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7章
作者:青山铁杉      更新:2024-05-02 21:05      字数:1984
  “发射!”一分钟之后,伴随着里夫德.布朗中校中气十足的命令,三枚mk8呼啸而出,直奔贝尔格拉诺将军号飞去。
  一百二十秒之后,服者号发射的第一枚鱼雷命中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舰体左舷后部,撕开第一号机舱的舰体,一声闷雷,该舰内部照明系统顿时中断,处在放松中的阿根廷海军官兵被巨大的摇晃,震的栽倒在地,大多数官兵脸上都写满了茫然,但也有人猜测是遇到了英国人的袭击。
  上帝没有给阿根廷人过多考虑的时间,六十秒之后第二枚鱼雷击中这艘大型巡洋舰的舰首锚链舱和前部弹药库之间,剧烈的爆炸炸断了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的龙骨,巡洋舰的舰首折断,前部甲板向下弯曲。
  舰上的阿根廷水兵如梦方醒,匆匆冲出舱室,奔向战位,舰长邦佐上校下令清查损失,试图进行损管抢救,但一万多吨的贝尔格拉诺号已经开始剧烈的倾斜。
  第一枚鱼雷是相当致命的,这枚鱼雷击中的是一号主机舱,剧烈的震动当即造成贝舰四台主机全部停转,舰内电力系统中断通讯,损管系统瘫痪!
  第二颗鱼雷击中巡洋舰首部,正好在一号炮塔和锚链之间,这里是巡洋舰舷侧装甲带的端部,没有了装甲保护,鱼雷的破坏就特别严重,将军舰的舰首龙骨炸断。
  通信中断损管瘫痪屏幕上空空如也,只有海浪的回波,错愕的声纳员手忙脚乱,他那里也只有海洋杂音。舰长的指令只能通过原始的传声筒与传令兵输送至各个舱室,再由负责的水手们分头传达。
  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开始向左侧急剧倾斜。邦佐舰长开始还在尽力抢救军舰,徒劳挣扎了半个小时,倾斜已经达到三十度,无奈的邦佐舰长下令弃舰,阿根廷水兵唱着国歌登上救生艇。
  大西洋风暴洋的外号从来都名不虚传,更何况接近南极洲海域,此时的海况对救援十分不友好,最为关键的是跟本没人救援。
  在贝尔格拉诺将军号遭到袭击之后,其他两艘驱逐舰因为失去了指挥惊惶失措,不但没有进行反潜攻击,反而一南一北,迅速逃离战场,把自己战友的命运交给了冰冷的海水。
  第1579章 存在舰队
  “精神原子弹是炸不死人的,不过我们要小心阿根廷人的报复,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们不想检验盾舰在现代海战当中的效果。”
  所谓的惊天喜讯传来,艾伦威尔逊仍然保持着冷静,这艘巡洋舰归根究底是二战时期建造的应急产品,对阿根廷来说可能象征意义更大,但对英国并非如此,击沉了反而小心的应该是英国。
  尤其是承担了攻占火地岛的特混舰队,这一支在南太平洋方向机动的舰队,在历史上并不存在,是没有战例让他参照的,大家都希望一切顺利,但战争总是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
  艾伦威尔逊以联合情报委员会秘书长的身份,转达阿根廷三军实力的判断,尤其是空军应该着重得到重视。在取得大胜的同时,此时应该更加谨慎,应该等到远道而来的特混舰队接近火地岛,再进行下一轮的攻势。
  “也就说,暂缓登陆福克兰群岛。”彭英武元帅虽然已经是军方的一号人物,但显然不像是另外一个彭大将军那样横刀立马。关键时刻,把我大英自有国情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既然白厅首脑认为应该徐徐图之,那准没错。
  “我们稳扎稳打,是为了最后取得漂亮的结果。如果这一次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沉没,会换来阿根廷海军不敢出港的结果。我们随时都可以登陆福克兰群岛。”艾伦威尔逊解释道,“无非就是我们想不想的问题,既然如此,也不急于一天两天。”
  无尚权威记得,在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沉没之后两天,阿根廷的一架战斗机发射法制“飞鱼”式导弹,一举击沉了英国的驱逐舰谢菲尔德号。
  目前英国的82驱逐舰序列当中没有叫这个名字的驱逐舰,不过有个叫紫石英的,虽然这个名字也挺不吉利,但阿根廷应该还不至于能击沉它,因为这艘驱逐舰并不在大西洋方向,正在太平洋方向的特混舰队当中。
  贝尔格拉诺将军号被击沉的结果是阿根廷海军除了潜艇部队外彻底撤出了战区,坐视英军获得了马岛海域的制海权。征服者号也因此成为了第一艘击沉敌舰的核动力潜艇。
  这个消息传来自然让英国公民高兴,毕竟是现代战争当中核潜艇的首开纪录,美国五角大楼也非常重视这一战例。得出来的结论是英国人不讲武德,击沉了并没有进入封锁区的阿根廷军舰。
  美国人就是这样的,宽于利己严于律人,英国人这么干就是不讲武德,自己制造东京湾事件的时候,就是万般无奈之下的回应。
  核潜艇建功立业之后,根据战时内阁的指示,英国远征军进入了一段时间的准备期,这个时间在核潜艇维护封锁线的同时,主角属于英国远洋船队,将各种所需的弹药运送至南乔治亚岛,战略运输机也进驻岛上,显然下一阶段就是夺回福克兰群岛。
  包括五角大楼在内的各国军事人员都是这么认为的,但这并不是艾伦威尔逊的目的,和国防部讨论出来的专业意见是,尽可能的做到同时攻占火地岛和福克兰群岛,然后以此为基地对阿根廷展开战略轰炸,登陆布宜诺斯艾利斯,然后宣布战争结束。
  一切顺利的话,八月份之前,英国就可以宣布单方面胜利然后终止战争,对于这个战略目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