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作者:仗剑至天涯      更新:2024-05-02 19:28      字数:1808
  面对各个不利因素的压迫,只能摊派三大饷,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解决眼前的麻烦。’
  “陛下,这件事情若由户部提出,只怕会在朝中引起风波啊。”
  毕自严犹豫再三,硬着头皮,作揖道:“天津是极为重要的地方,若是因为开海事,闹出什么乱子,恐对……”
  “毕卿多虑了。”
  崇祯皇帝出言打断道:“有陈延生、李明忠他们在天津,朕相信一个开海事,他们是有能力应对的。
  这是朕所拟定的开海事细则,卿可以先看看。
  按照朕的预想,若天津能行开海事,每年至少能为国朝,上缴数百万两的关税,这对户部来说,也是好事,不是吗?”
  一旁候着的庞天寿,微微欠身,接过自家皇爷所递文本,踱步朝毕自严走去。
  怎样的开海细则,能叫天津上缴这么多银子?
  反倒是听闻此言的毕自严,此时心里却揣摩起来。
  对开海事比较了解的毕自严,想不明白,什么样的策略,能征收这么多的关税银子。
  “于天津直隶州明开海事……其一,特设天津海关,管辖天津开海事,其二,准许一应海商停靠,其三,准许西洋诸国海商,经停天津海港,其四……”
  当看到崇祯皇帝所明开海细则后,毕自严双眸微张,脸色微变,心里却充满了惊意。
  这哪里是开海啊。
  这分明是全面放开海禁啊!
  隆庆朝的开海事,毕自严是清楚的,但虽说放开了海禁,可是却有着诸多的限制,到了崇祯朝这边,干脆全部都放开了。
  尤其是这些限制放开,还是作用到天津重地,若是闹出什么风波,或者西洋蛮夷生乱,那必然会冲击到京畿安稳啊。
  “陛下……”
  “毕卿,此事你就不必再劝了。”
  崇祯皇帝打断了想劝谏的毕自严,站起身来,开口道:“眼下国朝内忧外患,若不设法积极开辟财源,叫国库变得充盈起来,一旦流寇和建虏反叛事,悉数爆发的话,那国朝将陷入到怎样被动的态势?
  户部是掌管大明钱粮赋税的所在,毕卿更是朕倚重的良臣。
  朕希望毕卿能考虑到朕所想,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朕会着内阁票拟着办的。
  若有司有反对此事的,那朕就以中旨的名义,直接向天津直隶州颁布,命开海事,但一应的关税,悉数充入内帑。”
  毕自严:“……”
  崇祯皇帝此举,无疑是把户部和内阁,全都给架在火上烤了啊。
  第九十三章 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大明有个窝里横的典范,那便是多数的文官,敢于和天子对着干。
  哪怕是被廷仗,被砍脑袋,在他们操控的舆情下,亦能赢取名望,名留青史,成为楷模。
  毕竟大明天子能杀一人,能杀数人,这的确是天子威仪所在。
  但是大明天子,能够将成千上万的读书人,包括他们的家眷,全都给杀了吗?
  大明虽无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之名。
  却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之实。
  离开了读书人,被士绅、大小地主等特权群体背离,那天下岂不就大乱了?
  直到大明衰败覆灭,鞑清开始逐鹿天下,以少数派统御神州,整个境遇都发生改变了。
  水太凉……何其嘲讽啊。
  鞑清遇到事儿,那是真敢亮刀子。
  纵使是大明抗税最凶猛的江南地,在鞑清问鼎神州后,那是真敢成批成批的杀啊。
  最具骨气的那批群体,在抗击鞑清的途中,惨遭屠杀。
  而活着的那些人,面对这样布武之势下,一个个都磕头当奴才,叫爷轻些杀。
  “陛下,自户部呈递开海事奏疏后,朝野间就引起不小的风波。”
  骆养性微微欠身,恭敬的说道。
  “仅锦衣卫查明的情况,在京的不少清流,甚至国子监的监生,都抨击起此事,说此乃……”
  翻阅奏疏的崇祯皇帝,见骆养性停了下来,挪开眼前的奏疏,看向骆养性说道:“说什么?
  祸国殃民?
  取死之道?
  还是其他什么抨击之言?”
  “臣不敢言!”
  骆养性闻言,忙行跪拜之礼,作揖应道。
  “叫嚣的最厉害的那帮人,有多少是江南那边的?”
  崇祯皇帝放下奏疏,端起茶盏,呷了一口,说道:“朝中反对声音,最厉害的那帮大臣,又有多少是江南籍贯的?”
  “超过五成。”
  骆养性不假思索道:“剩下的那些人,不少的师承,或座师,亦是江南籍……”
  “朕知道了。”
  崇祯皇帝放下茶盏,说道:“这件事情就此作罢,锦衣卫不必再暗查下去了。
  他们反对与否,天津开海事,都要进行下去。
  先前这京通贪污案,你们锦衣卫督办的不错。
  你骆养性,做的也不错。
  在朕这里,向来是有功就赏,有过就罚。
  擢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衔吧。”
  “臣……叩谢天恩!”
  骆养性双眸微张,难掩喜意,忙作揖行礼道。
  虽说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衔,是一个虚衔。
  可是这放在锦衣卫内,那绝对是说一不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