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93)
作者:醉酒花间      更新:2023-04-15 04:09      字数:5248
  也不对,过节的时候藩王要来京城,每年那个时候他们父子俩都忙着斗智斗勇,似乎没有时间难受。
  反正不管怎么说,王叔真的好可怜。
  难怪哥哥每次劝九哥的时候都会加一句如果他们父子俩真的闹的太过头,他肯定站在王叔那边,王叔那么可怜,可不得站在王叔那边吗。
  宫九抿了抿唇,板着脸说道,我有试过和他好好相处,是他自己不想我好好相处,见面就哭还不够心烦,不如不见。
  每次都和他耍小心思,他不是三岁小孩儿,那种手段用来骗这傻小子还行,放在他身上是当他和这傻小子一样好骗吗?
  而且他也没想在江湖上混一辈子,不管父子间关系有多差,他将来也还是要回到雁门关,太平王一脉只有他自己,他要是不去,总不能让这臭小子换个封号去守边关。
  大宋没有王爷必须守边关的规矩,只是比起底下的将领,还是自己人掌兵权更放心,前朝的教训已经告诉他们,武将不造反是不造反,一旦造反就很难收场。
  比如现在,朝中是文人的天下,蔡京和傅宗书再怎么谋划着要造反,也得依靠别人到处找帮手,人一多事情就容易泄露,泄露后被朝廷发现,然后就是顺藤摸瓜一网打尽。
  比起被文官用嘴皮子骂个狗血淋头,还是武将造反更可怕,这是大宋开国以来历代君臣的共识,不是他们胆小怕事,实在是被前朝节度使拥兵作乱给搞怕了。
  两个人说了很久,在宫九快没耐性的时候,别院的管事快步走来通报,说皇上和太平王来了。
  赵明钰站起身来,捏着拳头保证道,我先去看看,九哥放心,王叔待会儿过来肯定不会哭,他掉眼泪我就打他,以后再也不让他来这里。
  话音未落,人就已经跑没影儿了。
  宫九捏着茶杯,看着空空荡荡的门口,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没有离开,算了,就看看那人到底要怎么解释。
  赵明钰对暴脾气的老叔实在不放心,传话归传话,还得再亲自叮嘱一遍才行,这可是他一夜没睡好磨来的机会,可能就是他们父子俩和好的最后一次机会。
  家庭矛盾不好解决,没了他这个润滑剂可怎么办啊?
  别院大门口,赵明宁侧身和人说着话,那人一袭儒衫,正是当下文人中最流行的款式,就是肤色有些深,身材也略有些魁梧,不似京中那些在书房一待就能待几天、风一吹就能吹倒的文人。
  小王爷紧赶慢赶跑出来,看到哥哥和一个陌生人站在一起,左看右看然后茫然的问道,哥,王叔呢?
  赵明宁身旁,身材略有些魁梧的文人苦着脸,老叔不就在这儿吗。
  赵明钰:!!!
  小王爷有点怀疑人生,围着这人绕了几圈,来来回回打量了好几遍,愣是没看出来这人和他们家王叔有哪儿相似,呔,妖怪,你把我王叔藏哪儿了?快吐出来!
  赵明宁笑的不行,别闹了,不是你让王叔把胡子刮了换件衣服吗?怎么这会儿就认不出来了?
  我只是让王叔好好打理一下,谁能想到王叔把胡子刮了就换了个人?赵明钰委屈的不行,他们家王叔平时不修边幅,头发不好好梳胡子也一大把,要么穿盔甲要么直接短打,走到街上都没人相信这是个王爷。
  他以前一直以为九哥长的好看是王妃婶婶还有他们家祖传基因强大的功劳,一家子文气书生中出了王叔那么个奇葩才奇怪,结果可好,根本不是基因突变,是王叔自个儿打扮的问题。
  没办法,你得知道小白脸上战场有多吃亏,大胡子才更能震慑手下。太平王耸耸肩,他留胡子是为了更好的带兵打仗,人家狄青狄将军上战场能带青铜面具,他留个胡子怎么了?
  长的好,连打仗都比别人麻烦,他也很苦恼的好吧。
  赵明钰深吸了一口气,看着身着儒衫的王叔艰难接受现实,这些不重要,王叔,我让管事告诉你的事情都记住了吧,待会儿见了九哥,再激动也不能掉眼泪,更不能扯着嗓子喊明月儿,不然以后九哥就真的不认你这个爹了。
  放心,老叔进去后就当自己是哑巴,明月不开口,老叔绝对一个字都不说。太平王想和以前一样拍着胸口保证,一抬手想起来今天穿的衣服不但不方便,还是大侄子特意找的不合身的衣服,动作稍微大一点就能裂开,只能讪讪把手放下。
  客厅里,宫九看着跟在赵明钰赵明宁旁边的中年人,眉头一皱冷冷道,你谁?
  太平王愣了一下,眼泪汪汪嘴唇颤抖刚想说话,就被小祖宗手忙脚乱的捂住嘴巴,不准掉眼泪!
  九哥不喜欢哭唧唧的男人!
  再哭就真没救了啊!
  王叔撑住!
