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作者:苍穹之鱼      更新:2024-05-02 19:03      字数:1810
  刘珩张了张嘴,又认命似的低下了头。
  周围亲兵全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笑声引来了山林中的狼群。
  群狼呼啸,一头特别大的苍狼目光如刀子一般盯着杨峥。
  这畜生一直盯着自己不放。
  不过看到锋利的长矛,听到弓弦扯动之声,狼群终究不敢造次,远远吊在后面,仿佛一路护送着杨峥回到西都。
  第一百四十四章 狡诈
  回到西都,杜预带着一张图纸来见。
  是冶铁的流程图。
  上面标注了生铁、熟铁、钢的转化方式。
  不同于以往的块炼法,先将生铁连成熟铁,再将熟铁百炼成钢。
  而是生铁熟铁混合熔炼。
  “此法汉末既有,名为灌钢法,关中已有铁匠以此法冶炼,我整理郭家藏籍中的冶铁之术,走访西都城铁匠,揣摩而出,不过并不成熟,生铁熟铁各含多少,冶炼的火温也许提高。”
  这时代就有灌钢法了?
  杨峥欣喜若狂。
  技术就是战斗力。
  后世总说四大发明,却把灌钢法漏掉了,其实含金量最高的应该是灌钢法。
  杨峥记得是南北朝时,一个叫什么綦毋怀文改进出来。
  当初因为这个名字太怪异,所以记住了。
  传统块炼法,仿佛锻打,将碳渗入熟铁中,百炼成钢。
  而灌钢法,则是生铁和熟铁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熔炼。
  熟铁取生铁中的碳成钢,生铁去碳在高温下直接成钢。
  这项技术直到十七世纪西方才出现。
  这时代的牛人都是全方位的。
  不成熟没关系,作为穿越者的杨峥知道这条路是对的。
  剩下的就是试验了。
  “元凯此法可抵十万大军!”
  杜预先是欣喜,但转瞬,眉眼间爬满忧虑。
  “得此灌钢法,大魏之幸也!”
  这话杨峥当然听得懂,“此亦为华夏之幸也!”
  杜氏两代受魏恩,杜预又得夏侯玄庇护,虽然曹爽、司马懿都不待见杜氏,但并不妨碍杜预对曹魏的忠诚。
  不过杨峥觉得,很多技术是世家出身之人发明,但也离不开百姓在劳作中的不断实践和改进。
  汉末至魏晋,堪称是技术爆发的一个时代。
  左伯纸、灌钢法、麻沸散、圆周率、火药、九章算术、齐民要术、伤寒论等等。
  顾不得劳累,杨峥与杜预赶紧钻进城中铁匠铺。
  城中的铁匠原是郭氏的家奴,连同木匠、皮匠等等技术人员,全被杨峥霸占。
  这是货真价实的第一桶金。
  靠杨峥在枹罕摸索,终究是小打小闹,不知道弄到猴年马月去了。
  生铁和熟铁混合比例试验几次也就出来了。
  灌钢法最大难题还是在于温度。
  也就是木炭的成色。
  饭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走。
  这个冬天,杨峥几乎与杜预都待在铁匠铺中,从锻炉、到橐龠、到木炭,一步一步改进。
  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
  杨峥知其大略,往往两三句话就令杜预茅塞顿开。
  而杜预细致入微,一点就通,动手能力极其强悍。
  二人正好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在铁匠坊中二十个昼夜,蓬头垢面,累了就睡在锻炉边,饿了随意吃一口干粮。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二十多天接触下来,杨峥发现杜预是这时代顶级的能工巧匠。
  什么东西到他手上,花上一两个时辰,便可改造的更合理。
  杨峥除了出些点子,更多的时间是给他打下手。
  整个西都城的资源都被调动起来,终于以灌钢法练出一块钢来。
  一向沉稳的杜预也忍不住喜笑颜开。
  “兴云,此钢冠绝天下!”
  不仅是冠绝天下,而且效率极高,无需如以前那般千锤百炼。
  当然,千锤百炼的确容易出精品。
  魏武曾铸百辟刀与倚天剑,以龙、虎、熊、鸟、雀为纹饰,调七十名顶级能工巧匠,费时五年才成功。
  但这种玩意其实不太适合用在战场。
  更不可能大规模装备。
  “得此神品,必破钟羌!”杨峥笑道。
  对付钟羌其实大材小用了,这玩意领先这个时代。
  冷锻甲、铁浮图、拐子马可以提前问世了。
  二人在铁匠坊中相视大笑。
  “此法为我华夏瑰宝,万不可泄露,我会专设候官监察之。”杨峥叮嘱道。
  杜预深以为然。
  杨峥将连成的钢回炉重锻,在杜预的配合下做出了一把二十斤重的长柄狼牙棒。
  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此类兵器,名为“殳”。
  唤来刘珩,让他试试。
  “此物为何如此丑陋?”刘珩却一脸嫌弃。
  杜预又笑了起来。
  杨峥恨不得一口老血喷他脸上,这厮长得满脸横肉歪瓜裂枣的,倒嫌东嫌西。
  每次上战场,都是这厮兵器毁坏最多。
  “少废话,你且试试手。”杨峥懒得解释。
  刘珩不情不愿的提起,掂量了两下,“还行。”
  舞动起来,虎虎生风。
  一棒子下去,石头碎裂,冰雪激飞。
  刘珩很快就感觉出此物的生猛,爱不释手,“将军为何不早些拿出来?有此物在手,蒙虓也不是我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