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更新:2024-05-02 19:19      字数:1904
  三人神色肃穆,同时用江湖礼节行礼,“东家放心,就算是肝脑涂地,也要誓死保护,东家需要的时候,它们一定还在金库里!”
  黄昏长吁了口气,“希望你们别介意我的语气,重是重了点,但它们对我,对大明,或者说对咱们的后人,都有着无比巨大的影响。”
  苟布笑道:“东家,话说多了,就没那感觉了。”
  黄昏干笑两声。
  思忖了一阵,“在你们送去金库之前,我要叮嘱两句,这个番椒,一点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而这个番薯,要放在空气湿度低一点,温度也低一点的地方,这样,在金库里砌一个小房间来存放,在小房间里要放上少量的冰块,很少量就好,而这个苞谷,也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并且你们三人要每日检查,看它们是否出现了腐烂发霉的迹象,如果有生虫的情况,也要尽快通知我。”
  等几天挖个地窖存放红薯。
  要确保等到用的时候,它们没有坏掉。
  三人领命。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去办罢,老沈,节后你给我在应天周围买一块良田。”
  一大块良田。
  当下只有这么多的辣椒和番薯、苞谷,连一个种植园的规模都达不到,要想全国推广,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在这之前,自己就利用朱棣的信任以及时代商行的财力,用两三年的时间,收获到足够多的种子,到时候就能逐步推广全国。
  当然,江南这边不用。
  主要还是西北云贵川陕西甘肃等地,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来推广,比如黄土高坡那边,主要推广苞谷,而四川那边,苞谷和番薯都是重点推广。
  尤其辣椒。
  这玩意儿推广的地方大概暂时就三个地方:蜀中,江西和湖南。
  蜀中吃辣椒就不说了,湖南也厉害,辣妹子嘛。
  江西老表的吃辣,天下无双。
  黄昏离去,沈熙礼和赵芳生、苟布、张凤阳三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苟布问道:“沈大掌柜,咱们这东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三样东西金贵若斯?”
  沈熙礼叹道:“东家的心思,你们别猜,猜也猜不到,跟着他走就对了,小赵,你去找篮子箩筐过来,顺便调几个蚍蜉义从拱卫,虽然这个时节又是在京城,但东家如此看重,我们不可大意。”
  反正跟着东家走不会错。
  第683章 君王当强势
  今儿高兴。
  黄昏其实心中明亮,明朝是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如果不是封建皇权太过强势,运气又不好,明朝是完全有可能进入资本主义初期。
  所以在明朝改革,尤其是在朱老板麾下改革,最有可能出成果。
  改革和革命,是两个概念。
  封建君主制时代的进步,需要革命。
  不过大明的土壤没办法革命。
  那就只有用改革来带动,从经济、工业、人文上来改变社会形态,最终改变国家制度,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道路。
  而自己要做的就是为工业改革拉开序幕。
  科技的进步,黄昏一个人只能当一个启明星——在科学上,他毕竟不是一个全才,甚至可以说知识量很低,能为工业改革拉开序幕,完全得益于他领先十五世纪的眼光和那一丁点知识。
  如今,黄昏大方向上想做的基本都已落子。
  各个工坊迅速发展、进步。
  迟早会带动更多的工坊和行业发展。
  火器在军器院的研发下,也会取得超越西方的成绩,等到那一日,历史上那个古老国度被坚船利炮敲开的国门会打开,然后走出一大堆的坚船利炮去敲开别人家的国门。
  农业、卫生、金融方面,都已落子。
  剩下的还有教育、交通、基建,其中最难的是教育改革,要打破儒家的传统垄断地位,兴盛百家,在大明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急。
  路一步一步走,饭一口一口吃。
  社会形态的改革,变迁,动辄百年计,黄昏已经做好了用一生来做这一件事的心理准备,也做好了最终和封建皇权一战的想法。
  当下么……是时候享受永乐盛世明朝大官人的颓靡生活了。
  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黄昏过得极其糜烂。
  大年三十,当然“陪”老婆。
  年轻就是资本,或许保养得好,又或者是橄榄油的效果,再或者是徐妙锦跟着娑秋娜练习瑜伽的原因,徐妙锦因为怀孕黄豆芽和黄豆苗这对龙凤胎而留下的妊娠纹已经淡化了许多。
  至少摸起来几乎感觉不到。
  又因为是顺产,所以小腹上几乎没有血肉组织的断层,不会出现剖腹产会有的那种胀腹,徐妙锦渐渐找回了她大明第一美人儿的自信。
  嗯,现在应该叫大明第一美少妇。
  明眸皓齿什么的来形容就俗了,身上泛散出的那股成熟韵味尤其是在床笫上欲拒还迎欲语还羞的迎合之风情,让人恨不得将她吞入肚子里。
  大年三十的夜晚,整个应天城鞭炮声不断。
  黄府主院,亦是如此。
  黄昏分外卖力,夫妻俩又找回了当年的美好,恨不得一夜缠绵到死,反正大年初一黄府的大官人和夫人是一觉睡到了下午。
  齐人之福,不患寡而患不均。
  初一的晚上属于绯春,绽放得很灿烂,初四的晚上属于乌尔莎,初八的晚上属于卡西丽和穆罕穆拉,正月十二的晚上属于慕容清梅、上官紫霞、司徒娜扎和欧阳热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