  第一百二十五章
  *
  赵明钰以为自己没认出来人是意外,九哥这个亲儿子一定能认出来,没想到王叔的真实面目藏的太深,连亲儿子都不知道他那把大胡子底下的脸究竟是什么模样。
  进门的时候说的好好的,九哥不说话他一个字都不会说,更不会在别院里点眼泪,结果可好,两个字就破防了。
  宫九面无表情看着被小祖宗拉下去的陌生人,转头看向笑吟吟不说话的皇帝堂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那糙汉爹、刮了胡子、长这样?
  赵明宁刚才就想笑,只是看太平王叔快要哭出来的模样,强忍着才没有笑出声,这会儿太平王被赵明钰拉出去,自然忍不住笑了出来。
  宫九:
  喝杯茶,压压惊。
  皇帝笑了好一会儿才止住了笑声,自己给自己倒杯茶喝了一口,然后才解释道,那就是王叔,咱们家往上数几代都是标准的读书人,王叔自然也不例外,他是为了打仗才特意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
  他可以学狄将军,上阵时带上面具不就行了?宫九表情复杂,脑海中刚才见到的那人和他熟悉的不着边幅的亲爹交替出现,没一会儿就被晃的脑壳疼。
  不过想想也是,他爹和先帝是亲兄弟,五大三粗的才不正常。
  宫九努力想讲将脑海清空,然而越想忘记,亲爹刮去胡子之后的模样就越清晰,皮肤黑是这些年风吹日晒的结果,如果他皮肤再白点,身上的肌肉少点,刮掉胡子穿上儒衫,的确和先帝很像。
  很好,老爹是货真价实的皇室子弟,他也不是从其他王府抢到太平王府的,困扰了他二十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可喜可贺。
  院子里,赵明钰拍拍备受打击的王叔,好说歹说让他保持淡定,确定他不会在宫九面前失态,这才又转头拐了回去。
  哥哥在慢悠悠喝茶,九哥在坐着发呆,最可怕的事情没有发生,情况好极了。
  赵明宁看到宝贝弟弟在那里探头探脑,放下茶杯走过去将人带走,把地方留给王叔,哥哥带你去外面转转。
  王叔自己真的行吗?赵明钰本来就不怎么放心,经过刚才的小插曲更不放心了,万一把事情搞砸了,王叔就更可怜了。
  皇帝陛下笑着说道,放心,王叔又不是傻子,他知道该怎么和阿九相处。
  得了吧,你口中的王叔和九哥口中的王叔简直是两个人,王叔如果真的知道该怎么和九哥相处,他们俩怎么还能闹这么多年?赵明钰撇撇嘴,拉着他哥想躲在外面偷偷听墙角。
  不怪他担心,实在是王叔在九哥面前时真的不靠谱。
  赵明宁无奈摇头,我们在旁边听着,阿九放不开,他们父子俩不彻底说开,来这一趟也就没意义了。
  好吧,我们离远一点,回房间等他们。哥哥开口,赵明钰只能一步三回头的离开,到了房间后才将心神收回来,哥,九哥刚才和我说了王妃婶婶的事情,应该就是放下了吧?
  谁知道呢,那小子自小就执拗,他自己走不出来,别人说再多都没有用。赵明宁低声叹道,他们的叔叔伯伯不少,大部分都是逢年过节才会见面,亲近的只有一个太平王府,不操心不行。
  俩人在房间里等着,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北边的战事,经过诸葛神侯的点拨,小王爷对哥哥的佩服家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太傅说你又盯上了沧州的土匪窝,招安土匪有那么让人上瘾吗?
