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更新:2024-05-02 19:17      字数:1797
  所以非死不可。
  没办法啊。
  徐皇后有些内疚,总觉得自己成了刽子手。
  她也有些恼怒。
  恼怒娑秋娜逃的不够远,不够快。
  恼怒黄昏为何会找到娑秋娜。
  正在思绪间,一个小内侍匆匆跑回来,跪下后道:“回娘娘的话,陛下那边传来的消息,说身体还是不适,娘娘的身体又一直不好,所以陛下不想让娘娘去冒险,狗儿公公还转达了陛下的口谕,说陛下等几日一定亲自来坤宁宫请娘娘谅解。”
  徐皇后挥手,“下去吧。”
  轻轻叹了口气。
  唉。
  夫君到底患了什么病,连厮守了大半生的妻子都不能见他。
  徐皇后忧心忡忡。
  第445章 好诗
  朱高炽快马加鞭,终于在月中赶到了应天,还没来得及休憩,狗儿就来到郡王府,说陛下宣他觐见,朱高炽又马不停蹄去往大内。
  在乾清殿旁边,发现老二和老三都在,略微诧然。
  又暗暗心凛。
  父皇这么着急宣见我们三兄弟,难道是准备就立储的事情先通下气,朱高炽心里升腾起不好的预感,立储立嫡长,如果是立自己,貌似没有通气的必要。
  莫非父皇要立老二?
  转念一想,也不对。
  如果要立老二,父皇生病期间,兼国理政的就该是他才对,为何兼国理政的是老三。
  难道要立老三?
  这更让人意外。
  朱高炽有点茫然了。
  何止是他。
  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也茫然的很,也一片心凉。
  父皇这些日子一直不见臣子,今日老大刚抵达应天,他就宣召三兄弟觐见,这不是摆明了在等老大回来然后宣布一件大事。
  这架势,明显是要老大当储君的节奏啊。
  三兄弟皮笑肉不笑的嘘寒问暖之后,陷入沉默,然后在狗儿太监的带领下来到父皇暂住的宫室,狗儿站在门口,推开门,躬身,做出请的姿势,“三位殿下,请吧。”
  三人又一阵诧然。
  狗儿带着大家来这里,他都没进去通报,就让我们三兄弟直接进去,这不合礼制啊,父皇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三人忐忑不安的进入房间,看着桌子旁边的两个男人,呆若木鸡。
  什么状况?
  桌畔有男子,着黄袍。
  跪地。
  面色诚惶诚恐,仿佛背罪而活。
  三兄弟全都石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眼前的这一幕,让他们无法理解。
  ……
  ……
  天空湛蓝。
  阳光正好。
  近午时,天高日白,云飘如絮。
  盐官镇,大堤之上。
  在看一线潮的黄金地段,赛哈智等人很快摆好桌椅,放上糕点,然后带着一群南镇抚司的缇骑退到一旁,按刀在侧,拱卫着看大潮的人。
  飞鱼服,绣春刀。
  端的是威武霸气。
  在南镇抚司缇骑之内的圈子,又有娑秋娜等十一个女子,皆着劲装,人人沉默,脸色肃穆杀意萧萧,虽只十一人,酝酿出的潇洒气氛更甚于南镇抚司的众多缇骑。
  黄昏和娑秋娜并肩而立,看着远处。
  隐有涛声传来。
  娑秋娜神情紧张而兴奋。
  来到大明,在读宋代大文豪苏仙的诗句时,读到这么一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说的是钱塘江的大潮。
  又巧合之下读到宋代另一位诗人的佳作: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也是说钱塘江大潮。
  不止如此,娑秋娜在很多诗句里都见过描写钱塘江大潮,作为西域长大的人,对这钱塘江大潮充满了憧憬。
  虽然这些诗句其实都一般,哪怕是苏仙的那一句也算不上惊艳。
  但娑秋娜还是想亲眼目睹。
  黄昏负手而立,笑眯眯的问娑秋娜:“来到大明也一年有余了,在你心中,对这方锦绣山河,你最期待的景象之中,钱塘江大潮排在第几?”
  娑秋娜略微思索,老实的道:“其实排名比较靠后。”
  黄昏讶然,“为何?”
  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在整个大明疆域内,都是罕见的,竟然只能排在后面,那娑秋娜心中期待的其他景象,又该是何等奇景?
  娑秋娜捋了捋被风吹散了的柳鬓,“因为在诗中,它不是最美啊。”
  黄昏哦了声,“说说看。”
  娑秋娜沉吟半晌,“我想去看看龙阳县青草湖,嗯,一定要夜晚去看,而且要泛舟湖上,还得是有满天星河的夜晚,因为我想去体味那‘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绮丽梦境。”
  黄昏点头,“有眼光。”
  这句诗出自晚唐诗人唐温如,也是他唯一的传到后世的作品《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诗句很美。
  而且才情惊艳,很有点大唐李白的浪漫气息,娑秋娜说的“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一句,寥落十四字,勾勒出了一幅星河伴月悬天,宁静湖面倒影的幽美画卷。
  其意境之美,在五千年漫长诗书长河里,可列前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