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更新:2024-05-02 19:16      字数:1826
  陈瑛哦了一声,“那将张红桥交到都察院来。”
  有的是办法让她开口。
  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气。
  郑赐毫不客气的怼了回去,“于规制不符,大理寺尚且不得提张红桥,都察院凭什么将张红桥提过去,如果陈都御史想要人,去找陛下,陛下下旨,我就给你!”
  薛岩起身,两手向着两人按了按,“吵什么呢,都是朝堂重臣,吵吵闹闹有失体统,我们还是来看看陛下留中不发的意思罢。”
  陈瑛和郑赐两人对视一眼。
  没再对呛。
  薛岩重新坐下,“陛下留中不发,我觉得吧,一个是不相信大皇子会和黄昏勾结在一起藏匿陈友谅的后人,实在是没有动机,二则,恐怕还是以秋闱为重。”
  陈瑛不同意,“别忘了,黄昏福建一行,是和明教有勾搭的,那么藏匿陈友谅的后人,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掌控了陈友谅的后人,就算掌控了陈友谅的残余势力,对明教而言,绝对是不可多得的臂助。”
  郑赐对陈瑛先前的咄咄逼人很不爽,闻言唱起了反调,“但别忘了,这件事是名叫的卖唱人披露出来的,我实在想不到明教这么做的理由。”
  陈瑛呵呵一笑,“刑部不是审问了卖唱人么,是明教内讧啊。”
  郑赐哂笑,“你信?”
  鬼才信。
  陈瑛郑重其事的点头,“我信!”
  眼看两人又要吵闹起来,薛岩只得再当和事佬,“得了得了,两位,咱们是三司会审的主审官,能不能别让其他朝臣看笑话?”
  又道:“这样,根据陛下留中不发的反应来看,我等真无法揣摩出陛下的圣心所向,所以我认为,三司会审应该继续押后,待过了秋闱之后再进行,两位也给薛某一个薄面行不行?”
  九卿之一,大理寺卿的话还是有分量的。
  大家都是朝臣,没必要真的撕破脸。
  郑赐和陈瑛两人自是没意见。
  毕竟张红桥不开口,三司会审最重要的人证和口供就无法取得,这样一来,笃定不了黄昏的罪状,那一旦会审,黄昏就会屁事没有。
  所以张红桥的开口至为关键。
  关键在于现在揣摩不出圣意,这三司会审贸然审下去,怕是在陛下哪讨不了好,还是等秋闱之后,看陛下的反应再多定夺。
  反正在刑部天牢里受苦的又不咱们。
  第310章 圣心杀意
  秋高气爽,日头虽还高照,但已不算很热。
  朱棣坐在椅子上,看着孙儿骑马射箭练得满身大汗又不亦乐乎,于是眼神温柔,脸上的笑意终于有些寻常人家祖父该有的样子。
  对一旁的狗儿道:“瞻基类朕啊。”
  狗儿不敢回。
  这话哪敢回啊,回了,不论你怎么回答,都无意之中表达了对未来储君的看法。
  朱棣笑着喝了口茶,随口问道:“三保回应天了?”
  狗儿忙道:“回了,昨儿个启程。”
  朱棣又问道:“少师呢。”
  狗儿又道:“也回了,昨个儿启程,和郑大监同行,陛下应该知道,郑大监在应天时就拜姚少师为师,两位一起回应天,也能探讨佛理。”
  朱棣哂笑了一声。
  佛?
  历史上灭佛的事情可不少,佛还是道,终究是看天子需要。
  天子皇权,凌驾于佛道之上。
  于是又道:“着人去拟旨意,送递应天,让老大责令人手,去寻找仙道张三丰,主事之人人选确定后,先让他来一趟顺天。”
  这人得选信得过的心腹。
  狗儿急忙下去宣人拟旨,片刻后归来,继续服侍天子左右。
  狗儿公公,如今在内侍之中的地位,已经不比郑大监轻,当然,在朱棣眼中,郑和远比狗儿重要,只不过下面的人不这么想而已。
  在顺天咸淡了这许久,朱棣发现日子很是清闲,漠北那边最近安静的很,打了一场仗后,鞑靼阿鲁台估摸着有趁着入冬之前来大明抢劫一番粮草过冬的想法,一直在边境蠢蠢欲动。
  然而忌惮朱棣还在顺天,所以一直不敢。
  也正因为如此,朱棣才没有回应天。
  这是原因之一。
  还有个主要原因,相比于应天,朱棣还是更喜欢顺天。
  朱棣心情好,下面的内侍和顺天的官吏日子也轻松,是以狗儿这段日子也长胖了不少,当然,钱也没少赚。
  关键是顺天比应天好的一点在于,没有皇宫掣肘,狗儿出门方便了许多。
  赚的钱可以花了。
  狗儿已经打算在顺天府新建皇宫附近买一块地皮,然后修一个宅院,等老了,服侍不动陛下了,就出宫养老。
  这不是他的一厢情愿。
  是朱棣恩准了的。
  说起来,那块地皮的购买,还是朱棣提醒他的,所以狗儿感恩戴德。
  朱棣忽然没头没脑的问狗儿,“你觉得黄昏到底是不是明教的人?”
  狗儿吃了一惊。
  思索了一阵,“奴婢斗胆,还请陛下不要降罪,奴婢认为,黄指挥没有真正成为明教人的动机,陛下有千秋壮志,但奴婢看黄指挥,亦是有心为陛下之壮志筹谋,于家于国而言,黄指挥都不会明珠暗投。”
  朱棣挑眉,“你收了他好处?”
  狗儿急忙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