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娶了阴鸷王爷后 第87节
作者:西流      更新:2024-02-29 19:22      字数:5500
  *
  转眼就是一个半月,何明德去了山上几次,给端王送了唐大夫新制的药膏,摘下面具,他脸上的伤疤基本都看不出来了。受伤那半边脸,大多是新长的肉,还比另一半粉嫩些,不过等过些时日,多晒晒太阳,也就好了。
  回京的日子越近,两人越是觉得山中的清闲岁月珍贵起来,正如智尘所说,回京之后,他们的生活就会翻天覆地。
  端王的心情更是沉重些,这段时间,他了解到智尘确实有些真本事,缠了智尘许久,智尘给了他两条批语。一条说他,说他是亲缘浅薄,注定亲人离心,真的是孤家寡人的命。二条是说辉光,他的到来改了他孤家寡人的命,让他在亲人离散后不至于真的孑然一身,辉光一个普通人改了这样的命,会招致灾祸。
  再问,和尚就不耐烦了,开始念《大悲咒》,气的端王要去抢他的木鱼,敲他的头。但是和尚宁远自己敲自己的脑袋,也不肯多说一句了。
  这日京中又出了件怪事。
  京城码头,白日里人来人往,这日正是繁忙的时候,人群中忽有人惊呼一声,“水里那是什么?”
  众人往河里一看,就见一只铁锅大的老龟,背着块石头,稳稳地游到了岸边,徘徊不去。有胆子大的,取下那石头一看,就见正反面都有天然的沟壑,歪歪扭扭,凑在一起,却好似一个字。
  人群中有念过书的,看了半天,认了出来,叫道:“正面是个端,反面是个天。”
  有人道:“河图洛书,神龟负石,必然是上天启示,就是不知要如何参悟了。”
  那龟徘徊一会儿,也就又洑水离开。
  众人称奇了一会儿,忽有人又想到了一个多月前的那首童谣,道:“九日临空……九日不就是个旭,听闻端王爷的名讳里就有……”
  “嘘,这种话也敢说。”
  这时候众目睽睽,不敢说,那神龟送来的石头也被送入了京兆府,京兆府又上了折子送进了宫,回头却都私下传开了。这上天已经降下了两道预示,岂不是说端王登基执政,天下太平?这是上天降下的启示啊。
  就在这传的纷纷扬扬时,又有一种说法传了开来,说是端王在庙中不是清修,而是在向上天陈情。若是上天愿意降下明确的征兆,就在这几日,他的容貌就能恢复。
  这传的纷纷扬扬,谁不爱看这种热闹?就算是这几日大雨不停,天色昏暗,也有不少人往山上跑,想去一探究竟。
  谁知端王日复一日,只是跪香,众人看了也没趣。忽有一日,端王仍是出门,却没带面具。纵使阴云密布,光线昏暗,众人也能看到端王脸颊疤痕叠叠,令人生厌。众人隔着雨帘,只看到端王背影,跪着,磕头,重复不断,也是无趣。这些人就在廊下闲聊,不知不觉争辩起来。
  一人道:“当初京中传的纷纷扬扬,说是太医院的老爷都说没救了,怎么会好。”
  另有一人道:“这是老天爷给王爷治,太医院算什么?”
  “这你也信?”
  “那你说,那童谣和乌龟怎么说?”
  “呃……总之不是我亲眼所见,我不信。”
  刚说完,就听雷声大作,闪电落下,院子外面哄得一声响,众人出门去看,就见院子外一颗合抱粗的树倒在地上,和尚们大叫,“树被雷劈了,树被雷劈了。”
  众人看了稀奇,就听身后脚步匆匆,有人问道:“发生了何事?”
  有人就要回头给这个新来的讲一讲,回头一看,半截话咽嘴里了,来的是端王,他的容貌恢复了。
  第90章 栗子糕
  端王回京的这一日,是很普通的一日,他骑着马,与何明德并辔而行。
  大家都说,上天接受了端王的陈情,劈了树作为替身,了却前因,从此端王就是那个童谣中的“九日”了。当然了,后半截不能说,只能在心里想,前半截却是街头巷尾,都在热议的事实了。
  因此当端王进城时,走到哪儿,哪儿就好像被按了静音键。百姓们不敢相扰,只是眼神热烈地偷看,与身边的人使眼色:“端王的容貌当真奇迹般地恢复了!传闻是真的!”
