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
作者:柳满坡      更新:2023-04-15 17:02      字数:6004
  顾相檀见他动作,轻道:“你若不要,我便丢了,少了些念想也好,从此以后一切重来,就当没有相识过吧。”
  高进廷听了,一个跳起就将镯子自顾相檀手中抢了过来,自己复又摔在地上,而那玉镯则被他牢牢抱在怀里,仿佛什么失而复得的宝物一般,不愿放开。
  顾相檀听他轻轻地念着“懿陵……”,声音似哭又似笑,一遍一遍,叫人不忍睹视。
  趁着顾相檀愣神,赵鸢挥手,毕符和牟飞又自上前将高进廷送回了轿子中。
  顾相檀也回了轿中,取下手腕上的紫玉珠串轻轻把玩着,一路无话,直到快到须弥殿前,他才兀地开口问:“你何时走?”
  赵鸢一顿,回道:“下月。”
  只有大半个月了……
  顾相檀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待轿子落地,他便径自走了出去。
  赵鸢看着他背影,良久,吩咐重新起轿。
  顾相檀走近殿中却慢了脚步,抬头望着天上孤寂明月,幽幽地轻喃道:“生离不可闻,况复长相思,如何与君别,当我盛年时……”
  ********
  赵鸢痊愈后入了神武军营的事自然是瞒不过宗政帝的,虽然满肚子的不愿意,但是无论是赵鸢的身份、他同侯炳臣的关系,还是赵鸢的身手武功,都让宗政帝挑不出错处来,眼下军中又无人可用,宗政帝即便不想让他插手也开不了这个口。
  他将手中的奏折摔到跪在面前的瞿光身上,不快道:“你瞧瞧这个,可有话说?”
  瞿光忙惴惴拾起,一目十行地扫过,回道:“裕国公一案薛大人已是有眉目了?”
  “什么眉目!”宗政帝愠怒,“查了这么久仍是寻不到赵典的把柄,绕了一圈罪名依旧按在了南蛮人的身上,白忙一场!”
  瞿光忙安抚道:“皇上息怒,皇上息怒,这三王当时既然敢做,自是将处处都安排妥当,岂是能轻易抓到痛脚的呢。”
  这道理皇帝自然明白,他就是知晓此事难如登天,这才让薛仪阳去办,还拖了如此长的时间,本以为他会尽心尽力,怎么说也该做出点功绩来给自己看看,哪想到他和那些浑水摸鱼的废物无甚区别,连些能在顾相檀面前蒙混过关的证据都查不出,但是宗政帝却等不得了,眼下灵佛同他生了嫌隙,宗政帝定是要想法弥补才好,若是晚了些,怕是被那些虎视眈眈之人钻了空子,届时更要后悔莫及。
  瞿光比他看得通透,躬身提醒道:“皇上,当日三王之所以动手,除了对裕国公府的旧愁新恨外,便是要借口对付南蛮猖狂,实则招揽兵力为己用,然而如今羽林将军身死,东县十二城群龙无首,三王已是将身边得力之人半数派往了那里镇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至少侯炳臣还活着,做不得将军,做个军师也信手拈来,再看三王,如今即便拿了兵,怕是一时之间也无力消化,原来有的宵想,此刻也该收一收了。”
  宗政帝觉之有理:“那你的意思是,这案子就这么了了?”那不是太便宜赵典了么。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虽抓不住三王通敌卖国,加害朝臣的证据,但是治他个怠忽职守治下不严的罪名还是绰绰有余的。”
  宗政帝似是不甘,但又无别的办法,于是只能臭着一张脸说不出的苦闷。
  瞿光见此,又拱手道:“无米难为炊,说到底皇上如此为难还是因着无人可用,与其处处防备,不如采光剖璞,重选人才……”
  ……
  历经一年有余,大邺三公其一——裕国公阖府灭门惨案终于在今日告破了。
  朝堂之上,顾相檀拢着袖站于宗政帝下手,默默听着一旁都察院右御史薛仪阳将案情来龙去脉一一禀告,顾相檀只垂着眼,面上无甚表情。
  这让宗政帝一时有些心里没底,小心道:“灵佛节哀,朕自会还你一个公道。”说罢,冷下脸色,横眉怒目地看着朝下众人,“方才听薛大人所言,那贼人无论从身形相貌,所用凶器,或者行事风格皆同腊月初八那日绑走灵佛的恶徒极为相似,想来便是同一拨人所为,即便朝中无人同其里应外合,这京城防卫也堪称危脆,才能让南蛮贼子如入无人之境!来人,撤去副将陈威、马平天乌沙蟒服、禁军统领、东西营指挥使……”宗政帝一连报了十多个官职,“统统打入大牢,听候发落!”
