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更新:2024-05-02 19:21      字数:1937
  继续道:“微臣一直在致力于马车的改进,等微臣的工坊研发出来蒸汽机,到时候就会一种马车,可以昼夜驰骋在神州大陆,而且速度是一日千里,更为重要的是,它一次性就可以运送数千士卒,陛下您可以展望一下,假若交趾有叛乱,我大明派五万神机营去平叛,只需要五辆这个马车,从广西出发,只需要半日就可以抵达叛乱之地,这个掌控力将是何等的恐怖。”
  朱棣眼睛光彩熠熠,惊为天人,“那如果从京畿到漠北呢?”
  黄昏想了想,“如果是从顺天,大概也就一日不到,如果是从应天,也就两日左右,陛下你可以现象一下,这个支援速度,是不是可以随意的支掌整个天下了。”
  朱棣猛然站了起来,双目圆睁,“真的?”
  黄昏颔首,“真的,不过这个事情还有一些技术难关需要攻克,而且,这个马车需要很多的钢铁,需要冶金技术的提升,所以陛下,您得给微臣一些铁方面的特权,当然,陛下您可以派一位专臣,全程监督微臣的冶金厂。”
  造火车需要的钢铁是海量的。
  火车自身加上铁轨,可以不客气的说,大明目前的钢铁产量远远不够,还需要增开更多的冶金厂,黄昏趁着这一次机会,索性提了出来。
  那么,在武昌和汉阳那边建立武钢势在必行。
  甚至攀钢什么的,也可以考虑。
  只要官道好了,鞍钢也必须早日动工,一个世界级的工业强国,钢铁产量是指标。
  朱棣微微颔首,“这个事情,我们现在就来详谈,你说说看,你要建立几个冶金工坊,要做到什么规模,如果可以的话,朕觉得这个事你还是和朕一起联手来比较稳妥。”
  这种事情还是要掌握在官府手中。
  黄昏当然不敢奢望将钢铁铸造掌控在他私人手中,钢铁的需求主要还是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和军事需求,民间需求的话,现目前还不多。
  因为社会进度还不够,民间对钢铁的需求主要还是集中在农具和厨具方面。
  立即道:“微臣也是这么想的,工部那边,要专门成立一个钢铁司,并且由国库和微臣的时代商行共同出资,在全国各地选择合适的地方修建炼钢工坊……嗯,工坊太小气了,叫炼钢厂吧,这个操作需要大量技术人员,当下急缺,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培养,微臣这一生做不完,还有黄豆芽和黄豆苗,黄豆芽和黄豆苗做不完,还有他们都子孙,迟早有一天,咱们大明到处都是钢铁城市。”
  朱棣心中一惊,“不能在一二十年内达成目的?”
  老子可活不过你这小子。
  黄昏摇头,“陛下,咱们要做的事情是千古未有的事情,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容微臣冒死说一句,您做不完,太子殿下也做不完,大概要皇孙末年,才能真正具备规模,不过我们当下要达到一个小目的:就是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让钢铁产量足够咱们大明征服世界所用!”
  朱棣没有生气。
  人终有一死,他又不是始皇帝,认为自己真的能万岁。
  微微颔首,“如果瞻基能完成朕的壮志,那也不错。”
  一个真正的盛世,用两三代君王岁月来打造,一点也稀奇,就入文景之治一样,都是几代君王完成的,永乐盛世如果能在几代之间完成,自然也可以接受。
  黄昏继续道:“所以工部在成立钢铁司之外,还要成立矿产资源司,陛下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全国……嗯,先不用咱们国内的矿产资源,我们不妨多花费一点时间和财力人力,先把中南半岛的铜铁矿资源开采了,这也是要打中南半岛的原因。”
  好东西,还是要多留一点给后人。
  继续道:“打下中南半岛后,我们要最大投入的在这片疆域开采铜铁矿,运回国内,或者就地冶炼之后再运回来。”
  只要钢铁产量上去了,配合上自己研发的跨时代神器,大明的未来如何?
  你朱棣想象不到。
  这个世界,只有我黄昏一个人可以预见到那个局面。
  钢铁城市林立。
  火车翻山越岭。
  战舰横行五洲四海。
  飞机……
  呃,这个有点难。
  第895章 合纵连横
  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孔坎、拉坎登和摩诃黛维始终无法说服占城、大城和吴哥出兵,毕竟这三个国家还有侥幸心理,觉得大明的战略目标只是打下澜沧将八百大甸和交趾链接成一片完整的区域。
  大明不会再扩张中南半岛的势力范围。
  毕竟距离大明京畿太远,大明就算打了占城、吴哥和大城,也不好治理,何况大家心知肚明,就咱们这一亩三分地,哪比得上大明的物华天宝。
  咱们这些穷乡僻壤,根本不可能被大明看得上。
  要钱没钱。
  要资源……也不多,何况地势也不好。
  要人倒是有。
  可现在大明人口暴增,虽然现在大明在广泛推广番薯的种植,但依然处于粮食危机的边缘,怎么可能再来管中南半岛的这一大堆人。
  所以一时间,大明在南方的战事,依然陷于微妙的对峙中。
  狗儿没主动出击。
  依然在耐心等待着四国结盟。
  而北方那边则战事一刻没停,马哈木总想率领大军南下入关抢劫,张辅、郑亨和靳荣三人组成的三叉戟则利用少量兵力,在马儿哈咱和失捏干的配合下,利用神机营的优势,行车追击、拉扯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