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作者:无言不信      更新:2024-05-02 16:48      字数:1838
  李景达憋着火,道:“便依监军之言。”
  为防万一,他安排了大量斥候探查周边情况。
  南唐军一行两万人弃船来到了瓜步山。
  瓜步山是长江以北的一处军事要地。
  南北朝时期,北魏拓跋焘反攻刘宋率兵至此,凿山为盘道,设毡殿,隔江威胁当时的建康。
  虽然时隔多年,但瓜步山依旧残存昔年的痕迹,是一处安营休整的宝地。
  只是安了营,方是宝地,营寨未立,便如筛子一般。
  六合。
  赵匡胤高居马上,带着几分焦急地等着探马的消息。
  李璟任命李景达、陈觉即将渡江支援淮南,赵匡胤便兴奋得难以入眠。
  以他手中的兵力,强行攻城并不现实,故而力求与敌野战的机会,一直安排斥候探马调查李景达、陈觉的动向。
  得知两人今日渡江,赵匡胤毫不犹豫地领着八千兵士出了滁州,直接抵达六合,寻找战机。
  “报,唐军在瓜步山安营扎寨。”
  赵匡胤沉吟片刻,豪气干云地大笑:“他们不敢进兵,想必对我们心存惧意,既然如此,便主动出击,要他们看见赵字旌旗就瑟瑟发抖!”
  赵匡胤武艺超绝向来敢战勇战,不管对方多少人都积极求战,从不退后半步。
  最可怕的是不管遇到什么局面,多大的劣势,他都能在与敌人的对决中洞察对方的弱点,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一次自然亦不例外。
  赵匡胤趁着李景达、陈觉立足未稳,犹在安营的时候,主动出击。
  李景达、陈觉尽管在赵匡胤进兵途中,前哨探知了对方的动向,没有给打个措手不及。
  但还是因为仓促应战,临阵指挥方面给赵匡胤完全碾压,丧师近五千余数。
  方刚过长江不足一日,便撵回了江东。
  赵匡胤凯旋回到了滁州。
  大步走进滁州府衙,人未入内,声音先至。
  “匡义,你是没看到李景达、陈觉那落荒而逃的模样,只恨兄长手上没有水军。要是能生擒两人,那便是真正的大功了。”
  走进了殿内,赵匡胤见赵匡义并未与自己一道开心,而是勉强地挤出了一个笑脸,心底不由发怵。
  “怎么了?得到什么消息?”
  赵匡义低叹了口气道:“罗幼度策反了和州防御使吴翰,拿下了和州。”
  第三十章 不祥预感
  和州。
  在吴翰的帮助下,罗幼度顺利接管了和州。
  吴翰容貌有些俊秀,似乎遗传了父亲书生的风姿,但一身戎装,颇有文武双全的感觉。
  “多亏了吴防御使鼎力相助,这和州才能兵不血刃地取之。防御使的功绩,我已禀明官家。官家也对防御使那是赞不绝口,特地加封为清塞军指挥使。现在起,就要改口叫吴指挥使了。”
  吴翰眼中闪过一丝喜悦,对着寿州的方向,隆重一拜,说道:“谢陛下厚赏。”
  得到叔父方惠真的书信,吴翰做了一番挣扎,谁都不愿意当降将。
  但他今年四十一,在和州防御使的位子上干了八年。器重他的上司六年前病故了,朝中无人,一直得不到晋升的希望。
  此次与周军作战,如火如荼,也无人提起他名。
  他既不愿这样终老任上,也为大周可怖的实力震慑住了,现在的大周竟有一种覆灭南唐的感觉。
  最终吴翰没有受得住诱惑,选择投降了大周。
  果然,受封指挥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心底那小小的愧意跟着烟消云散。
  罗幼度说道:“在和州修整几日,我打算出兵舒州,到时候需要借助指挥使的力量。”
  吴翰哪里有片刻犹豫,直接道:“愿听都指挥使差遣。”
  两人一并走向和州府衙。
  这时和州长史宋荣急匆匆地迎面而来。
  和州刺史让吴翰率兵杀了,长史宋荣见状吓得直接投降。
  罗幼度需要他在稳定和州局面,也没有撤他的职位,而是继续让他当任长史。
  “启禀都指挥使,城中士绅富商皆聚集府衙之外,说是准备好了酒肉喜迎王师……”
  宋荣说这话的时候有些羞愧,不免暗自感叹:“南唐真是大势已去了。”
  罗幼度见状哑然失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之前与庐州商贾会面的情况。
  在庐州的时候,他发现了淮盐的价值意义,但是他为了犒军清空了府库,手上没钱收购淮盐,便召集庐州的商贾跟他们谈生意。
  罗幼度找回了原来的感觉,谈前景说利润,唾沫横飞。
  然而反响平平。
  罗幼度瞬间明白了,谈个鸡儿,直接下令每个人上交三千贯钱。
  一众商人见数额不多,美滋滋地交了钱,万事大吉。
  他们知道规矩,交钱保平安,根本就不指望罗幼度还钱。
  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商人们坐不住了。
  直到罗幼度将入股钱发还给他们的时候,才悔不当初,为何只交了三千贯。
  现在这名气打出去了,已经无需过多的宣传,大户富商亲自找上了门。
  罗幼度很耐心地接见了士绅富商,安了他们的心,也定了他们的魂。
  士绅富商的稳定,是守护和州的关键。
  罗幼度安抚好了士绅富商,领着张琼来到了和州南城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