  看着侍卫将人拖下去,又听着一连串“皇上饶命……”的呼喊声,三王赵典面如土色,这些自然都是他的人,可他偏偏又发作不得,且不说胡天董一死,对其元气大伤,现下还需从长计议,加之皇帝没有追究他那些大罪,而是寻了小兵小卒开刀,于他已是万幸,三王自知该敛其锋芒,再行对策才是,但是这口气梗在胸口就是进退难行,赵典一时憋得脸都黑了。
  而宗政帝瞧着赵典表情,原本郁结于心的不快也散去了不少,想着:你也有今天,眼下朕且饶过你,总有一日定叫你死无葬生之地!
  宗政帝还待再说,忽又听薛仪阳道:“ 臣还寻到一些东西,想呈于皇上。”
  宗政帝莫名,看着孙公公拿来的一干物事,越看却表情越僵,此上多为一些往来密函,且边角起皱,时日久远,倒是其上墨迹倒仍是清晰可辨。
  薛仪阳却不等皇上发问,便径自说道起来:“臣在彻查此案时在裕国公府内寻到一些蛛丝马迹,于是顺藤摸瓜,才理出了如上证据。中书舍人,刘卓、程宣壁,嘉瑞三十六年,收受贿赂,贻误军机;吏部郎中,樊永,宗政二年至八年,任人唯亲,买卖官职,贪银万两;御史中丞,班夫勇,营私舞弊,欺上瞒下,贪赃枉法……”
  薛仪阳便这么一条条,一个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将这些人的罪状罗列而出,且有凭有据有理由实,让人无从抵赖,所以不止宗政帝听得面皮发白,就连三王同是始料未及愣在当场。
  这哪里会是裕国公藏下的证据,明明是薛仪阳等人早已收集多时,只待这个关口堂而皇之地公之于众罢了,想必这才是他彻查此案的重头戏,竟连宗政帝都瞒得滴水不漏。
  一时朝堂内针落可闻,一片死寂。
  大邺官官相护,上行下效,众人早已见怪不怪心知肚明,对他们来说,为官之道便是睁一眼闭一眼,连皇帝老子都不管了,你再来事事都算的仔仔细细,岂不太过傲世轻物孤标独步?你真当自己是灵佛了么?
  所以眼下薛仪阳这一番作为简直将原本的官|场风气搅合得一团乱,偏偏顾相檀就在一旁,宗政帝自不能装傻蒙混,而且薛仪阳虽官居二品,但他可不是一般的人,他同样是侯炳臣和曹钦的义弟,大王爷的义子,宗政帝连当面和赵鸢撕破脸都不敢,只敢拿丹药的事撒气,又哪里会在这么多人面前对薛仪阳直接问罪?
  好在薛仪阳名单上的人,大半已是告老还乡,剩下的大半也算不得身居高位,最高不过四品,就不知他此番作为只是投石问路又还是尚且手下留情。
  宗政帝心内急转,又往座下瞿光看去,礼部尚书还算沉稳,对皇帝暗暗摇了摇头,示意稍安勿躁,容后再议。
  宗政帝悄悄长出一口气,这才慢慢道:“此事事关重大,需细细查来,若薛爱卿所言非虚,定不能轻饶!”
  本想便这么退了朝,回去再将这烂摊子好好捋一捋,谁知三王却跨出一步拱手道:“皇上,京中防卫虽有疏漏,但也不可一日无将,否则岂不更是大乱?”这庸君只管抓了人,却忘了要补缺,三王的心绪虽也是被薛仪阳搞得一团纠结,但至少比赵攸要老道一些,还记得为自己多争取一些利益。
  宗政帝一愣,这才想起来,不由老脸微红,心里更把赵攸骂了个底朝天,他一边点头,一边往才刚大婚的太子望去,听瞿光说,太子曾和他想到了一处去,宗政帝还挺高兴,然而眼下却见太子垂眸低头,怎么都不接这个话茬。
  宗政帝不由道:“禁军布防事关重大,切不可随意轻忽,所定之人必是文经武略才可堪当大任,不知众位爱卿可有人选?”