  这叫无本买卖,不干白不干。皇帝陛下笑的像只狐狸,天底下的山贼多如牛毛,能对百姓造成威胁的都有一定的实力,朝廷不会容忍山匪横行,那样会显得朝廷官员治理无方。
  如果那些山贼可以用,与其派兵征讨,不如招安另行安排,大宋以前和辽国打仗时,士兵都说辽人的兵不是兵,那是成群的悍匪,现在的辽兵不知道还有没有以前凶悍,反正用悍匪来对付悍匪总没坏处。
  官兵的打法太规矩,在对手不规矩的时候容易吃亏,土匪干仗可没那么多讲究,只要能打胜仗,所有的手段都是好手段。
  可惜现在朝中没有锐气十足的年轻武将,章庄敏的确能打,可他毕竟已经老了,如果这时候能给他一个狄青一样的大将,商量对辽国出兵的时候也不会和现在一样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现在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不出兵对不起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出兵又没有合适的将领,万一打了败仗就是白白耗费民力。
  有蔡京的先例在前,辽主本不该如此轻易相信傅宗书,谋逆造反不是小事,想成功更是几乎没有可能,蔡京当年已经是权倾朝野的宰相,说败也就在一夕之间,傅宗书现在只是个吏部尚书,就算是宰相的热门人选,毕竟还不是宰相。
  辽主能指望用他的造反来给大宋添乱子,要么是真蠢,要么是辽国已经到了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地步,当然,他觉得是两者兼有。
  北边刚传来消息,被辽人欺压奴役的女真人干了件大事,不像之前一样小打小闹,直接攻破了辽阳府。
  契丹是是游牧民族,辽主不像中原皇帝一样常年住在京城,他们是四时捺钵制度,辽主巡行到哪里,哪里就是都城。
  辽国五京,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每一个对辽人都非常重要,东京辽阳府能被女真人给攻破,可见他们内部已经乱成了什么样子。
  女真打了辽阳府,大宋也不能落后,远的不说,南京析津府必须得拿回来。
  辽国南京析津府,又称燕京,辽太宗时将幽州定位幽都府,后来将南京幽都府改为燕京析津府,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是为析津。
  幽云十六州的位置实在太重要了,尤其是幽州,那是大宋的北方门户,幽州城外的榆关更是易守难攻,大宋的军队本就更加擅长防守,只要拿回幽云地区,辽国就是有百万大军也进不得中原。
  大宋开国几代君主为此付出过很大努力,可惜当时的辽国军队太强,努力了几十年也没能成功。
  那地方大宋重要,对辽国来说同样非常重要,大宋北方没了门户,辽国便能置入中原,而且幽云一带沃野千里,那里的税收是辽国最重要的收入来源,除非亡国,不然辽国绝对不会松开这块肥肉。
  现在女真已经攻破了辽阳府,辽人又想借傅宗书的叛逆试图从河间府入侵中原,只要他敢来,来多少大宋就能杀多少。
  用岁币换太平已经是过去,大宋已经不是以前的大宋,谁敢来抢他们的东西,就要做好被他们反抢的准备。
  赵明宁眯了眯眼睛,笑容温和隐隐又透着凶残,等幽云一带收回来,怎么治理也是问题,希望那儿的百姓不要太难缠,毕竟哥哥我脾气好,只要他们不惹事,不管是汉人奚人还是契丹人女真人,都是我大宋的好子民。
  幽云地区在辽国手中一百多年,生活在那儿的汉人以辽人的身份生活了几代,必然都自以为是辽人,辽国的律法比不得大宋,住在辽国境内,连贩卖私盐这种事情都能随便干,陡然变回大宋的子民,只怕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
  万一遭到那一带百姓的反抗,那可就闹笑话了。
  但凡是宋人,不管是文人武人还是普通百姓,都想着要将幽云十六州收回来,解救那里生活的水深火热的汉人,结果他们好不容易把地盘收回来,却被那儿的百姓反抗,岂不是可笑至极?
  赵明钰无语望天,敲敲桌子将哥哥从美梦中唤醒,哥,醒醒,幽云十六州还没拿回来呢,这些事情烦恼的早了。
  皇帝陛下笑的更灿烂了,不早,等打下来再烦恼就来不及了。
  小王爷摇摇头,这种事情他哥自己烦恼就好,只要能把丢掉的地盘拿回来,他哥就是去太和殿屋顶跳舞都没人拦着。
  如果幽云十六州真的能拿回来,别说他哥自己,估计满朝文武都会在金銮殿激动的手舞足蹈。
  大宋开国都没抢回来的地盘,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被拿了回来,他们君臣在史书上肯定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千古流芳贤名远扬,他们就是只活在话本中的那种君臣呐。
  如果不是皇上贤明臣子能干,他们哪儿来的本事收回幽云十六州,肯定是他们有本事啊。
  赵明钰已经能想到幽云十六州真的收回来天下人能激动成什么模样了,毕竟现在还没收回来,他哥已经激动的不像正常人了。
  哥哥提前想想,想过之后才更有动力干活啊。赵明宁揉揉宝贝弟弟的脑袋,知道这小脑袋瓜不太好用,特意多揉了两下,希望自己的聪明能传给宝贝疙瘩点,如果你大侄子长大后随了你,那可就糟糕透了。
  快呸呸呸,没事不要瞎说啊!小王爷要吓死了,赶紧压着他哥朝地上呸呸呸除晦气,大侄子是老大,可不能和他一样。
  他能潇洒自在全靠上头有哥哥撑着,要是没有亲哥,他就是被奴役的那个了,别以为当皇帝有多开心,看上去是高高在上万人敬仰,实际上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什么都得被御史盯着,想当明君日子更是比黄连都苦,他哥是皇帝,他亲眼所见,对这件事情有绝对的发言权。
  当然,想当暴君是另外一回事,他们大宋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当明君有人督促,平庸之君也能凑活,皇帝不顶事儿底下的大臣能干就行,朝中那么多文臣也不是吃干饭的。
  别的朝代时不时还会出个暴君,他们大宋不行,寒门出身的士大夫多清正廉洁,世家大族出来的儒雅矜持,皇帝自小在大儒名士的教导下长大,想长成暴虐的性子都难。
  如此一来,暴君的路被堵死了,就算是无为之君也得天天干活,他图啥啊?
  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他不行,他不可,他不愿意。
  大侄子万一和他一样疲懒,他们大宋还能继续奔向星辰大海吗?
  儿子随爹就很好,没事儿随叔叔干什么,这种可怕的事情坚决不能出现,连说都不能说,杀人偿命,吓死人可不用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