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作者:饭山太瘦生      更新:2024-05-07 14:55      字数:1918
  月白风清,落梅如雪。隐房栊中暗香沉沉。
  郡王……真有仙人之姿。
  作者有话说:
  1紫藤拂花树,黄鸟度青枝。——虞炎《玉阶怨》
  第126章 鸣鸾2
  如果……请下一场雪吧。
  崔琬和妙娘打赌,要妙娘和高平郡王独处三夜。
  妙娘和高平郡王独处了三夜。
  入夜后,高平郡王请婢女退出房间,对婢女说不必守夜。有好事的婢女和小童悄悄守在屋檐下,在屋外偷窥和偷听,郡王要怎么和一个乐伎相处——男女独处,郡王难道真能坐怀不乱吗?
  没想到第一夜郡王真的没给人留下口实。
  郡王和妙娘弹了一夜琵琶,一直弹到雄鸡初鸣、东方泛白。
  不弹琵琶时,郡王和妙娘会交谈。屋中在发生什么,众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婢女刚刚退出屋中,乐声尚未响起时,妙娘看见了高平郡王的曲项琵琶。郡王的曲项琵琶的面板以玳瑁为底,其上用螺钿拼嵌出了一位反弹琵琶的宫人。螺钿在烛火下泛出幽幽青光。
  妙娘问郡王这是不是传说中的青象琵琶,郡王说:“是。”
  郡王问妙娘:“娘子的琵琶可有名字?”
  妙娘说:“没有。我天天弹琵琶,换过很多把琵琶。我不给琵琶起名字,起了名字,就会觉得这个琵琶不一样,我会怕弹坏了它。”她问:“我听说郡王悬赏过两把琵琶,一把叫宝象、一把叫鸣鸾?”
  在门外偷听的一个婢女记得,郡王南下后悬赏过三样东西:宝象、鸣鸾两把琵琶,和一把鎏金剑。
  郡王说:“我曾用过这两把琵琶,南下时失落了。一直没找到。”
  “没想到宝象琵琶曾经是郡王的琵琶。宝象的名字我曾听过,这是一把名琵琶。不过,我没听过鸣鸾琵琶,不知道鸣鸾因何得名,因为声音清脆如鸾鸟吗?”
  “琵琶的面板上嵌有一只对镜的鸾鸟。”
  妙娘奇道:“鸾鸟为什么要照镜子?”
  郡王说:“青鸾舞镜,对影悲鸣,这故事来自《异苑》,是一个和失伴有关的故事。”
  一个在屋外偷听的小童听过这故事,为了炫耀自己的学识,他压低了声音对身边的人悄悄讲:“我知道这故事:书上说罽宾国王买到了一只鸾鸟。王听说鸾鸟的叫声十分清脆,希望鸾鸟能叫一声让自己听听,没想到鸾鸟三年来一次都不给他面子,不肯叫一声。夫人对王说:‘我听说鸾鸟见了同类就会鸣叫,王不如在鸾鸟面前悬一面镜子,鸾鸟看见镜里的影子,以为见到同类,就会叫了。’王听了夫人的话,命人在鸾鸟前放了镜子。孤独的鸾鸟见到镜子里的影子,以为见到了同类,开口悲鸣,影子不对它鸣叫——鸾鸟对着影子终宵奋舞,不断鸣叫,希望得到同类的回应,最终力尽气绝而死。”
  屋中的妙娘说:“既是悲鸣,想必是只悲伤的鸾鸟。郡王,这琵琶上为什么要嵌这么一只悲伤的鸟呢。”
  郡王说:“我一开始也不懂。这是一位滞留在日本国的琵琶师制作的琵琶,我最初只觉得她一定很寂寞,所以要做这样一把琵琶。后来我失去了朋友,大概懂得了那位琵琶师的心境……她做了这把琵琶,每弹一声琵琶,就像一只被困的孤鸾悲鸣了一声。她没有朋友、回不去中原,她得不到回应。”
  “郡王的朋友叫第五岐。”
  隔了片刻,郡王很轻地“嗯”了一声——一个家童将耳朵贴在门缝上,才听见了这一声“嗯”。
  妙娘说:“我为郡王弹一曲《解忧》,为郡王暂时断忧。”
  郡王说:“有劳娘子。”
  妙娘以手拨弦,琵琶声流泻,如水入长江,毫不阻滞。
  妙娘连弹《解忧》《忘忧》两曲。
  郡王抱好琵琶,右手以拨子拨弦,左手揉弦,为妙娘重弹《解忧》。《忘忧》有轮指指法,郡王放下拨子,用手弹奏《忘忧》。
  妙娘弹琵琶,弦音有流水之妙。郡王弹琵琶,弦音之中骨气奇高。
  屋中衣服摩擦,发出窸窣的轻响。郡王和妙娘各自坐在一张榻上,似乎是妙娘整了整衣袖。
  妙娘问:“郡王想听什么曲子?”
  郡王说:“我抄《隆正文英》,抄到了‘烛’卷,抄了许多和烛花有关的诗文。我与娘子不妨各弹与烛相关的曲子。”
  妙娘说:“如果我最终弹出的与烛有关的曲子没有郡王多,郡王可以问我一件事。如果郡王弹出的没我多,郡王也告诉我一件事,如何?”
  “好。”
  “郡王觉得自己会赢。”
  “不会,所以等你问我。”
  妙娘好像抱着琵琶笑了笑。从门缝看进屋里,一切都隔着纱屏,点点烛光灿烂如金,一切都影影绰绰看不清楚。
  妙娘弹奏了八首和烛有关的曲子,郡王还了八首。最终,妙娘弹奏了一曲南朝卫元帝所作的《咏烛》,琵琶轻弹,一声一声,哀婉清绝。
  卫元帝与妻子徐后是一对怨偶,二人成婚之时,天上忽降大雪——红色的车轿覆雪,变成了白色。后来卫元帝当了皇帝,要广纳后宫,发妻徐后咒骂卫元帝好色,再也不肯梳妆。徐后去世后,卫元帝去徐后的宫中悼念徐后,看到妆台上没有红粉、没有首饰,忽然泪下。
  卫元帝感受到了风,恍惚间以为徐后回到了宫中,持烛回身,希望再见徐后一面、再看过去的妻子一眼,没想到只看到了飘动的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