  端王刚回府洗了脸,换了便服,就接到宫里的圣喻,让他进宫面圣。他只能又匆匆换了朝服,进宫去了。宫里与外面也是一样,那侍卫太监宫女,凡是经过他身边的,都要偷偷看两眼,端王任由他们打量,让他们把这离奇的故事传得更开。
  皇上见他恢复,更是龙颜大悦,拉着他翻来覆去地看,怎么也不够。他本就最爱这个孩子,这两年又被两个年长的孩子寒了心,就在这时这个孩子奇迹般地恢复了,这不是上天的旨意,还能是什么?皇上几乎是一瞬间,心中就开始谋划如何改立储君了,眼下除了太子未有理由被废,还有别的阻碍,不过也都不急在一时了。
  皇上越想越高兴,留下端王,父子两喝了几杯,皇上就咳嗽起来,被端王劝了,还要喝,眉梢眼角都是欢喜。到了晚间,端王才能离开,经过中宫,想着天色已晚,不好再打扰,就准备离开,却被一个宫人叫住了。
  “王爷,娘娘和太子让奴婢在此等着王爷,请王爷进去说话。”
  端王迟疑片刻,知道这一进去,基本就是相残的开端,但这也是无可避免了。他暗暗吸了口气,跨进了门槛。
  屋里,母后正在绣花,太子在一旁看书,看似悠闲,却也透露出无事可做的无奈。他们见了端王,都停下手,似乎是难以控制自己的表情,有惊讶,有惊慌,有难以相信,最后才落成一个不伦不类的欢喜的笑。
  皇后拉他到灯旁,借着明亮的灯光,细细把他的脸看了,竟是几乎看不出来任何的痕迹!皇后几乎要相信那个神奇的传闻了。
  端王撒娇似的问她:“母后,我恢复了,你高不高兴?”眼睛死死盯着她,不放过她脸上的一丝表情,想着,看着这样的自己,她会不会有一点点后悔那样伤害了自己?可惜人心隔肚皮,皇后的表情很复杂,似乎有,又似乎没有。
  太子看着也高兴,问道:“尧儿,你跟哥哥说说,这是怎么发生的?”
  这理由也是早就编好的,只说是他日日祈福、抄经、跪香,心中日益澄明,到了那日大雨,隐隐有所感应,摘了面具,继续跪香。等听到外面有巨响,去查看了,被人提醒才知道脸已经好了,再回忆,才想起那会儿似乎脸上一阵发烫过。
  皇后和太子连称奇迹,让他明晚一定要来宫中,一同用膳庆祝。
  皇后垂泪道:“你父皇担心我的身子,不许我出去,则宁也被拘在这,只好叫你来了。”
  端王也不接话,只是应下了。回府和何明德说起这事,都觉得这是鸿门宴,不是什么好吃的饭。端王想,若只是吃饭也就罢了,若是他们再生出什么坏心思,无论如何,也不能有下一次了……
  这想法也就一闪而过,今日是他的大喜之日,何必为旁人烦恼?端王去仔细地沐浴了,浑身涂了香膏,带着微微湿润的头发回来,坐在了还在看书的何明德腿上,低头看他。
  他从来都知道,自己的容貌很好,今日也就比往日更多了几分底气与骄纵。
  “还看什么书?看我。”
  何明德闻了闻他身上的香气,看着他湿润的眼睛和微张开的嘴唇,笑道:“看到了,王爷国色天香。”
  端王掐了他胸口一下,何明德嘶一声,不再胡说八道,称了王爷的心:“我来看看王爷其它的伤疤,都好了吗?”
