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作者:苍穹之鱼      更新:2024-05-02 19:05      字数:1832
  也算是对诸葛诞的声援了。
  河套的重要在此时就显现出来了,可以绕过潼关、临晋等要地,打击河北重地。
  若是能把雁门啃下来,就等于悬在司马家头顶的一把利刃。
  中原农耕文明的玩法是一城一地的争夺,如诸葛武侯北伐一般。
  但草原文明就不需要如此了。
  千里奔袭,就食于敌,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
  杨峥越想越是兴奋,下令召卫瓘返回姑臧,陇右防务交给尹春、周旨、李特等人。
  鲁芝恰好也在天水安抚百姓,归化屯田,有他在,陇右应该是无虞了。
  卫瓘留在陇右也没什么大用。
  五日之后,卫瓘从南安赶回。
  “将军何事匆匆召我?”
  杜预也暂时放下手中编户的事宜。
  杨峥指着沙盘,把自己的构想说了出来。
  卫瓘哈哈大笑,“以河南地养兵、练兵,若常年推行,则我军节省五千骑兵的粮草,大善也。”
  杜预却有些不忍,“若纵游骑袭扰关中、并州,百姓定会深受其害,于将军名声有损。”
  这事的确难办,现在不同于以前,做任何事都要讲究吃相。
  当年蹋顿就是这么玩的,激起了田畴等河北士人的反感,联合起来,一起配合曹操远征乌桓。
  “此事易尔,可领骑兵举清君侧之旗号,散布讨司马檄于并州之地,号召百姓迁徙于河套,若是如此,就不是袭扰百姓,而是救万民于水火!”卫瓘眼珠子一转,计策就出来了。
  杨峥再次佩服,按卫瓘的搞法,自己完全站在正义的一方,解救广大被司马家奴役的百姓。
  杜预也受到了提示,“可颁布分田减赋令,则并州百姓自然应者云从!而将军匡扶魏室之心,亦可流传天下,还能声援淮南诸葛诞!”
  本来不太光明的抢劫活动,在两人脑子里一转,立即就成了正大光明的好事。
  实在是高啊。
  杨峥哈哈大笑,“不错,将伯玉写的讨司马氏檄文,抄录一千份,给司马昭提提神!”
  有事没事,骂司马家就对了。
  杨峥暗暗决定,每年都要把司马家干的破事,敲锣打鼓的重提一遍,万一司马孚、司马昭羞愧而死,那就赚大了。
  当然,司马孚恬不知耻的一口一个大魏忠臣,能活到现在,脸皮绝对是够厚了,要羞愧而死早死了。
  司马昭更不可能。
  不过,这么大的天下,说不定就有人暗中心系大魏,哪一天觉悟了,也是一股不小的助力。
  反正司马家这口锅,杨峥吃一辈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刀矛盔甲,凉州是不缺。
  马镫一直隐藏使用,只有决定性的战争,才让配有双蹬的重骑上阵。
  轻骑仍是单马镫、低鞍,配以蹄铁,增强战马的远征能力。
  装备还算精良,不过粮草是个重大问题。
  这一次攻打长安,归根结底,仍是粮草不足。
  不可能远征河南地、并州的时候,屁股后面吊着辎重队。
  不过这个问题,对杨峥而言不难解决。
  蒙古骑兵吃的牛肉干,八旗弄出来的萨其马,子弟兵的炒面……
  历史上有太多可以借鉴的东西。
  与杜预、卫瓘相处久了,杨峥懂了一个道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自从设立行台之后,姑臧便有了一个中枢,凉州大小政务皆由行台办理,特别重大的事务才会被挑选出来,由杨峥决断。
  所以整个姑臧忙的脚不沾地,唯独杨峥独得几分清闲。
  也有时间弄这些东西。
  牛肉干好说,切成长条,煮熟,一把盐撒下去,晾干、暴晒,凉州的别的不多,西北风管够,随便风干……
  不过光吃牛肉干不行。
  为了丰富将士们的口味,杨峥尝试弄萨其马,葡萄干、麦粉、粟、黍、糯米、饴糖……
  东西是弄出来了,只不过价格居高不下。
  葡萄干、糯米、饴糖在时代不是谁都吃得起,也不可能量产,尤其是饴糖,制作方法费时费力费粮食。
  这玩意弄不出来,就只能炒面了。
  麦、粟、黍、豆磨成粉,加盐放入鼎中烹制。
  简单易制作,方便大规模量产,既能干吃,又能与水搅拌。
  长途奔袭,只吃这些不行,营养单一,似乎吃多了会缺少什么维生素,杨峥还配有茶叶,也放入鼎中翻炒两下,冲水喝,搭配炒面、牛肉干、腌酱菜,足以长途奔袭之用。
  鼎不利于翻炒,杨峥划了个图纸,找铁坊打造铁锅。
  蜀中大儒谯周著作的《古史考》中,有“黄帝作釜甑”的记述。
  釜和甑其实就是不同形状的锅。
  只是用来煮和蒸,还没发明炒。
  第四百一十五章 远袭
  一名骑兵,一匹战马,两匹驮马,五十斤炒面、二十斤牛肉干、一皮囊烈酒五斤、一盒茶叶半斤、一小罐腌酱菜三斤、一小袋盐一斤。
  凑合着吃,足够行军一个月。
  特殊情况可以杀驮马吃。
  仓促之间,姑臧府库寻不出这些东西。
  好在凉州百业兴旺,市面上能买到很多东西。
  大规模量产前,杨峥先装备了一个千人队,由刘珩带队,让他们去河南地试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