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7章
作者:中华田园牛      更新:2024-05-02 20:32      字数:1881
  可是随着时间的退役,军户的军田被高级军团、勋贵们所侵占,军户们就越过越惨,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你能指望他们去保家卫国?
  事实上到了明朝中后期,无论是剿灭倭寇的戚家军还是后期抗击鞑子的辽东军、关宁军、白杆兵等等,都已经是职业军队了,靠着朝廷的军饷和粮饷过活,已经不是原先的军户了。
  原先的军户早已经糜烂不堪,没有丝毫的作用。
  此外朝廷没钱,根本就没有办法做一些公共性的基础性建设,比如给黄河修堤坝,疏通淮河之类的。
  黄河的堤坝年久失修,年年不是洪灾就是旱灾,淮河淤塞,漕运运转不通,南方的粮食没办法及时支援到北方等等。
  这些问题都在明朝中后期不断的迸发出来,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有钱的士绅、商人不交税、不纳粮,没钱的贫苦老百姓却是承受着越来越重的税赋。
  大明朝廷岂能不亡?
  再看看现在,经过了刘晋的税务改革,成立税务衙门,开征商税,朝廷国库的收税一年比一年多,到了现在一年的税收超过五亿两白银。
  再加上大量收上来的粮食、布匹、茶叶等等实物税收,大明朝廷一下子就有了足够多的钱来办事。
  不仅仅可以对军队进行改制,实行义务兵役制度,养起百万的脱产大军,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对外屡战屡胜,不断开疆拓土。
  而且还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官员的俸禄和待遇,不至于出现洪武朝饿死朝廷大员的事情出来,也可以让那些想到清官的官员有底气。
  还可以大规模的大搞基建,修公路、铁路、建桥梁、修堤坝、建水库、建港口等等,甚至于年年进行大规模的移民。
  这些那一项不要花钱?
  如果不是进行了税务改制,朝廷国库有了银子,根本就不可能将这一件件大事给办起来。
  也就不可能出现现在弘治朝的繁荣富强鼎盛的局面。
  所以税收是一定要坚持去收的。
  银子在这些大家族、大士绅、大商人的手中就是埋在地窖里面的疙瘩,没有丝毫的作用,可是到了朝廷手中,它就可以起到大作用,促进整个大明帝国的发展。
  “老王,需要我这边提供什么支持吗?”
  刘晋沉吟一番说道。
  “当然要,我需要你的全力支持。”
  “要是没有你在支持我的话,我恐怕是早就已经被人给弄下去了。”
  王守仁笑了笑郑重的点点头。
  这不是开玩笑,而是真的。
  王守仁在江南地区负责总督江南税务,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这些人的背后就是朝廷之中的一位位官员。
  弹劾王守仁的奏疏不会比弹劾刘晋的少多少。
  有好几次朝中都御史言官在朝会上弹劾王守仁,想要将他弄出江南或者是换个地方为官。
  老王不是一般的人,江南地区的这些人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逃税漏税,老王就见招拆招,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逼你交税。
  再加上老王本身自己根基深厚,又有彩云纺织厂这样下金蛋的母鸡,那真是水泼不进、刀插不进,拿老王没有任何的办法。
  只能够通过弹劾的方式将老王给弄走。
  但是这些都被刘晋给挡住了,而且弘治皇帝也非常喜欢王守仁,在做肠痈手术之前都对朱厚照叮嘱和交代过,治国之能臣只有刘晋和王守仁,如果自己不幸离开的话,要朱厚照在未来重用刘晋和王守仁。
  故而对于弹劾王守仁的奏疏,也是置之不理。
  但王守仁在江南地区遇到的掣肘很多,税务总督的权力也只是仅限于征税,其它方面没有任何的权力。
  “我知道了~”
  刘晋看看王守仁,接着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正好南直隶布政使冯时庸回家种红薯了,自己正在考虑这个位置的人选,现在想想,老王再合适不过了。
  有他来做这个南直隶布政使,主管南直隶,刘晋就放心多了。
  等他在南直隶这边干上几年,到时候再调回京城这边当一个尚书什么的,到了那个时候,朝廷上面实干的官员就会更多。
  老王这升官的速度,比起他爹来还要更快,现在他爹王华也不过是三品的官员,而老王很快就要超过他老爹了。
  两人一边聊,也是一边在工厂里面视察。
  “这江南一直以来都是我大明最为富庶之地,这一亩田地,在其它地方可能仅仅只需要两三两银子就足够了,可是在江南这边,即便是最差的一亩地都要七八两银子。”
  “然而,这些年来,江南却是开始落后于北直隶了。”
  “我一直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为什么北直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超越江南地区,要知道江南的富庶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起来的,而是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积累和沉淀的。”
  王守仁和刘晋很谈得来,来自后世的刘晋有着这个时代人所不具备的知识和见识,每次和刘晋谈话,王守仁总是能够获益良多。
  故而和刘晋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有很多事情想要和刘晋去讨论。
  “后来我慢慢的研究之后才知道,真正让北直隶超越江南地区的并不是别的什么,而是眼前的这些工厂和机器。”
  “哦?”
  刘晋一听,眉毛微微一扬,示意王守仁继续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