  于是众人纷纷进言,却没一句是宗政帝要听的,而赵勉更仿佛一只被拧紧的闷葫芦,无论如何就是不开这个金口,只把宗政帝气得抓心挠肺。
  百般无奈之下他随口问了句顾相檀,想着灵佛必定无人可举荐,这般他便自己封赏了,谁知顾相檀听后,缓缓抬起了头,颦眉思忖半晌后,竟是微微颔首。
  顾相檀说:“有……”
  ☆、回府
  顾相檀跨前一步,说道:“步军教头毛其昂、弓军副教头冯秉,南营指挥使连自野……”他一下子说了七八个人名,“为人皆业业矜矜,骁勇善战,堪当大任。”
  宗政帝一怔,禁军营中兵卒何止千百,皇上哪可能一一记住,顾相檀提议的这些人于他完全是云里雾里,寻不到边际。
  他不由朝一旁的兵部尚书看去,兵部尚书双股一紧,虽也是一知半解,但他知道若是此刻不给些回应,怕是临末倒霉的还是自己,而且就以上几个他所熟识的人来看,的确大多是些小喽啰,无党无派,哪边都不靠。
  于是思忖过后,对皇上点了点头。
  宗政帝心里微松,勾唇笑道:“灵佛有心,竟是对京中布防了若指掌。”
  顾相檀道:“多亏得太子,他想涉猎兵书,古文典籍又太过枯燥,于是太傅提议从京中布防而起,我自和他一道,这才对禁军官职了解了些皮毛,不过却发现营中兵士大多落拓不羁,不爱守那些世俗教条,当值期间常常便不知去向,而以上所言的这几人皆是一日三卯从未落下的,虽说将士需勇猛果敢为上,但无规矩不成方圆,军令如山,若是身为一卒,连军令都不晓得要守,再如何身手了得,又有何用。”
  这一番话说得三王和太子脸上都不好看,太子不思进取一心享乐,三王则管教无方任人唯亲,到头来竟要灵佛来指点错处,这么多双眼下,脸皮都要无处摆了。
  宗政帝狠狠瞪了眼赵勉,忙故作惊讶:“竟敢这般放肆?看来那些抓起来的必是要好好严惩才可遏制这歪风邪气!”
  然而顾相檀前头才让几位重臣下不来台,下一句却又话锋一转,继续道:“只是这勇兵还需猛将带,若是无好的统帅,散兵游勇自难成大器。”
  宗政帝连连点头,一路被顾相檀牵着走:“那灵佛可有好的人选。”
  顾相檀左右看了看:“英雄不问出处,古人也能明扬侧陋简能而任,我等自该效仿以谋取良臣,”说罢,目光落在了殿外一角,“我曾亲眼得见一人身手,觉之乃难能可贵的璞玉,便想告之于皇上。”
  宗政帝眯起眼,问道:“何人?”
  顾相檀道:“太子近侍,陈彩。”
  站在殿外的陈彩只觉心头一跳,当下整个人都绷直了。
  那头三王却是不快了,听顾相檀这口气是要把太子的人调来禁军里做指挥使了?那以后这营里不是要大乱?
  然而不等三王开口,顾相檀又道:“只是陈护卫虽武功了得,但难免年岁尚小,怕是难以服众,所以我不过保荐他做这个禁军的副统领,至于统领人选还是需由陈锡副统领来任为好。”
  于是三王在听着自己人被提出来时,原本要说得话又给硬生生地卡在了嘴里,上下不得,前前后后整个情绪完全被顾相檀引得团团转,回神过来只觉身心俱疲,亵衣都汗湿了一层。
  宗政帝自也是有这般感受,仔细想来实在摸不清顾相檀的偏向,又或者他其实根本无从偏向,从头到尾都公正不阿,只为大邺天下着想。
  思量了半晌,虽然宗政帝很不愿这禁军统领一职到头来仍是落到了三王的人手里,但是他也知晓一时半会儿若是想完全削弱赵典在京中的势力也是不可能,有如今这般,能把想安插的人都插了进去,已是十分顺利了,而且多亏得灵佛。
  那边赵勉似想开口,对陈彩的事满脸的不虞,宗政帝却不给他机会,急急便道:“朕觉灵佛所言十分有理,无论是将才帅才还是兵卒小士,刀剑下才出得真功夫,行不行要试过才知晓。”
  继而将陈彩和陈锡都唤进了殿,金口玉言地擢升了官位。
  陈彩一脸凝重,像是还未从惶惑惊异中回过神来,茫然地看向一旁的顾相檀。
  顾相檀淡笑着对他点了点头。
  仓促地补缺了闲职,宗政帝又道:“众爱卿也见到了,大邺如今虽国平民安,但朝中人才凋零青黄不接,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朕早已求贤若渴,故而决定重开科举!”