  说罢,一点点解开了他的衣带,仔仔细细地检查了起来。
  红绡帐暖,全情投入的王爷,才让两人都感觉,什么才是人间销魂事。
  而另一边,太子与皇后却是焦灼起来,旭尧无论是名声、实绩、圣心,现在都超出太子许多,就是朝中党羽,他当初毁容时,结交了多少学生,如今都在朝为官,官职都还不敌。而且池维竹败了,他的旧部为了避免被太子清算,难保不会转而投靠端王。
  只怕这回,父皇真是有别的心思了。
  不行,决不能让旭尧真的成为储君,到那时可就什么都迟了!
  眼下实在是没有别的选择了……母子二人对视一眼,都是下定了决心。
  到了次日,端王缓了半日,下午才去宫中。
  皇后果真是准备了一桌子端王爱吃的菜,还自己亲自做了一份小小的栗子糕,说是一会儿让端王带回去,等回府了,刚好吃些糕点就能休息了。席间只是说起高兴的话,和过去的事,三个人都一杯接一杯的喝着,不多时都多了几分醉意。
  乘着酒意,皇后才笑道:“尧儿,我看你父皇是想改立你为储君的意思,今日我把你们兄弟找来,就是要你们保证,你也好,则宁也好,都是本宫的孩子,都不能兄弟阋墙,一切全凭你父皇的意思。”
  太子认真的保证:“自然,尧儿如今也长大了,几件差事办的很好,我早就觉得做储君累极了,若是尧儿能担起担子,我高兴还来不及。”
  端王听了这一唱一和的试探,只装作醉到失了神志,“我也不想做什么储君,但是父皇又不听我的,母后你劝劝父皇,皇兄你也不会跟我生气吧?嘿嘿,若是我做了储君,我就每日偷懒,皇兄帮我处理政务好不好?”
  纵然醉眼迷离,也能看出皇后和太子的脸色一变。
  还是皇后镇定些,给他夹了些菜,转开话题,又劝了他几杯酒,等端王几乎说不清楚话了,才推推他,劝道:“都是成家的人了,得回府去睡了。”
  说罢,吩咐两个太监搀着端王,送他到宫门口侯府的马车上。
  端王不要人扶,自己却踉跄,扶住了梨花木的茶几。皇后忙让人扶着他出去了。
  端王走到院子门口,却又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回头一看,竟是皇后跑了出来。他们母子二十年,他还是头一次看母后这么不端庄的模样。他疑惑地看过去,皇后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忍住眼泪,格外温柔地替他擦了擦额头,整了整有些歪斜的衣领。
  “母后送送你,你慢慢走。”
  池旭尧抬起头,看到太子也站在门口,神情晦暗,好似在送远行的朋友。
  端王就知道,看来,还是鸿门宴啊。
  他装作醉酒,慢吞吞地对皇后撒娇:“母后先回房,我也送送母后。”
  皇后被他撒娇的模样弄得差点又哭出来,只能先回屋去了,走之前还要叮嘱他,睡觉前记得要吃了糕点。
  端王装作醉酒,被两个太监哄着,经过一片荷花池时,端王就坐在岸边,不肯走了。
  两个太监哄他,他却一伸手,要那栗子糕。
  太监陪笑道:“王爷刚吃了酒水,再吃这些,会积食。”
  另一个太监也是说出百般的理由拦着。
  端王懒洋洋地道:“好,本王不吃,那赏了你们吃给本王看。”
  那两个太监却是脸色一变,好一会儿才道:“这是皇后给王爷的,奴才就是帮忙拎着,都是高攀了,哪儿配吃呀。”
  端王也确实喝了酒,有些疲惫了。他不说话,却也不走,等了一会儿,近侍如约找来接他,身后还跟了个最近刚被收编的周昊太医。近侍把糕点抢了过去,交给太医,太医把那栗子糕闻了闻,又掰了个角尝了尝,判断道:“这糕点里有药,这药单吃却是无妨的,但是吃下去后,一直存在体内,等再服用了甚至吸入了与它相配的药材,这才变成毒药,能叫人嗓子一日日地嘶哑起来,直到彻底失声,无药可医。”
  那两个太监听了这话,就知道不好,当即就要跑,却被端王的近侍一脚一个,踢进了河里。
  端王喃喃道:“不是杀我啊,只是让我做个哑巴……看来母后还手下留情了。唉,既然如此,还是我来帮她一把吧。”
  周太医忙匆匆退下了。
  说着,端王却是从怀中掏出个纸包来,把里面的粉末都撒在了栗子糕上,和糖粉混在一起,几乎看不出来。端王看了看这糕点,又看了看水里已经开始吐泡泡的太监,掰下来一半的糕点,吃了下去。剩下的一半,好好地放在了食盒里。
  端王看那两个小太监没了动静,自己也跳了下去,不到片刻,就感觉眼前模糊,手脚无力,近侍立刻扯开嗓子大喊,“来人来人,端王落水了!”
