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作者:刹那      更新:2024-05-04 15:15      字数:1889
  因为是机器人,所以就算是承担再大的压力,也视同寻常。
  奥利瓦与瑞克一起降落后,先在直升机附近埋伏了一个新的便携基站设施,然后两人互看一眼,就穿戴上它们的武器和运动服装外骨骼,开始按照命令探寻周边。
  他们很快抵达这早在09年就检测到的广袤的淡水湖。
  这些水存在于此,恐怕已有数千万年了。
  “为什么南极底下会有水?不会结冰吗?”
  有人在南极基地里问其他人。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
  许多被调来的古生物、地质乃至地球物理细分到其他地方的学者并不清楚南极的情况。
  与其去读资料员理出的厚厚的说明文本,不如直接问。
  这里自然会有人和蔼地回答他:
  “这很寻常。譬如盐水湖的比热容极高,纵然零下70度,也不会结冰。而南极冰盖底下是一直有许多湖的,很久以前我们就测到了东方湖(也称沃斯托克湖),它就处在冰层以下四千米,是由于压力、温度、还有冰层隔离的缘故。”
  罗伯特·沃尔顿恰好在这个休息室里,就笑了笑,摇摇头,看向休息室右上角挂着的电视,说:
  “只怕这冰下山脉的湖水绝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
  众人称是。
  机器人奥利瓦,很快按照人类的想法低下头,他用自己的嘴巴喝了一口水,咽下去后,立刻得出水质结论。而瑞克没有下潜,而是使用超声波仪器进行定位,收集物理信息。
  “这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纯净水系,里面全是淡水……湖面温度在负三摄氏度,湖底温度在25摄氏度,纯净度高于蒸馏水,但我们的到来,还有我们所使用的一些化验手段把它弄脏了。”
  这大湖浩浩汤汤,水面横无际涯,它绕着数座山峰,在暗黑的地底,或许已有数千万年来不曾被生物饮用了。
  他们再使用其他的小型机器人,对湖底进行探索,没有发现生物迹象后,就径直离开。水下探测刚好是这两个机器人机能的盲区。
  “空气成分出来了吗?”
  相河教授通问am(中央主控电脑),am就发出一道联系。机器人奥利瓦很快在屏幕中自言自语:
  “空气成分检测结果还差半分钟。”
  机器人瑞克摆弄了一下放置在直升机不远处的仪器。
  他们在这里操作片刻,关于空气成分的检测成果很快发回到南极基地。这时候,相关研究者们立刻精神抖擞起来,他们经历了细致的解读和追问,很快达成一致,认为冰下山脉的空气与外界空气并不相同。
  “由于我们对冰洞封存良好,对空气流向进行判断,而冰下山脉地势极低,认为这里的空气成分并未遭到与外界交流的破坏。”
  他们一致说道。
  “因此,我们敢于下个结论,该山脉内部空气成分极其接近三叠纪时期。”
  古气候学家杰克·霍尔代表整个团队彬彬有礼地回复道。
  “你们是怎么做出这一判断的?”
  欧罗巴地方的总监不解疑问。
  “如果是其他的时期还真不好说。”杰克·霍尔略有疑虑,和同事一起交流几句,再转回屏幕前,“但三叠纪非常特殊,这可能是地球最特殊的一个时期之一了。它的开端始于一次著名的事件……那就是二叠纪大灭绝,而它的结束就更简单了……那就是与其同名的著名的三叠纪大灭绝。”
  二叠纪大灭绝是有史以来、直至今天也最严重的的灭绝事件。
  超过百分之九十六的生物的完全消失,导致生态系统彻底更新。
  而三叠纪大灭绝也不逊色,对海洋生物进行了一波彻底的清算。
  “因为二叠纪是氧气含量丰富的时节。而二叠纪大灭绝前后,地球大气成分发生了一次大变更。这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海平面下降,大量海床煤层释放出无数的二氧化碳,使得氧气含量减少了。三叠纪的氧气含量对比前面的二叠纪和后面的侏罗纪都属于历史低点,正在恢复氧气含量的状态。”
  在人类目前的研究中,环境变更总是引发灭绝的主因。
  “再加上目前所有的化石和岩石证据,我们一致认为这片山脉是在11亿年前形成,并在三叠纪末期随着两极结冰而被冰封于此。”
  之后他又小心翼翼地补充道:
  “这个结论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概率正确,只是还缺少证据、更多的证据。”
  “你们还需要多少证据?说得这有可能、有可能、多少概率,都是一群酒囊饭袋!”
  一位总监不耐烦,他的精神在卡欧斯后暴躁到了极点。
  其他人赶紧劝诫。
  只是杰克·霍尔一脸严肃:
  “但科学就是这样的,我们不是害怕担责任,只是一切真的悉如之前所言。”
  机器人不知道人类那无休止的争吵,还在这里认认真真地执行人类所赋予的一切。
  “09年的探测数据认为海拔高度在三千五百米。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海拔高度是指某地与平均海平面的高度差距。
  “调查显示,山峰最高有万米左右,最低也有四千余米。”
  t-0转动旋翼,从高空降落,很快给出一些俨然的数据结论。
  而构造上也略有问题,有一个山峰是四面垂直的巨大方块式结构,而有的则是长方形般的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