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4章
作者:青山铁杉      更新:2024-05-02 20:59      字数:1953
  拿起来电话告知白厅七十号,艾伦威尔逊把大臣首席私人秘书迪克逊叫过来,让首相艾登和外交大臣拉博·巴特勒,得知最新的情况。
  外交部则马上召开会议,最终拿出来了整个应对肯尼迪夫妇访问的流程。
  第二天,美国的空军一号波音vc-137降落在伦敦国际机场。在这架飞机的涂装上,书写“美利坚合众国”的字体与美国独立宣言字体一致。同时在机头附近两侧都涂上了美国总统徽记,机尾则喷涂一面大比例美国国旗。
  肯尼迪携夫人杰奎琳,从空军一号走下来,开启了对英国的正式访问。
  肯尼迪充满敬意的和艾登手握在一起,开口道,“尊敬的首相,你在二战当中的坚持和果敢,被全世界所知晓,今天英国在你的领导下,仍然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统先生过奖了。”艾登面对这个年龄比自己小上很多的美国总统,礼貌的回应道,“美国对世界的领导作用,是所有国家都能看到的,欢迎总统先生来到伦敦。”
  “双方的虚伪简直匪夷所思。”艾伦威尔逊是跟着拉博·巴特勒一起来的,在在场的人当中,他自然是属于不起眼的那个,没有被人注意到。
  但身处自由世界当中,他还不能对一老一小两个虚伪之人评价了?
  不管怎么说,肯尼迪夫妇对英国的访问开始了,两国将会围绕着英美特殊关系的这个核心,讨论一系列的问题,从表面上来看,还是很其乐融融的。
  在法国没有进展的肯尼迪,似乎在英国不会再重蹈覆辙,不过他不知道,来之前英国已经把的外交成果分析个明明白白,就等着这位眼中的弱势总统上门了。
  当务之急,自然是之前刚刚实验完成的沙皇核弹,苏联的这个有史以来威力最强的核弹,确实是一个极具威胁性的武器,尤其是对欧洲而言。
  艾伦威尔逊并不同意这个论断,“沙皇核弹并不仅仅是欧洲的威胁,如此威力巨大的核弹问世,全世界都感同身受,也包括美国。”
  “艾伦?我听约瑟夫还有罗伯特提及过你。”肯尼迪并没因为被打断而气恼,温和的询问,“美国强大的空军,不会让这种核弹靠近美国的。”
  “如果总统阁下当黄石公园不存在的话,是的。”艾伦威尔逊面无表情的开口道,“黄石公园是美国的薄弱之处,万一被核弹攻击而引起地震?当然这只是一个可能,也许什么都不会发生,我们都不希望发生点什么,只是有这个几率而已。”
  第1133章 女王和第一夫人
  “当然我只是说有这个可能,英国自然是不会有这种想法,苏联就不一定了。英国还是认为,应该小心这方面的错误认识,苏联的核武器不仅仅是威胁欧洲,这个想法十分一厢情愿。”
  这个几率有还是没有,其实根本不重要,谁有胆子真拿着一颗核弹去试验呢?
  理论上艾伦威尔逊也清楚大概是今日无事,可这东西就和鱼雷的威力一样,不到命中的那一刻,谁都不知道是什么结果。
  试一试的结果,很可能导致逝一逝结果的出现,谁都没有把握到底是有事还是没事。
  核弹爆炸在地壳稳定的地方爆炸,和薄弱点爆炸完全不是一个后果。后者很可能引起地震,这也是证明过的。
  艾伦威尔逊认为,世界上地壳最为稳定的大陆,毫无疑问是澳大利亚。。
  在外太空看向地球,连上面的颜色和其他大陆都完全不同,就好像是一个外星系的大陆给贴在了地球上。
  事实上作为几十亿年来从未下沉的大陆,澳大利亚也确实像一个死寂沉沉的土地。
  如果不是因为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国家,想要突破极限,制造比沙皇核弹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澳大利亚确实是最好的试验场地。
  艾伦威尔逊也解释了,自己是给美国善意的提醒,绝不夹杂私人偏见。如果不是面对肯尼迪,他完全可以不做出这种假设。
  整个伦敦谁不知道他本人和麦卡锡过从甚密?完全一个行走的英美特殊关系。
  “杰奎琳夫人还是这么的风采照人啊。完美体现了第一夫人的风采,夫人还在巴黎,就已经引起了风潮,让法国人为之倾慕可不容易。”
  艾伦威尔逊话锋一转,又开始夸赞杰奎琳夫人的魅力,恍惚间他仿佛见到了杰奎琳身着黑纱,一副未亡人的楚楚动人。
  “罗伯特和我也很久没见了,细细想来,在美国的工作经历虽然短暂,但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现在回想颇为留恋。”
  艾伦威尔逊一股社交牛逼症的口吻,几句话已经将肯尼迪家族几个认识的人都照顾到了,对杰奎琳的夸奖,最为的真挚,绝无半点虚假。
  “艾伦就是这样的人, 外交工作有这样有活力的常务次长, 也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了一抹亮色。”拉博·巴特勒开口说道, “英国和美国的特殊关系,其实就像是艾伦和美国朋友们的关系一样。”
  “这是当然的,英美合作是自由世界的基础。”肯尼迪马上笑着回答。
  艾伦威尔逊已经进行完了暖场活动, 就不再说话了,就是偷偷看着美国的第一夫人。
  说实话, 比起玛丽莲梦露, 虽然在装扮上, 看起来没有多大的差别,他是肯尼迪, 也不能控制自己不犯错误。
  他早已经将对于肯尼迪的评估,也是古巴导弹危机之前各国人士的普遍认识,既肯尼迪是一个弱势总统的评估给了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