  习武之人嗓门之大,立刻惹来了巡逻的侍卫。
  近侍这才跳下水,把端王捞了上来,端王上了岸,先吐了水,吐着吐着,就开始呕血,这些侍卫一看,腿都软了,忙叫道:“快快快,去请太医。”
  端王却是一指那食盒,用最后虚弱的声音道:“有毒。”
  说罢,人眼睛一闭,就昏了过去,那嘴角耳朵,却仍是有血丝渗出。众人不敢耽搁,忙去回禀了皇上,阖宫上下无人不知——端王吃了皇后亲手做的糕点,中毒了!
  第91章 抉择
  端王被送入附近的锦春殿,太医被急匆匆召唤来,却都是束手无策,只能先用些通用的药材,让王爷先喝下去。王爷中了什么毒还不知道,但是那栗子糕有毒是肯定的了,急得皇上是暴跳如雷,一边呵斥太医,一边抖着手吩咐:“去!宁远!带人去皇后那儿,把那毒妇关起来。太医认不出来这东西,看着不像是宫里的,带人去搜,她使了这东西,定然有痕迹。”
  端王被人灌了药,伏在床边,“哇”地一声吐了出来,药汁里混着鲜血,看的皇上几乎要晕过去。皇上看他脸色煞白,心疼地擦了他眼角的泪,道:“父皇替你做主,父皇这回一定替你做主,她是一国之母,怎么能如此恶毒!”
  端王却是摇头,内心显然是很受震动:“父皇,我是母后的儿子,此事必然与母后无关,必然有误会,父皇不要误会了母后。”
  只说了这几句话,端王就似乎是体力不支,嘴角又渗出血来,却仍是哀求地看着皇上。如此懂事,更是让皇上愤怒,皇上压下自己骂皇后的冲动,哄着端王休息了。皇上到了外间,逼着太医赶紧去商量方子,端王若是出了事,统统陪葬。
  声音隐隐传来,端王翻了个身,捂着自己隐隐作疼的小腹,摸出自己袖子里藏着的解药。他自然是带了解药的,他现在惜命的很,再等一会儿,太医拿了药来,自己就趁机把解药服下去。只是这回让父皇担心了,实在不是人子人子所为。正这般想着,就听外头隐隐传来父皇的声音,像是在吩咐谁:“去一趟侯府,让定国公快入宫。”
  呃……
  端王立刻躺平了。
  他入宫之前带着毒药,只是以防万一,想着也不一定用得上,就也没跟辉光提,想着万一用上了,服了解药,自己就能健健康康,大摇大摆地回府,纵然后面辉光知道了,也不知道情况险恶。
  没想到父皇突然就让辉光来……端王把解药塞回了袖子里,想,不然还是卖惨吧,看到自己这样子,辉光肯定舍不得再骂自己了。死道友不死贫道,唐大夫,等我回府,我会赠你金银的,你保重。
  何明德人在府中,忽然听闻端王在皇后宫中中毒,信以为真,当即衣服也来不及换,连声叫唐大夫,要带着他和自己进宫。等见了唐远游那一脸的心虚,何明德眯起了眼睛,唐大夫那是都不敢看何明德了,只是赔笑道:“我在外游历时,曾制作了一颗能解百毒的药丸,天下只有一颗,侯爷不如带去。草民无报,不好入宫,还耽误时间。”说着,把解药又送给了何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