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作者:献歌      更新:2024-05-03 13:41      字数:1880
  林瑶摇了摇头,继续道:“我知道,这是个听起来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为外面还有个最大的代理商天狐,但路要一步一步走,我们可以先试试看,就算失败了也没关系,因为我们做平台的第一目的,是让玩我们游戏的玩家感到舒服。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必要的尝试,看能不能更进一步。”
  “而这必要的尝试,我分为两部分。”
  林瑶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上写下了两个词:“第一个是游戏,我们要为新平台做一款专属游戏。而第二个,则是我刚刚在外面想到的,是一个计划,叫青睐之光。”
  “游戏很好理解,主要就是为了吸引玩家来我们平台,让他们知道我们这个平台,这点可以和工作室现有的两款游戏一起发力。而青睐之光,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玩家投票来弄清楚游戏的受欢迎程度。”
  林瑶开始介绍steam的青睐之光。
  这是个备受争议的计划。
  但不可否认。
  这个计划功劳确实很大,青睐之光为许许多多的开发者降低了发行门槛,让大量的优秀新游戏得以上架steam,要是没有这玩意,许多游戏估计连发行都不大可能……
  而所谓的青睐之光,就是通过玩家投票来弄清楚游戏的受欢迎程度,然后平台根据投票,主动、优先服务并曝光那款游戏。
  直白说,就是开发者上传游戏信息,问玩家支持不支持,玩家投票,然后再根据投票情况,决定游戏是否上架。
  但林瑶打算更进一步。
  投票情况如果理想,林木工作室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并介入引导开发者开发。
  无论是网游还是单机。
  这个计划的目标也很明显,就是为了让平台出现更多的游戏,这些游戏规模可以不大,也不局限于网游,但一定要有趣,让玩家感兴趣。
  自己工作室做游戏为游戏平台造势,接着用小规模的青睐之光计划,让一些独立游戏制作者们把游戏放上平台发行,以此把游戏平台做起来。
  形成最初的聚集效应。
  这就是林瑶刚刚在外面想到的计划。
  第165章、新游戏
  “还要提供技术帮助吗?”
  听完林瑶的话,钟修有些不解。
  “嗯,前期我打算采取审核机制,我们这边通过的游戏,才放上青睐之光,得票数高的我们就给予帮助和一定的制作资金,最终游戏上架到平台,我们收取一定的分成。”
  林瑶点了点头,接着道:“前期会很辛苦,但只要前期的游戏成功了,名声打出去了,接下来就会形成一定的聚群效应。”
  “……林总,现在天狐签约的独家代理,扣除渠道成本后,一般会支付一笔费用给开发商,后续七三分成,天狐拿三成。但这种独代模式,大多都是大作,很被看好的作品。你提到的那些难产的小作品,一般都是联合运营模式,分成一般是开发组六成,天狐四成,我们拿多少?”
  《幻想ol》项目的负责陈秋文沉思片刻,突然问道。
  “两成。”
  “两成?”
  陈秋文想了想,点了点头:“如果平台真的能做出来,拥有流量,我们账号也打通了。账号、支付、云服务,论坛、数据分析……运营团队可能没办法,但我们要的分成不高,开发商如果有意的话,其实完全可以不用代理,自己上。”
  “嗯,我的思路大概就是这样,主要是做分发渠道平台。”
  林瑶解释道:“这跟天狐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他们代理商模式我们没办法复制,但我们可以换一条路子,如果最后成功了,好处不少,就说最基础的一点,只要平台做起来了,往后我们的游戏在流量庞大的平台上,宣发也会好做不少,毕竟是自己的平台。”
  钟修犹豫片刻,接着笑道:“那就先试试看?先把平台做起来,把我们自家的游戏放进去,接着公布青睐之光计划……然后辅以刚刚林瑶提到的专属平台游戏,把名声先打起来。”
  “专属平台游戏……其实我们的游戏平台,单靠我们现在工作室的两款网游就能吸引不少的玩家了,但如果要扩大影响力,还是要做一些能吸引普通玩家的游戏吧?毕竟像《幻想ol》和《突围》,玩家群体还是相对固定的。”
  竹念巧搭了一句腔。
  听到她的话,会议室的人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接着都看向了林瑶。
  游戏方面,核心人物还是林瑶。
  平台的想法大家都了解了,也都觉得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游戏大家暂时还没想法。
  “吸引普通玩家的游戏?”
  林瑶扶着下巴稍微沉思了一会。
  平台要起步,确实做一款游戏宣传最划算也最直接,一款有吸引力的新游戏,再配合工作室现有两款游戏,能事半功倍。
  但游戏不能太复杂,因为要考虑工作室的工作强度。考虑到任务,还得做买断制的。
  嗯……
  那好像也就只有一个选择了。
  林瑶暂时放弃了年前的计划,站起身来,然后想了想,转头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圈,接着道:“我们来做一款由《突围》衍生出来的……大逃杀游戏吧。”
  “大逃杀?”
  对于这个词。
  会议室在场的人都不是很理解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