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作者:苍穹之鱼      更新:2024-05-02 19:04      字数:1788
  一句“杨峥以羌胡起家”,击中了胡奋的心弦。
  武人都是争强好胜的,既然杨峥能以羌胡而起,他为何不能?
  “中策!”
  卫瓘轻抚了一下唇上两撇胡须,“取中策,则胜败在五五之间。”
  胡奋用力的一挥手,“当然是要战场决胜!”
  “杨峥能四五年间崛起于西平,必有过人之处,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以细作绝不能少,属下擅自作主,已经部署。”卫瓘目光转向南面。
  南面为群山阻隔。
  冷龙岭、乌鞘岭诸峰常年白雪皑皑,积雪所化的河流滋养南北两面的大片土地。
  时值七月,祁连山脉南面青翠的麦苗如万顷波涛此起彼伏。
  烈日下,奴隶们穿梭期间。
  驱虫、锄草、引水灌溉,全都依靠人力。
  不过杨峥觉得这时代的庄稼,远没有后世的茂盛。
  后世庄稼经过选种育苗,各种化肥除草剂,亩产六七百斤以上。
  现在能达到三百斤就是上等良田。
  西平平均亩产两百多斤。
  “今年精耕细作,只可惜雨水不足,不然产量高于去年。”鲁芝身边一个文士道。
  “张焕、字明起,武威张氏旁支,现为西平掾吏。”鲁芝介绍道。
  掾吏不是实职,算是鲁芝的副手。
  张焕拱手道:“拜见主公!”
  “先生免礼。”杨峥客客气气道,杜宽的招贤司还是发挥了些作用,最近从凉州而来的士人忽然增多了些。
  其中不乏有才学之士,分别调入各司为掾吏,以后根据能力大小提升。
  “焕来凉州末学后进,能得主公重用,实乃三生有幸。”张焕一脸感激。
  重用就谈不上了,杨峥用人还是比较谨慎的,没有真才实学,想进一步还是很难的。
  “西平百废待兴,以后还需多多倚仗先生。”杨峥也虚应了几句。
  鲁芝咳嗽一声,张焕识趣的拱手退下。
  杜预看了看张焕,又看了看杨峥。
  杨峥会意,“诸位先退下。”
  从人与亲兵皆退后二十余步,只有鲁芝、杜预、杨峥三人。
  “凉州、雍州与西平非比寻常,北来之人,还需多多留意。”杜预随口一提。
  鲁芝道:“西平武人众多,正缺文士,不可因猜忌而闭塞门户。”
  杜预拱手道:“小子失言,鲁公勿怪。”
  鲁芝笑道:“秉公而言,元凯勿怪。”
  杨峥道:“鲁公之言有理,但元凯之言亦不为错,小心防备总是对的,我会令孟观细心查证,然后方可大用。”
  杨峥也没太当回事。
  细作肯定是有的,也不可能避免。
  只有不让他们进入关键部门就行。
  九野营与宣义司都不是吃白饭的。
  离秋收还有一个月。
  西平最大的事情莫过于此。
  不过杨峥巡视各大屯田之后,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路难走……
  到处是坑坑洼洼的山路,大坑连着小坑。
  这年头官道的作用就相当于后世的高铁。
  延伸到哪里,哪里才真正归于杨峥治下。
  平垒营这一年半都在修桥,将湟水两岸、黄河两岸连接在一起。
  “破羌之战,不是俘虏了邓艾的三千掘子军吗?”杨峥问道。
  邓艾种田郎起家,最擅长各种工事和坞堡。
  鲁芝颔首道:“是,这些人在金城修建坞堡。”
  杨峥道:“我准备效法大秦,在西平修建直道,两位意下如何?”
  杜预道:“眼下即将秋收,而且马上要对羌地用兵,似乎不该耗费民力在此?”
  鲁芝思索后道:“属下以为可以,秋收之后,奴隶事少,常常聚众闹事,不如取其力修建直道,每日两食,自然应者如云。”
  根据后世经验,这么弄也不是不可以,但太慢了。
  西平的一切都是在抢时间,抢发展。
  细作回报,胡奋与邓艾也是动作频频。
  太尉司马孚就任安西将军之后,有监督雍凉诸军事之权,郭淮称病不出,司马孚以关中之力输血邓艾、胡奋。
  要人给人,要粮给粮……
  前后征调三批屯田客、羌氐部落三万人入南安。
  邓艾择其青壮为军,老弱屯田。
  吃一堑长一智,邓艾也明显比以前谨慎和低调多了。
  但杨峥知道,这种谨慎和低调对自己是致命的。
  破羌之战,说实话,在战略上赢的侥幸。
  加上邓艾多少有些藐视自己。
  现在不一样了。
  大家谁也不会轻视谁。
  “秋收之后,令各屯田、各城县一起动手,军府统一验收,多劳者赏,不劳者罚。”
  西平没有各种苛捐杂税,但兵役和徭役没有免除。
  秋收之后不耽误农事,同时进行,大大缩短修路的时间。
  有些山路或者不好修的地方,则交由平垒营处理。
  官民结合。
  “唯!”两人听得出来这是军令,不容辩驳,同时拱手。
  第二百六十八章 烈日
  骄阳似火。
  衙役们躲在树荫之下,懒散的看着烈日下,屯田客们艰难挪动的身影。
  许昌屯是大魏最早的一块屯田,也是最为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