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作者:无言不信      更新:2024-05-02 16:58      字数:1835
  殿下的一众人都为横渠四句给震撼住了。
  在罗幼度训斥孔家的时候,众人噤声敛容,惶恐不安,深怕火上浇油,殃及池鱼。
  但随着横渠四句的出现,所有惶恐情绪一扫而过,取而代之的是心情激荡。
  窦禹钧、杨凝式、冯平这三位大儒,以狂热的目光看着站在上首的罗幼度。
  眼中充斥着崇拜激动,就如给洗脑的迷弟一样。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一句话,是他们一辈子的梦想,也是所有读书人向往的最高境界。
  这一句话。对于他们这三个一辈子都在做学问的儒生来说,威力之大,无法形容。
  “陛下!”
  窦禹钧激动的老泪纵横,说道:“老臣一生所求,莫过于此,能听陛下此言,死而无憾。”
  杨凝式磕头如捣蒜,用着近乎哀求的语气道:“求陛下借以笔墨纸砚……”
  罗幼度哭笑不得,这再说正事呢,这啥反应?
  他目光往殿下一扫而过。
  冯平激动地涨红了脸,乐得跟小孩一样。
  王溥、宋琪、薛居正混迹官场多年,早非纯粹儒生,并未有出格举动,可那激动的眼神依旧掩盖不住此刻的心情。
  至于孔宜、孔瑜二人。
  两人已经完全处于失魂状态了。
  孔瑜瘫坐在地,嘴里嘟嘟囔的,一个劲地念道:“完了完了完了……孔家完了……”
  孔宜脸色苍白,一副完全不知如何是好的模样。
  这千古名言一出,必然伴随着他们孔家劣迹为天下传诵。
  孔家千年来过得有滋有味靠的是什么?
  不就是老祖宗的名声吗?
  他们已经隐隐意识到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了。
  罗幼度看着下面百态,心中也隐隐触动,也许这就是华夏文字与语言的魅力所在。
  一句话,几个字都能让人疯狂。
  他不记得自己当初第一次听说这句话的感触了,但即便是思想之复杂,文化种类之繁多的未来,即便文化差异相隔千年,张载的这横渠四句依旧能够让他头皮发麻。
  何况是古代,还是五代这文学荒漠时期。
  短短的一段话,威力之大,远超罗幼度的想象。
  见罗幼度准许,杨凝式不顾仪态规矩的从案几上抢过笔墨纸张,直接趴在了地上研磨起来。
  杨凝式将纸平摊,毛笔上墨,深吸了口气,闭目回忆那种初次听横渠四句的震撼感觉,手似乎不受控制,在纸上一挥而就。
  罗幼度见横渠四句完全打乱了自己批判孔家的节奏,也是无可奈何。
  细细一想,这样也不错。
  点到为止。
  当然,罗幼度既然动手,就不打算留有后患。
  他的点到为止并非心软,而是担心天下人心软。
  孔家毕竟沾着孔子的光辉,你要一棍子将他打死,必然会有人心生怜悯,觉得罪不至此。
  反之自己留有余地,表现出了对孔家的宽容,给了孔家一条生路。
  然后再让人一点一点,将孔家在曲阜的那些事情,一一捅出来。
  到时候用不着自己置孔家于死地,天下读书人的口水都会将孔家淹没。
  念及于此,罗幼度也收起了怒容,信步走到杨凝式的身旁。
  咦!
  罗幼度眼中闪过一丝惊艳。
  对于书法,他现在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
  杨凝式这横渠四句的字帖笔墨潇洒、纵横错落,委实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以他的水平,也就能看出这些了。
  却不知杨凝式的书法本就是当世一绝,史称由唐入宋一大枢纽,是书法界承唐启宋,开宋先声的重要人物,对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这宋四家,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今日初听横渠四句,心情激荡,灵感勃发,一蹴而就,写下此生力作。
  因这次感悟,令得杨凝式在书法界本就不俗的地位直线上升。
  这一篇横渠四句的行书,更是直接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相提并论。
  杨凝式看着自己的作品,笑道:“得此佳作,死而无憾。”
  他回过神来,想起先前种种,不免大汗淋漓,忙道:“陛下恕罪。”
  罗幼度道:“你将这副字帖相赠,朕便免了你的罪。”
  杨凝式苦着脸,居然不舍得。
  罗幼度满不在乎地道:“你再写一篇就好了。”
  杨凝式更加难受,再写一篇,说得轻松,真有这本事,那他就是王羲之了。
  “那,让臣拓写一篇可好!”
  杨凝式可怜兮兮地说着。
  “行!”罗幼度大度地说道:“别将朕的真品弄丢便好。”
  见气氛早已带偏,罗幼度来到孔宜、孔瑜面前说道:“朕以为你们身为文宣王的后裔,更应该将文宣王的精神发扬光大。文宣王的精神什么时候是祭祀了?教化才是文宣王的精神所在……”
  “朕暂时收回你们祭祀文宣王之权,望你们能够勿忘初心,发扬文宣王有教无类的精神。”
  “你们什么时候重拾这股精神,朕什么时候将祭祀的权力交还于你们。”
  罗幼度言语真挚诚恳,展现了上位者的宽宏大度。
  孔宜、孔瑜赶忙磕头叩拜:“谢陛下,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