  说完这句话,也不看朝下众人反应,宗政帝大手一挥,直接退了朝!
  这头顾相檀还没来得及走出大殿,一下子就被大小官员全给围拢了个严实,左一句右一句说什么的都有,无外乎都是来探口风套虚实的。
  顾相檀却是一言未发,直到孙公公前来将这些人都排开了,又道宗政帝有请,顾相檀这才点了头,正好,他也有事要寻这皇帝。
  ********
  正是纷红骇绿香风万家的美妙时节,顾相檀却一身缟素,手捧祭礼,携着安隐和苏息坐上轿子向北行去,然而一出宫门就见外头站了一人,白衣翩翩负手而立,一头青丝在脑后束起,眉目如画。
  顾相檀掀开窗帷,瞧着那人渐渐走近,轻问:“你怎么来了?”
  赵鸢也不回答,径自撩了轿帘,一返身坐到了顾相檀身边,也不带侍从,然后吩咐道:“起轿。”
  外头轿夫许是见多了,竟也听赵鸢的话,就这么悠悠荡荡地把两人一起带到了城北。
  顾相檀一路无言,待轿子落了地,这才走了出去。
  外头是一条悠长小巷,巷口有一巍峨府门,门口两只大狮虽额头扑灰,却也目光如电,可见往日该是多么雄姿英发。
  顾相檀仰头看着高处匾额,其上超逸绝尘地提了四个大字:裕国公府。又俯首望着脚边地界,那里正堆了一摞摞的香果纸钱宝灯白烛。
  安隐道:“老爷平日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这些怕都是附近百姓听闻案子告破这才送来的……”
  顾相檀只望着那些东西一动未动,到头来还是身旁之人拉过他的手,又小心地推开那朱漆红门,直直往里走去。
  这里头的一砖一瓦一墙一阶对顾相檀来说都是这般熟悉却又说不出的陌生,两人默默从前院过抄手游廊,过花苑,又过佛堂,最后在一座偌大院子前停了下来。
  顾相檀这一次只稍作犹豫便上前推开了门,就见里头家居规整,井然有序,不过却显得过于寥落了些。
  顾相檀进得屋内,瞧瞧床铺,又瞧瞧桌案,摇了摇头。
  “都不对了……我娘亲最爱在这儿绣花,这里该是有一架绣架,而我爹则总是在窗边写字看书,可是他爱的那些典籍却也都没了……”
  赵鸢顿了下道:“被官府收走了。”
  顾相檀笑笑,明白赵鸢不过安抚自己,他又哪里会不晓得,这近一年余,不知道有多少人惦记此处,又被扫荡过多少次,能如眼下这般齐整,想必该是有人重新置办过了,而能这么做的也就是查办此案的薛仪阳了,至于会让他这般做的,除了眼前的人,顾相檀想不到其他。
  顾相檀的指尖拂过桌案边角,却在瞧见墙沿上几滴残留的飞溅状的褐黑液体时猛地一怔。
  觉察到顾相檀身形微晃,赵鸢忙上前将他扶住,顾相檀重重地抹了把脸,慢慢地自己站稳了脚步。
  赵鸢说:“走吧。”
  顾相檀却摇了摇头,甩开赵鸢搀扶又朝着另一头而去,走出这大院,拐了两个小弯一座小院又跃然于前。
  那小院花木扶疏,阶柳庭花,即便一年来荒芜了些,却依旧看得出细细用心,想来是有人一直打理之故。
  顾相檀上前,指着院前的一处荷塘道:“我小时候最爱在这儿玩闹,娘亲怕我跌下去,于是让人抽干了水,却不想一场大雨反倒积起了泥,我还是一脚踏了空,最后摔成了个泥猴。”
  说着,顾相檀低声笑了起来,笑完了又走到门前,敲了敲一棵半死不死的老槐树:“四岁那一年,我偷偷摸摸地爬上去想掏上头的鸟巢,却不想险些踩虚了掉下来,我太|祖母要让人把这树锯了,后来我爹不愿,说是……说是……”