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作者:仗剑至天涯      更新:2024-05-02 19:31      字数:1849
  尽管说江南叛乱一事落下帷幕,这使得新旧矛盾之争,出现了相应的转折点,可是大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样很多。
  大明所辖疆域太过辽阔,就算想要推行新政,那也是需要漫长的周期沉淀才行。
  “针对国朝今后的发展方向,内阁,军机处,内务府,都需要在各自的层面,拟定出一份详细的奏疏。”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神情严肃道:“治理天下不是说说那般简单,这需要一个长期明确的目标,不管是谁,都必须要沿着这一明确方向前行。
  唯有这样。
  只有这样。
  大明才能在推行维新变法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前迈进,而不是停滞不前,或者干脆走倒退。
  近期朝野间的风气很不好,一些浮夸之风开始出现,这是必须要警觉地地方,倘若这种风气不能打压下来,那大明迟早要面临新的问题,这是朕绝不想看到的。”
  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的征程(大结局)
  旭日东升,朝阳驱散了黑暗。
  太庙。
  崇祯皇帝身穿天子衮服,弯腰从銮驾缓步走下,炯炯有神的双眸,环视矗立在太庙前的一众文武。
  今天对于大明而言,注定是非凡的。
  “跪!”
  “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阵阵山呼下,崇祯皇帝手握天子剑,昂首朝太庙的前殿走去,今日他要敬天法祖,颁布修订的《皇明祖训》。
  对于大明而言,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宪法,是无法支撑起维新的根基,是无法维系大明对外的决心。
  崇祯皇帝不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一切都再度回归过去,那样他做的这一切,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朝班中,以张同敞、董志宁、王家勤、张梦锡、华夏、陆宇火原、毛聚奎、杨文琦、杨文瓒、屠献宸等为首的维新派,一个个都是难掩的激动。
  他们很清楚自家天子,今日要在太庙敬天法祖,究竟是为了什么,只要今日颁布修订的《皇明祖训》,那么过去他们所做的一切,就算是真正落下根基。
  敬畏上天、尊奉祖先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理念。天神称祀,宗庙称享,祭祀天神称为外事,祭祀宗庙称为内事。
  尽管不喜这等繁琐礼仪,但是崇祯皇帝必须要按规矩办事。
  这是根!
  这是魂!
  一项项该做的事情,在礼部等有司的主持下,崇祯皇帝都一丝不苟的做着,直到礼仪进入最后。
  “一直以来,大明都是在磨难中不断成长。”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手握天子剑,转身俯瞰着所聚的文武,神情看不出喜悲,“朕历数大明问鼎神州、统御天下的这两百余载,期间所发生的种种事情,心中有感动,有愤慨,大明这一路走来,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对于天子不按礼制行事,聚集在太庙正殿前的一众文武,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多数的文武大臣,都不清楚天子想要干什么。
  分布在太庙正殿的内廷太监宦官,传达着崇祯皇帝所讲,好让聚集在太庙的一众文武,都能听到天子所讲。
  “治理大明的江山社稷,朕时常感到压力很大。”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对朕而言,想治理好大明社稷,其实是很难的事情,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兼顾。
  从朕御极登基以来,也算是勤政克己吧,生怕有丝毫的松懈,导致大明出现不好的现象,愧对皇明的列祖列宗。
  从朕亮明维新变法的决心后,大明上下的争议和分歧,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朕也清楚的知道这些。
  现在的大明,算是有了些改变。
  但是在朕的眼里,还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人对朕说,大明实现了中兴,实现了崛起,可是朕常在心底扪心自问,大明真的中兴和崛起了吗?”
  朝班之中,徐光启、毕自严、黄立极、刘鸿训、孙承宗、袁可立、孙传庭等一众的文武大臣,听到天子所讲之言,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回想起过去的大明,经历的种种困境和风波,现在的大明至少真正安稳了,不再像先前那般混乱。
  党争。
  吏治。
  兼并。
  战乱。
  灾害。
  矛盾……
  这些笼罩在大明身上的弊政和毒瘤,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算是一步步的铲除掉,并做出相应的改变。
  在一些文官的眼里,现在的大明,称得上是中兴盛世了。
  可是这绝非是崇祯皇帝想要的。
  “不,朕觉得现在的大明,还远远没有实现中兴和崛起。”崇祯皇帝紧握天子剑,俯瞰着眼前的群臣,掷地有声的说道。
  “现在的大明,应该说是在中兴和崛起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几步,大明需要做的事情,大明需要改变的地方,在朕的眼里还有很多很多。
  想要实现真正的中兴和崛起,只怕是在朕这一朝,是没有办法看到了。
  朕要给大明带来改变。
  重新修订的《皇明祖训》,就是朕送给大明,送给天下的一份大礼,大明需要一份真正的宪法,哪怕是朕,亦或是后继之君,也必须要按照《皇明祖训》来做,这个规矩必须要立下来,从今以后,《皇明祖训》就是我大明的根本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