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九章 商业管理精英培训班
作者:夜醉亦归      更新:2023-04-15 15:15      字数:2333
  看着情深意切的唐国豪,王磊再也找不出一丝拒绝的理由。
  “唐国豪,你的要求我可以答应你,机会呢,我也可以给你,但是能不能珍惜这个机会,能不能最终做到学有所成,就全靠你自己了。”
  唐国豪感激不已:“谢谢,谢谢。”
  王磊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想提高自己手下人文化水平的做法居然吸引了像唐国豪这样渴望通过学习弥补遗憾的人。
  而继唐国豪之后,更是有不少的人通过不同的途径找到自己,希望能够进入培训班,通过学习,提升自己。
  经过思考,在和沙建忠以及那些讲师教授沟通之后,王磊最终通过考核的方式,新增了十五人进入了这次的学习班。
  “沙校长,我真没想到在我们江海市还有这么多渴望弥补遗憾,通过求学提高自己的人。”
  沙建忠点点头: “是呀,如今的人们也是越来越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对了,王磊,通过这次的培训班,提供给那些爱学习却因种种原因错过最佳学习时机的人机会,我呢,也非常高兴。”
  “只是我突然发现,在这其中,貌似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不知你怎么看?”
  王磊顿时警觉起来:“是什么问题,沙校长?”
  “王磊,虽然办这个培训班对于这些爱学习的人以及我们江海大学来说,都是好事一桩。但问题是,当这些学员学完课程怎么办?”
  “如果这些人辛辛苦苦学完课程,而却得不到证明肯定之类的东西,且不要说这种做法太过儿戏,不要说是对于这些学员的不尊重,就算对于我们江海大学来说,也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做法。”
  “但倘若说给他们颁发文凭之类的,不要说我们学校没有这个资格,就算汇报到教育局,教育局也绝对不会同意的。”
  原来是这样!
  王磊哑然而笑。
  的确,虽然如今举办的只不过是一个关于商业经营方面的知识培训班,但是要知道,这教课程的可都是江海大学的知名讲师教授。
  这如果教完了,就啥也不管,拍拍屁股走人,将极大地影响江海大学的形象。
  但是以这些人的条件,哪怕学习的成果再优异,江海大学也不可能给他们颁发文凭的。
  否则,堂堂的华夏一流大学江海大学和那些野鸡大学还有什么区别?
  不过,这样的问题虽然对于沙建忠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但王磊却知道,这顶多再过年把,沙建忠的这种担忧压根就不算个事。
  “沙校长,为了证明这些学员曾经学过,我们呢,可以采用这样的做法,比如以江海大学的名义给他们颁发一张结业证明。”
  “说得更简单些,这仅仅只是一纸证明,证明这些人曾经接受过我们江海大学的教学,而这张结业证明不会被国家承认,也不会对拥有人的学历证明,工资职称之类的评定起到任何的作用。”
  “当然,虽然这仅仅只是一个证明,但咱们至少得认真点不是?否则不是朝我们江海大学脸上抹黑?”
  “沙校长,我建议,这张证明可以分甲乙丙三个等级。”
  “甲代表学习成绩最优秀,乙代表成绩良好,而丙则代表成绩合格。这也是我们对于这些学员学业的鉴定。”
  沙建忠连连点头:“好好好,就这样办。”
  ……
  乘沙建忠不注意,王磊悄悄吐了一下舌头。
  古往今来,无论是华夏或者是世界,都有着这样的一种精英人物。
  他们凭借自己过人的智慧,卓远的目光,以及敏锐的判断力,成为某一行业的缔造者与开拓者。
  而他们更是凭借自己所做的这巨大的贡献,被人们尊称为‘先行者。’
  可是王磊却没想到自己随随便便的迈一脚,就领先了这个时代一大步。
  说起华夏管理学再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那时,华夏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国内掀起了一轮向西方先进工业管理技术学习的热潮,其标志是天京电视台的《全面质量管理电视讲座》。
  而九十年代初到2000年,经营管理学行业的培训更是稳定发展,其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各行业非常流行的iso9000质量论证体制。
  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但凡扯到质量上的东西,哪怕是个卖烤红薯的,都会冷不防来一句,咱的红薯可是经过iso论证的,质量绝对是顶呱呱。
  而华夏的经营管理学培训真正井喷期是在2000年以后。
  职业经理人这个名词的出现,标志着华夏的经营管理学培训迎来了自己的发展黄金期。
  而经营管理学培训的蓬勃发展更是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相关培训产业的发展,就犹如房地产产业一般。
  一时之间,华夏的社会人员再教育,再培训事业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
  什么成教,什么夜校,什么自考,什么函授,什么网教,什么精英进修班……等等,可谓是层出不穷。
  当然了,这些新型教育方式的出现,不但满足了华夏人民的求学愿望,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华夏人民的文化技术水平。
  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好,林子大了,啥鸟都有。
  面对良莠不齐的培训机构,人们越发青睐那些名牌院校,科研机构举办的培训教学。
  公允说,这种培训教学,倘若你肯好好学的话,肯定能学到不少的东西。
  但缺点就是很多培训根本拿不到文凭,学完课程之后,拿到的只有不被国家承认的结业证明书。
  或者,就算你刻苦,拿到了国家承认的文凭,其含金量也比正儿八经的毕业生差太多。
  或许你会说,某某大佬,某某干部,这连课都不上,考试的时候甚至叫秘书代劳,不照样能拿到硬邦邦的本科,甚至研究生的文凭吗?
  这对于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公平吗?
  如果你真这样说的话,那就有点钻牛角尖了。
  首先,我们要明白,无论宣传者如何说得天花乱坠,这个世上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公平。
  其次,这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人家如今舒服,如今能享受种种特权,那是因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家曾努力过,曾奋斗过。
  再不济,人家的祖上曾拼搏过,发奋过。
  羡慕人家丰收时的硕果累累,怎么不想想人家当初播种时的艰辛?
  说句更难听的,你要想凭十年的寒窗,就干过人家三代人的努力。
  实在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