是个将才,虽说不能马上扭转局势,但至多两个月,他必能压制住我们东进的脚步。”
  李老板迟疑道:“起义军一多半都是军屯逃出来的,他厉害,我们也不差。”
  “皇上发了罪己诏,你知道吗?”谢天行突然问。
  李老板不以为然,“知道,那又如何?都是笼络人心,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把戏罢了,十几个大臣,姻亲故旧,牵藤扯蔓的,大大小小少说也波及到几十起案子,如果一一平反,那皇上的脸面就丢尽了。我就不信皇上真能认错。”
  “或许是真的。”谢天行叹道,“忘了跟你说,我如今住在高晟府上。”
  李老板眼睛瞪得溜圆,好家伙,陕北起义军首领住进锦衣卫指挥使家里,说出去都没人敢信!
  “高晟从皇宫出来后的第二天,皇上就发了罪己诏,我想,应该是我姐姐姐夫的死,触动了他们。”
  今日阳光很好,屋瓦上残雪消融,大颗大颗的水珠顺着滴水瓦,泪珠儿一样滚落。
  因为静,水滴的声音分外的响。
  李老板不知如何安慰他,堂主一直知道郑明一家住在阳高县,却从来没有相认:一个乱匪,一个官吏,这层关系终究是麻烦。
  他们在阳高县衙也有线人,虽说不知晓具体细节,但郑明伙同康王府总管设局刺杀高晟一事,还是瞒不住他们的。
  谢天行长叹一声,使劲搓搓脸,很快脸上又是笑嘻嘻的,“一笔烂账,算也算不清。不说这个了,今天我去城墙转了转,不得不说,京城的守备和地方不是一个级别的,有人说要打到京城,我看就是做梦!”
  李老板沉吟道:“要么我们就占山为王,死守榆林那块地方。”
  “现在我们的物资都是靠打仗得来了,如果死守榆林,就要考虑粮草供应和地方治理的问题了,起义军大多是逃卒和失去土地的流民,种田可以,治理地方你觉得行吗?”
  谢天行自嘲一笑,“不是我说,但凡朝廷把被侵占的田地发还给他们,不用一兵一卒,起义军立刻土崩瓦解。”
  李老板沉默了,他是秀才出身,见识比起义军的兵卒们高些,心里很明白,大家之所以竖起反旗,就是因为被逼得活不下去了,如果哪□□廷给他们发了田地,当然会选择过稳定的日子。
  不过他还是觉得朝廷做不出这事,“天下乌鸦一般黑,朝廷和那帮高官污吏、世家大族是一起的,是他们强占了我们的田,动了那些人的利益,皇上的龙椅还会稳吗?”
  谢天行挠头,起身道:“总要试一试才知道,你看,今天之前,谁能想到皇上会下罪己诏呢?好,我要走了,你忙吧。”
  李老板留他吃晚饭,谢天行摆手笑道:“免了免了,我那妹子就是惊弓之鸟,晚回去会儿,她都会想我是不是给高晟杀了。”
  说着又开始头疼了:要如何才能带妹子安全离开?
  第69章
  ◎与过去做个了断◎
  罪己诏一出, 满城沸沸扬扬,再加上小安福这个耳报神,温鸾知晓的消息比官府公布的要多得多。
  姐夫的老师董仲文, 列在重重卷宗的第一位,虽说还要经过三法司层层重审, 不会立刻沉冤昭雪,但所有人都知道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冯家的案子也发回重审了, 还是锦衣卫的人督办。小安福说,大人派罗鹰去了邯郸,也就个把月的功夫, 定能还冯家清白。
  温鸾听了,脸上并没有任何的变化,依旧是一副冷冷淡淡的样子。
  都说亡羊补牢, 为时不晚,可死去的羊终究是死去了, 再也回不来了。
  小安福和她说话也是小心翼翼的, 简直是看着她的脸色掂掇接下来的话,再也没有之前的自如亲近。
  明明不该在意的,温鸾却胸口发闷。
  “大人已着手布置请旨搜查康王皇庄,想必用不了多久, 就能找到阿蔷。”安福笑着说。
  温鸾脚步微顿,点点头, “哦。”
  哦?安福疑惑地望着她,阿蔷回来不是好消息么,为什么温姐姐看起来不是很高兴的样子?
