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作者:无言不信      更新:2024-05-02 16:51      字数:1850
  但是赵匡胤并不是义社十兄弟里的老大,十兄弟里地位最高年纪最大的是李继勋。
  只是赵匡胤武艺高强,为人仗义,在十兄弟里他人缘最好。
  但人缘并不能当饭吃。这一阶段,大家都是兄弟,除了李继勋以外,谁也别想踩在谁的头上。
  历史上赵匡胤是凭借自己在淮南之战中可怕的表现奠定了在义社十兄弟中老大的地位。
  而今赵匡胤依然打出来神乎其神的战绩,单骑斩将,取滁州,破李景达、陈觉于瓜步,横行于六合、扬州一线,以一万兵马逼迫的南唐援兵不敢渡河。哪怕最后吃了小亏撤了,也非战之罪。
  面对四面合围,南唐出了五倍于他的兵力,依旧没能留住他,让他从容而退。
  表现不可谓不出彩。
  然而面对罗幼度的珠玉在前,赵匡胤终究还是逊了一筹。
  这也导致了历史上义社十兄弟服气赵匡胤这一情况不成立。
  赵匡胤没能当上义社十兄弟的老大,除了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这些人以外。
  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韩重赟这几个真正手握军权的大周大将与赵匡胤的关系限于很要好的兄弟。
  没了义社十兄弟这个核心,赵匡胤现在仅剩余殿前司的力量以及赵家庞大的人脉网。
  赵家的人脉网很强大,关键时候有大用,但这种关系网仅适合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殿前司培养出来的亲信便属于赵匡胤当前唯一可以信赖倚重的力量。
  王彦升、罗彦瓌这一群他亲自提拔的亲信,在赵匡胤心底的地位以及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了。
  王彦升这一次因为冲动犯上石守信,等于将了赵匡胤一军,将他逼到了绝境。
  依照正常处理方式,王彦升就算不死也得脱一层皮。
  赵匡胤确实想过这么干。
  维护了兄弟情谊,也维护了殿前司的军威。但这种六亲不认的态度,无疑会伤了王彦升、罗彦瓌这些腹心的心。
  为了现今的石守信,值得吗?
  赵匡胤在当时就这么问了自己一句。
  左右都有损失,赵匡胤只能选择对自己伤害最轻的。
  他的原定计划是在今日,让王彦升意识到自己闯了弥天大祸,殿前司待不住了,自行提出调离。
  这样正了军法,也得到了王彦升、罗彦瓌的忠心,损失的只是石守信一点点兄弟情而已。
  只是赵匡胤没有想到韩重赟会这么大胆地站出来给石守信叫屈,让事态更加严重了两分。
  不管怎么说,事情总算过去了。
  赵匡胤长吐了口气,想着面前的三座高山,咬了咬牙,暗忖:“就不信一辈子都让你们踩着。”
  第二十三章 亚历山大的魏仁浦
  很快对于王彦升、罗彦瓌的惩处传达殿前司各处。
  王彦升因狂妄悖逆逐出殿前司,罗彦瓌口不择言,降两级打二十军杖。
  在赵匡胤、赵匡义两兄弟的配合下,王彦升、罗彦瓌非但没有因为受到惩处而心怀不满,反而对于赵匡胤的大恩大义感恩戴德。
  殿前司上下原本对赵匡胤偏袒王彦升心存质疑,觉得他处事不公。
  却不想只是一回头,赵匡胤就将之逐出了殿前司,一点余地都没留,军法之严峻,莫不凛然。
  本来赵匡胤在殿前司就威望极高,这一下更添了几分威势。
  石守信、韩重赟自然也有了交代,无话可说。
  殿前司此次的风波也渐渐消散。
  在一旁吃瓜看戏的罗幼度,见到这结果,也暗暗感慨赵匡胤、赵匡义面对这突发事件,应对的确实得当,将自己的损失减至最小。
  唯一受委屈的也就是石守信了。
  “不过……”
  罗幼度嘿嘿一笑,心道:“未来的日子有你忙的!”
  表面上看此事赵匡胤、赵光义是受到了无妄之灾,好好的自己的亲信嘴欠惹了石守信,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事情。
  但实际上与赵匡胤平素的处事风格离不开的。
  赵匡胤豪侠义气,对下有恩有义有赏无罚,对于属下过于纵容,导致了他们的本性得到了释放。
  这方面从历史上杯酒释兵权之后的发展就可以看得出来。
  很多人都称赞赵匡胤仁德是历史上为数不多不杀功臣的仁德皇帝,但是根本没有人细究那些功臣在给赵匡胤收缴了兵权,下放到地方享受荣华富贵时,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这些大将没有了兵权,又无战可打,就开始祸害地方百姓。
  赵匡胤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故而有后人评价说“赵匡胤这个仁主几乎善待了所有人,兄弟、功臣、士大夫,唯独漏掉了百姓。”
  在这方面罗幼度自认比赵匡胤做得更好。
  贪婪是人的劣根,或是贪财或是贪权或是贪色或是贪名,更有甚者一切皆贪。
  几乎无人可以避免。
  哪怕圣人也是如此,最大的不同是正常人只能做到约束欲望,而圣人有本事克制欲望。
  罗幼度约束自己的同时,也会适当地约束自己的属下。
  贪财?
  正常薪俸不够,就发福利,还是不够,问他要都行。
  总之不能去干违法犯忌之事。
  贪色?
  是甜水巷的小姐不够奔放,还是大周的官妓不够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