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作者:无言不信      更新:2024-05-02 16:52      字数:1886
  罗幼度有些手足无措地搓着手,后世一直忙于工作,虽到了奔四的年纪,却也未成家生子。
  这种惊喜,还是平生首次。
  “太好了,太好了!”
  符清儿见向来智珠在握的丈夫,居然这副憨傻模样,心中更是欢喜,说道:“大夫说了,在孩子出生以前,不能骑马,不能同房了,免得影响孩子。”
  罗幼度忙扶着符清儿坐下,说道:“应该的,应该的。”
  他小心翼翼地轻抚着符清儿的肚子,说道:“这可是你我夫妇的血脉传承,可要好好呵护。对了,得去买些鸡,还有要请产婆来家里常住,得去问问需要注意什么。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符清儿娇嗔道:“好了,妾身哪有那么金贵。只是不能陪着郎君一同去庄园了……”
  她语气有些失落,这结婚半年,他们两人可从未分开一日。
  罗幼度枢密院、御营司两边跑,一分离就是十五日,这可怎么熬?
  符清儿作为大妇,还是压下了心底的不舍,说起了正事:“将周家妹妹纳进门也好代妾身服侍郎君,让妾身安心。”
  罗幼度摇了摇头道:“还是算了,接下来一段时间,为夫有要事筹谋。不想为了其他的事情分心,纳周家娘子还是缓缓吧。”
  事有轻重缓急,罗幼度深知当前的第一大事是布好北伐这个大局。
  在这件事面前,其他的一切都可以放一放。
  第四十九章 定北伐
  幽州三河县。
  蒋福山山脚有一处清幽的小村叫青牛村。
  村子并不起眼,但因为村中隐居着一人而为幽燕人氏知晓。
  便是燕蓟二宋之一的宋雄。
  幽州本就偏于西北,这燕赵之地尚武,自古多慷慨悲歌豪侠之士。
  通晓经史子集的名士极少,但二宋却是例外。
  才名之盛,一时无两。
  当年宋琪参加科举,一举夺魁,那锦绣文章写得主考官都不敢写评语,自愧不如,随即直接成为辽太宗长子,当今契丹天子耶律璟的侍读。
  有人曾说如果不是宋琪鼠目寸光,放着耶律璟的侍读不当,跑去给赵延寿当幕僚,现在已经是辽国重臣了,何至于入得中原,音讯全无。
  现今二宋只余其一。
  宋雄的名气也就愈发响亮。
  不少人都说,若他愿意参加科举,必如当年宋琪一般,一举夺魁。
  不过也因这种不求功名的态度,宋雄更显得的清高,名望更加响亮。
  宋雄提着三副药剂漫步在乡间小道之上,心情着实不错。
  今日与几位老友相聚,偶得中原消息。
  郭天子编制《均田图》,派遣使者分赴各地均定田租,还将官田赐予百姓,心底着实高兴。
  只盼着王师能够北伐,早日收复故土。
  这时迎面走来一人,宋雄往边上靠了靠。
  乡间小道不宽,给对方腾个位子。
  不想两人还是撞到了一处,然后胸口就给塞了一物。
  宋雄正想说话,对方却快步远去了。
  宋雄心中警惕,匆匆回家,给屋内正在纺织的母亲报个平安之后,方才回到屋子里,取出怀里的异物。
  一封书信。
  “宋兄亲启”
  这熟悉的四个字,宋雄不免眼眶湿润。
  当年是少年意气,觉得宋琪参加契丹人的科举是一种背叛,激烈的与之割袍断义。
  一晃十余年,宋雄心性日渐沉稳,慢慢的能够理解宋琪当年难处。
  自己现在与萧思温虚与委蛇,又有何区别?
  “就知道,就知道!”
  宋雄颤声自语:“世人都说你鼠目寸光,我却知你一定在中原的某个地方过着最向往的日子。”
  他有些颤抖地打开了信。
  除了字迹相像之外,信中内容还写了少许,两人之间的私密之事,更进一步证明了身份。
  看着信里描述的中原景象,看着自己的挚交现在居然成为了罗幼度的左膀右臂,心底着实为这位好友感到高兴,又有一点点羡慕。
  看着信尾邀请自己去中原的提议,更是神情寂寥。
  “愚弟也想呐!”
  “这母亲尚在,如何远离?”
  “不过你我兄弟,终有再见之日。”
  宋雄感慨地说了一声,将信撕成了几条,正好要去给母亲熬药,纯当引火之物了。
  其实他心中早有计划,先侍奉母亲百年。然后出仕契丹,坐等王师北上,迎合王师。
  历史上他就是在雍熙三年,赵匡义北伐的时候,说服了应州节度副使艾正,以应州一地为贺礼,赠予大宋王师,从而回到了心心念念的中原。
  宋雄掩饰得极好,但是知子莫若母。
  宋老夫人还是看出了一点端倪。
  “我儿可有心事?”
  宋雄笑了笑,讶然道:“未有。”
  宋老夫人咳了咳,她的身子还算健朗,只是心肺有着顽疾,止不住咳嗽,她静静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并未说话。
  宋雄并非不会说谎,只是不会在自己的母亲面前说谎。
  他挡不住母亲的目光,将宋琪的来信细说。
  宋老夫人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但还是说道:“我儿去吧,不用顾念为娘。娘知你孝顺,你想等娘百年以后,再展抱负。但娘这身体,能吃能睡的,也就嗓子有些不舒服而已。少不得活个十几二十年的,莫不是你想年过半百的时候,再去中原一展抱负?还是你想为娘,现在成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