  温鸾的确提不起精神来, 她想要阿蔷好好活着, 而不是作为一个胁迫她的筹码, 被高晟玩弄于股掌之间。
  已是二月下旬,春风增添了几许暖意,去年新栽下的早樱成活了,枝头冒出新芽,再过十几天,应是能开花了。
  温鸾怔怔看了会儿那些早樱,忽转身就走。
  安福忙问她去哪里。
  “定国公府,”她淡淡道,“去拿阿蔷的卖身契。”
  “我去喊马房备车。”
  “不必了,我自己骑马去。”停顿了下,温鸾又道,“我都把要去的地方告诉你们了,就不用再派人跟着我了吧。”
  安福一个趔趄,差点把自己绊倒,自不好意思再说“我陪着姐姐去”的话了,但该给大人送的消息还是要送的。
  瞅着温姐姐出了门,他立刻就要去北镇抚司找大人,不妨巧燕的身影出现在巷子口。
  安福又惊又急,拉着她躲进门房,“你怎么来了,大人不是让你们躲躲么?”
  “别提了。”巧燕垂头丧气道,“我哥都编由头避出去了,结果我娘听说国公夫人病重,感念什么主仆之情,愣是背着我哥跑到国公府给夫人请安,急得我哥又回去找她了。”
  周海可能已经暴露,这档口回去非常不妥,安福心知此事重大,不敢耽搁,急匆匆就往北镇抚司赶。
  较之他处的春意盎然,定国公府却显得异常萧瑟冷清,因疏于照料,这里的花木几乎都养死了,春风一吹,只有杂草和枯枝蜷缩着瑟瑟颤抖。
  宋南一捧着药碗,正侍奉母亲喝药。
  郑氏仰在大迎枕上,满脸病容,整个人瘦得脱了形,“你跟我说实话,你父亲的名字到底有没有在平反的清单中?”
  宋南一笑得十分勉强,“我去都察院打听过了,他们说牵扯到的案子太多,要一个一个来,先紧着日子久远的,抄家流放的人家办,父亲……要等等才轮到,快吃药吧。”
  郑氏一把推开碗,喘吁吁道:“不对,不对,昨儿个叶二小姐连皇宫都进不去了,和太皇太后是彻底联系不上了,如果皇上有意放了你父亲,就不会难为她。康王呢,你有没有找过他?”
  宋南一不知怎么回答,康王和康王世子被皇上单独叫进宫,说是问问阳高县刺杀案,足足两日没有消息,康王府的人也急得团团转,根本没空搭理他这茬。
  此时他才觉得自己太天真了,被皇上的罪己诏迷瞎了眼,想想也是,皇上肯定会赦免那些已经死了的,对他的皇位再无威胁之人,父亲显然不在此列。
  皇上逐渐收拢大周的兵力,这样下去,父亲能否活到太上皇复辟那日?叶向晚也太没用,刚到京城时信誓旦旦说不日就能扭转局势,结果一年过去了,一没救出父亲,二没扳倒高晟,更没迎回太上皇,她带过来的暗卫反倒折损了七七八八。
  宋南一深深叹息一声,突然有一种大势已去的感觉。
  “夫人,夫人!”一个仆妇着急忙慌进来,一脸忐忑,“少……啊,不是,温家小姐来了。”
  “谁?”宋南一腾地站起身。
  “温、温鸾。”
  “她来做什么?看我们笑话吗?”郑氏挣扎着要坐起来,“打出去,把那个扫把星给我打出去!”
  宋南一却是迫切想见到温鸾,忙道:“这个时候来,必定有要紧事,说不定她是从高晟那里听到点什么消息,特地来告诉我的。”
  郑氏听了,虽还是满口骂着“扫把星、晦气”,倒不使劲拦着儿子了。
  他们都习惯了温鸾对宋南一的深情,下意识认为她必定会不顾一切地维护宋南一。
  “她在哪儿?”宋南一问。
  仆妇答道:“在前院小书房。”
  宋南一一怔,“怎么不带她到后院?”
  仆妇讪讪道:“她不肯来,大管事就请她去小书房稍坐。”
  宋南一微微皱了下眉头,提脚赶往前院小书房。
  小书房是定国公会见贵客的地方,也是定国公闲暇时最喜欢的地方,文窗窈窕,图书琳琅,饶是国公府已然是个空架子了,这里还保持着原先的尊贵气派。
  温鸾在国公府住了三年多,从来没被允许踏入这间小书房,不成想和国公府断绝关系了,却成了他们的“贵客”。
  害怕的是她身边的那个男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